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立体传媒格局下培养新型主持人破局的可行性

2018-10-21赵青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5期

赵青

摘要:时代飞速进步,各种新型媒体不断推陈出新,更方便快捷直观的受众平台一浪接一浪地蚕食着传统媒体原本稳固的一壁江山。本文从市场角度、受众特点、网络缺失、自身优势出发,解析了传统媒体培养新型主持人,从而打破僵局、重新赢得一方受众关注的可行性与方略。

关键词:打造灵魂人物;市场化全力培养;转战前沿的专业技术水平;合格的破局魅力

传统媒体的失利局面源于平台运作的滞后和呆板,不能给大众提供更方便更直观的媒介。网络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观众不仅可以随时全领域地选择看什么,而且能够参与讯息的评述和表达,这些都是传统媒体长期不能给予的。但是,论及家喻户晓、群众喜爱的主持人播音员,仍然是传统媒体平台中耳熟能详的那些名字。目前,国内主持人播音员队伍中,形象好,音色好、专业技术过硬、受众支持更多的人才仍然集中在传统媒体单位。而网络媒体的主播队伍鱼龙混杂,传播随意性更大,更替不稳定,很难建立专业主持人的攻坚力量。换句话说,在光环滑落的生存空间里,传统媒体在融媒的进程中重塑主持人播音员队伍,可以成为赢回受众的一把破局利剑。而破局关键的关键,是“打造”——全方位、廣领域、紧抓市场受众群的“进攻式”打造。

一、打造一方媒体的灵魂人物,谋一发而牵全身

再先进的技术、再飞速的网络也无法打造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任何传媒都是为人群服务的,而人群需要交流的对象,首选是人,绝不是机器制造出来的机器。像董卿、白岩松、柴静、水均益这样的优秀主持人在名栏目中脱引而出,他们造就了栏目的成功,栏目也成就了他们的灵魂性,观众看到他们主持的节目更容易接受,更愿意留意驻足。如果地方媒体把这种灵魂人物的力量当做一个系统工程来主动打造,受众重新选择传统媒体的意识其实就是一种大脑意愿性指令的结果,就像粉丝愿意花钱买电影票,高温雨雪也要第一时间去院线看自己喜欢的角色——这就是人性的魅力,而这种魅力的资源一直握在传统媒体的手中。

二、市场化全力打造培养机制,好钢细磨才出好剑

旧媒体的主持人,长期蜗居在后期队伍中,对前沿采集的过程没有亲身经历,与媒体受众也没有过多直接的沟通和交流,这支队伍随着传统媒体的业绩下滑而逐渐失去生机。白岩松曾呼吁培养记者型主持人,认为这是主持人绕不过去的路程。试想,在近几年城市大规模的拆迁安置过程中,如果电视台的新闻主持人,走近拆迁安置现场,逐步报道百姓诉求和最新进度,成为拆迁户和政府部门之间互通信息、相互沟通的桥梁,承担了社会责任的同时,必然也会获得广大群众的关注。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特定的主持人走进社区百姓家中走访,深情记录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百姓关注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意愿能否被真实反馈,在合理筛选素材的基础上播发出信息,必然成功建立受众与本土媒体之间的信任和需求感。我认为,记者型主持人是一种传统模式的解放,但不能完全解决目前电视广播媒体面临的困境,不仅要让主持人从后期走出来,更需要主持人播音员在走向前沿的过程中,立体化的得到市场定位和细致培养,立足有效传播领域范围,有机制、有设计、有方案、有活动载体,既选拔培养出优秀的人,也建立崭新的市场推及方式。开发新型主持人,推介新型主持人,获得镜头之外的曝光率,最权威、最深入、最让受众关注的采访渠道,社会公益,社交平台等等,都是打造主流媒体灵魂人物的有利条件。早在2013年新浪微博公布的最有影响力的名人榜中,前100位里电视主持人的微博尽然占了15席,比例高达15%。前三名中主持人占两席,足见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里仍然没有缺失对公众的影响力。

三、出战前沿 对主持人播音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技术水准和合格的魅力要求

近几年,即使是最权威的播音主持专业,对主持人播音员培养的定位仍然注重基本技巧的浅显层面。不管是教学还是选拔,着眼于发声,断句、语流、气息等扎实的基本功上,而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广受欢迎喜爱的主持人,必须具备更加完备的人格魅力。品德、素养、学时、眼界,这些相对于基本功,更加能够决定是否走得更远。当然,扎实的语言表达功底不容忽视,这是站稳角色的基础。但仅如此在当今立体化的媒体大战中是远远不够的,要变!变“见字出声”为“满腹文章”、变被动读稿为主动发声、变后台听命为前沿策划、变粉妆修身为精神塑造------走出机房,走进大众,走进生活,在我们的信号能够覆盖到的范围内,善于和受众打交道、跟社会打交道,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感同身受、寻找关注。主持人追求的不仅是脸面,更要追求表里如一,除了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高尚的道德水平和敏锐全面的判断能力。如今,大众的认知眼界和欣赏判断水平在不断进步,绝不再会简单地认同一个被贴上高端标签的主播,而更加需要一个可以征服心灵的偶像级主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传统媒体尤其是地方媒体进入融媒时代需要提升更高的选人用人水准,建立前所未有的培养机制,开拓现代营销网格的推介模式,盯紧市场空间要素,牢牢把握广大受众日益提升的认知和欣赏水平。不管宣传载体如何变化,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日益精进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修养是这支队伍生存的唯一通道,这样才能真正合格地成为宣传服务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忠实实践者。

参考文献:

[1]白岩松.记者型主持人:以做主持人的方式做记者的人[C].邱一江.融媒时代的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记者型主持人,暨南大学,2014,3-20.

[2]张曼缔.中国电视节目主持风格的演进与创新[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孙江.新时代新闻与传播硕士培养模式探究[J].新闻战线,2017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