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的交友之道

2018-10-21文进香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忠信纪晓岚唐太宗

文进香

如何交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16——4)。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为友,那是有益的。与谄媚逢迎的人为友,与刻意讨好的人交为友,与巧言善辩的人为友,那是有害的。"

“友直、友谅、友多闻。”我们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种“友直”,是讲直话的朋友;第二种“友谅”。是比较能原谅人、个性宽厚的朋友;第三种“友多闻”,知识渊博的朋友。孔子将这三种人列为对个人有助益的朋友。另外在朋友中,对自己有害处的三种,第一“友便辟”。就是有怪癖脾气的人,有特别的嗜好,或者也可说软硬都不吃,使人对他觉得有动辄得咎之难的朋友。第二“友善柔”。就是个性非常软弱,依赖性太重。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你要打牌,他也好,你要下棋,也不错,你要犯法,他虽然感觉不对,也不反对,跟着照做不误。用现代语来说,等于是娇妻型的朋友,可以说是成事不足,败事也不足。第三“友便佞”。这种人更坏,可以说是专门逢迎凑合的拍马屁能手,绝对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特别要当心。

“益者三友”与“损者三友”。对我们有益的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对我们有害的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装腔作势,刻意讨好,巧言善辩)。如此黑白二分,大家未必做得到,但没有人可以反对这番话。可是,当我们如此要求别人时,是否首先要反省自己属于别人眼中的益友还是损友?

另外,孔子在〈学而〉篇谈到一句交友的话,就引起了一些争议。子曰:“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论语》1——8)一般的质疑在于“无友不如己者”,究竟在说什么?有人解释为,比我差的人,我拒绝与他为友;这种解释的困难很清楚:比我好的人,为什么要与我为友呢?并且,人与人交往,怎能一开始就分得明白谁比我差呢?所谓的“差”又是指哪一方面?

那么,到底要如何理解“无友不如己者”好呢?我们先分析原文前面的三个字“主忠信”,亦即:以忠信为做人处事的原则。只要是“主忠信”的人,我都可以与他交往,而“无友不如己者”的“如”,是“相似”之意。意即:不要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做人交友要以“忠信”为原则,然后“无友不如己者”,就是不与志趣不相似的人交往,也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15—40)。两人若是志趣不相同,缺乏交集与共识,若是勉强交往也难以持久。这个道理不是很清楚吗?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集邮,有人喜欢旅游,有人喜欢看电影、听音乐,也有人什么都喜欢,那么我们在交友时,只看两点:一是以忠信为原则,二是与自己志趣相近。然后,子张说得很好:“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这不正是我们交友时应有的态度吗?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一语,在〈子罕〉篇(《论语》9——25)又重新出现一次,可见这整句话是不能分开念的。既然如此,我们何必担心会因而交到损友?交友之道不可忽略一点:当我要求朋友时,必须首先要求自己。自己做不到却去要求别人,那就完全背离了儒家的立场。完全背离了孔子的交友之道。

其实,所谓君臣之际,领导人与干部之间,也应该属于友道相处才对。历史上创业的集团,主从之间,大都是友道相处。历史上,皇帝与臣子以朋友相交的例子太多了,像唐太宗与虞世南、魏征等;像宋太祖经常微服夜行,到赵普家去喝酒闲聊。在“友谅”这方面,唐太宗和房玄龄这些人都是这样,不但皇帝谅解他,他也谅解皇帝。在文学上,唐代的诗最好,就因唐太宗的诗好,等于他提倡的。可是当虞世南死后,唐太宗认为已失去诗学上的知己,就不再作诗了。虞世南也是有名的书法家,和唐太宗一同起来的干部,是早年的“秘书长”,后来也是大臣。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任何一个新兴时代,领导人与干部之间,几乎都是友道相处。

又如清代的乾隆,他的政治作为,在历史上是很可观的。一般史学家,认为清初时代的成就,超过了汉唐。最有名善说笑话的纪晓岚,就是乾隆时代的名臣,他们君臣之间,即友道相处,我们都知道叫“老头子”的故事:有一个大热天,翰林院的人热得受不了,统统脱光衣服聊天,纪晓岚人胖,更赤了膊。这时乾隆突然便服到翰林院找大家聊天,远远被发现,大家一哄而散。纪晓岚有深度的近视眼,一下子摸不到衣服,也没地方躲,就钻到桌底下去。乾隆进了翰林院,看不见人,就到处转,纪晓岚近视眼模模糊糊,看见好像有人在转,躲在桌下闷不住了,就伸出头来问:“老头子走了没有?”这可给乾隆逮到了,叫他出来问道:“你们这样没礼貌,为什么骂我老头子?”纪晓岚解释说:“万岁!万岁!万万岁!国之大为‘老,国家元首为‘头‘子是天子,全国百姓都称陛下为‘老头子,这是尊称。”乾隆也就笑了。由于这个典故,可见他们君臣相处,有时候完全像朋友一样。因为当皇帝也够苦闷的,有大臣与自己谈得来,也很好玩的。就如和珅,非常贪婪,官不很大,后来却包揽大权。在乾隆晚年,大家向皇帝报告,政绩样样都好,就和珅这个人应该去掉。但乾隆始终不动他,后来有人问乾隆为什么偏袒和珅?乾隆说:“我知道和珅坏,但是你们总得留一个人跟我玩玩呀!”这是做皇帝的真话,一个人到了地位最高处,连一个可以说笑话,可以玩玩的人都没有,就太苦了。譬如想買一个狗不理的包子吃,或买一碗绿豆汤喝?这些事总不能找大臣、将军去办,像和珅这种人,就会办得使乾隆很惬意,所以乾隆才说要留着他玩玩。等到他儿子嘉庆皇帝上台的时候就去掉了和珅,把他家里的财产全抄了出来。所以我们要了解,当了主管,到了某一种地位,所带的人要用友道去相处,当然不要犯了乾隆的毛病,找和珅玩玩。

猜你喜欢

忠信纪晓岚唐太宗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百岁“武痴”
百岁“武痴”
唐太宗 善听劝谏
纪晓岚的行酒令
十室之内,必有忠信
唐太宗慧眼识马周
高管偷腥“小萝莉”难脱身,逃亡千里血案收场
神机妙算纪晓岚①
神机妙算纪晓岚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