基于视知觉理论的新时期儿童美术教学探究
2018-10-21林俊卿
林俊卿
摘要:视知觉是在人体眼球受到颜色、物体等刺激之后,传递给大脑接受记忆的过程,其包含视觉接受及认知。研究视知觉理论对儿童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美术教育理念中视知觉理论的融入深入分析,旨在为实际教学中如何采用视知觉理论开展教学奠定技术,为新时期儿童美术教学寻找合适教学方式及手段,使儿童能够在美术教学中学到更多知识,促进自身长久发展。
关键词:视知觉;理论;儿童;美术教学
格式塔心理学中的视知觉理论,其认为知觉概念空间秩序在结构形式上和人体大脑分布技能秩序具有统一性,视知觉是活动在人体大脑中的生理力心理对应产物。将视知觉理论体系和新时期儿童美术教学相结合,应注重分析儿童在面对对象时刺激物对其创造的表达,分析“教学参照物”在儿童实际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培养儿童在教学中主动观察、感受,归纳实际现象[1]。
一、视知觉理论的构成
(一)概念
人类大脑形成知觉的过程是赋予刺激物特别意义过程,人自身给予事物简单联系,和大脑生理结构想联系。人类大脑倾向于以简化方式替代视觉刺激物,形成知觉,储存起来。现代心理学对视知觉理论详细分析,视觉新型并不等同于感性材料,其是对实际创造的把握,将具体形象赋予想象性,视知觉是可观事物本质及主体本性的作用表现,可将其规律解释为经验感受。
(二)视知觉在艺术中的存在及重要性
视觉力作用下,观察者掌握客观事物形式,在事物变化过程中掌握平衡,平衡包含方向、位置等平衡,呈现出知觉对象的魅力及意义上的平衡。也就是说,美术艺术本身是一种刺激物,为人类造成视觉刺激,通过两方面实现:一方面,表达人类视觉中美丽事物,创造特定意义物体,创造共有价值形象,将个人无法言语的形象表现出来,以文化理解形成相通。另一方面,表达出特有视觉形式,赋予“隐喻”,引起观察者共鸣[2]。该平衡属于整体性平衡,涵盖对称及均衡,针对同形理论,视知觉予以力平衡,和物理学平衡相统一。
二、儿童美术视知觉能力培养
(一)儿童视知觉发展规律
眼睛是視觉刺激重要器官,眼睛发育属于逐步完成状态,是不断发展的,不同年龄段儿童,其视觉发展特征不同。N·巴拉格曾对儿童视知觉发展分析,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中,将儿童视知觉划分为2-4岁涂鸦、4-7岁样式化初级阶段、7-9样式化阶段、9-11党群阶段、11-13推理阶段,将儿童视知觉发展清楚表现出来。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美术教育奠定基础。
(二)儿童视知觉组成
视觉注意力、视觉记忆力、视觉辨别力、视觉现象力及眼手协调能力都属于儿童视知觉组成。且不同视知觉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也在不断完善,在儿童获取更多经验的同时,会对视觉刺激物产生深刻认知[3]。
(三)儿童视知觉美术教学实施
针对儿童视知觉特点,儿童美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儿童的视知觉能力,锻炼其注意力、记忆力、辨别力及想象力,将其转化为实际感知能力,儿童通过创造表达出来,实现完整教学活动。针对儿童不同年龄段及视觉认知能力不同,应采取有针对性阶段联系,构建完整教学框架。如,在2-4岁儿童上,注重对其专项训练,多注意其视觉刺激感受、注意力集中等。4-7岁则将不同视觉刺激进行分类,让其尝试对刺激物自主排列。7-9岁对视觉刺激物进行自我剖析,开展训练,强化眼手协调能力。9-11岁,注重视觉艺术的发展,学习艺术家对视觉刺激物的具体表现方式及思路,强化儿童对视觉的认知。11-13岁,针对认知水平差异,开展自我表现的美术教学。
三、儿童美术教学探析
(一)儿童美术教育组成
儿童美术实质上是对儿童认识客观刺激物的过程,是认知及再现的过程。
(1)儿童接收视觉刺激物。教学中,复杂抑或简单的刺激物,儿童更多的是表现出简单的表象特征表达:“人的头是圆的,桌子是长长的,耳朵是弯弯的”.......儿童凭着自身认知经验,对食物表象表达。但是,在我们看来,这些描写并不真实,具有幼稚性。在传统素描教学中,我们却要以几何图形构成,以简单线条勾勒“大形”。从认知及知识掌握角度而言,儿童自身和成人认知上存在差异性,其观察视觉刺激物时,注重局部特征,注重对未加工刺激物简化,自我加工,通过和刺激物相近的感知记忆进行描述。
(2)视知觉经验产生。儿童对视觉刺激物进行观察和分析,此过程就是经验积累的过程,其接受教师对主题表现任务时,心理上并不存在对刺激物的认识的,对表现对象没有意识储存,因此,需要教学活动,唤起在阶段中,儿童对规定对象的关注及思考,让其仔细观察事物,深入产生自我储存意识,形成自我知觉经验,于是产生认识,提炼刺激物中重要组成内容,儿童对自身认知结果进行展现,其以美术绘画、涂鸦的形式展现出自身对事物的认知。此种表现活动及儿童自身视知觉相结合。新时期,有意义有价值的表达才是美术的真正意义,儿童写生时,并不是以经验物质储存,而是将写生对象作为理性存在。应针对儿童自身习惯认知,开展合理自我表现形式,让儿童能够在美术课堂中感受到良好的美术教学及视知觉结合表现过程,在融洽得美术教学中,体会到绘画的乐趣。
(二)新时期儿童美术教育开展建议
两大先进思潮对我国新时期美术教育产生极大深远影响,受传统观念影响,一成不变的美术教育已经不适合时代发展。
新课改影响下,儿童美术教学应注重突破课堂形式及教学内容的限制: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不单单是以材料辨识代替美术教育,更多的是搜集新颖材料,让儿童而接触不同的工具及材料,让儿童画蜡笔画、彩纸画、捏泥巴等,将材料辨别作为启发儿童的手段,注重对蜡笔画、彩纸画和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儿童针对表现对象,创作出新颖的美术作品,培养儿童感性和创造力,绘画,不仅是要“形像”,更重要的是融入“思想”。
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以美术教育为手段,达成一定目的,树立实质、可行的目标,和实际生活中不同事物联系起来,让儿童感受到美术在实际生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队伍上,要提高美术教师的入职门槛,拒绝非专业教师进入教学,对具有同等专业知识的美术教师,选择学历高的优先录取,秉承“择优录取”理念。在美术教学配置上,应确保每个班级都有专业教师教学支持,教师能够把握教学方法和内容,采取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提高儿童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节假日的内涵,启发儿童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美感及兴趣。
艺术欣赏活动中,不能单单以美术制作代替欣赏,可以组织儿童到美术馆、博物馆等,领会大艺术家们伟大的创作内容,让学生欣赏到不同创作方法下的美术作品,进而对素描、木雕、水粉等技法产生初步认知,愿意投入到美术创作方法的学习当中,在欣赏的基础桑,领会文化内涵,历史变化,学会欣赏视觉形式,将其表现在美术作品上。
当下,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注重新技术应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当中,更好的开展美术艺术欣赏。当下,美术教育不单单是对传统学科知识的讲解,其涉及到宗教、民族、历史、文化等方面内容,应开展综合性美术艺术教学,将其作为文化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现代美术教育和视觉艺术教育联合起来,注重视知觉理论在儿童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儿童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清楚的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为自身将来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Lin H C,Chiu Y H,Chen Y J,et al. Continued use of an interactive computer game-based visual perception learning system in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ela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2017,107 (November):76-87.
[2]夏早.視知觉理论视角下的儿童美术教学[J].美与时代(中),2016 (1):95-96.
[3]何海飞.探讨视知觉理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7 (7):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