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如何搞小组建设

2018-10-21崔淑省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3期
关键词:小组建设量化评价

摘要:班级小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富有创意的教学组织形式。为了实施这种新型的教学管理形式,笔者作为班主任,积极探索引导本班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通过公平竞争、合理评价和适当的量化及物质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小组合作与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组建设;管理;量化;评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多、最有效的一种学习互助方式,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具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课堂策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些年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改变拥有的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倡导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互助共赢的新型学习方式。目前,很多学校纷纷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管理模式,并且实效有了显著。为了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笔者作为多年的班主任,也尝试推行了班级小组建设,在班级小组建设的基础上搞互助合作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下面就笔者在这一方面的探索谈一谈,以供同仁们借鉴。

一.小组初步搭建,多方优化组合。

分组之前,教师首先将小组建设的目的、原则与方式方法在班级深入宣传,然后让学生据此自主选择自己的合作伙伴,再由教师协调,确定各组成员。小组的组建原则是根据男女生比例分配适中、学生的性格互补、优势学科与弱势学科相互搭配结合的,(倘若班里有倾向性明显的群体,要将他们拆开到不同的组里)。本班共有35名学生,平均分配到每组的成员为6人。每组成员中都有一至二名优等生,一至二名中等生,一至二名后劲生。在小组初步搭建的基础上,我们班是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小组,目的是用来增强组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最后,学生在规则内自主确定伙伴关系。这种合作伙伴关系一般分三类:优等生与学困生结伴,偏科不同的学生互助结伴,中等生可能与学困生或优等生结伴。但是组合后,伙伴间若有问题需要解决,其所在的组内和其他组的同学都要尽力地帮助解决。

为了鼓励小组间的合作,教师一方面积极造势,培养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荣誉感,一方面制定量化制度措施,为学生间的合作提供量化的依据。如此以来,小组内和组间都经过了优化组合,互帮互助的合作关系慢慢形成了。

二.学生自主分工,人人都有事干。

在小组初步搭建的基础上,我们班是以组长的名字命名小组,目的是用来增强组长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色,商定小组的奋斗口号。各组自主设立了纪律组长、卫生组长、学习组长、写字组长、作业组长等职位,组员依据自身能力、特长选择职务,并担负相应的职责。同时,小组成员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分别担任一至两门功课的学科带头人。

组员的角色与分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将根据各小组成员的日常表现和学生的主动要求,做出相应的一些调整。一般调整周期为半个学期。这样有利于充分挖掘每位学生的潜能。当然,经过几次分工以后,若发现哪个学生在某方面有突出的才能,于是该生的角色将会比较固定。这样既有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长处,又能保障班級小组建设的稳定性。

各小组还从实际出发,自主制定了符合本组组情的组规,内容包括学习、纪律、卫生、文明、写字等一些方面,组规内容详实,每一部分都有具体的操作办法和组规执行人。组内同学比学习,比卫生、比文明,比努力,既有了小组的合作,又有了个人的竞争。每学期我投放一定的量化分,让小组自主奖惩,并作为核算阶梯目标的部分依据。组规在实践中严格执行,起到导向和惩戒作用,贯穿学生自管自育全过程。

三.互帮互助共进,跟进多元评价。

在评价方面,我把传统管理中对学生个人的评价转化为对小组的多元化评价,多肯定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淡化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促进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提高。对于学生平时量化、检测成绩,实行小组捆绑式核算。“一花独放不是春,小组合作才共赢”,小组成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强弱,更取决于组员间的合作水平和小组所发挥的整体效能。

在班级小组合作建设中,取消常规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成绩和班级小组的管理绩效,分类考核为三个层次:优等生和优等生一起,中等生和中等生一起,学困生和学困生一起。另外,各组各学科带头人人根据每天该组同学本学科的课堂表现,评选出课堂表现最佳个人,并加量化分。各科任教师根据各组每天课堂表现评选出表现最佳的小组。每月,组长总结本组和个人所得量化积分情况,得分最高的小组和个人,给予适当的量化奖励。

评价由学生个人评价、组内和组间互评、教师评价几个方面来组成。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合作中的表现情况、积极性、参与度以及学生本人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态度、能力等等。正确合理地使用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上进心。每学期期中、期末对进步最快学生、优秀小组、优秀情义组长、优秀帮扶志愿者、优秀班干部等进行表彰:公开表扬、合影展示、颁发奖状、奖品、搞抽奖活动等等,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小组给自己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使学生乐意为了共同的目标倾尽全力。

四.全方位去运作,在反思中前行。

小组运行中,座次排列也有讲究。我班小组座次每两周整体顺时针调换一次,中心位置面向各组竞拍,哪组出的量化分最高即可竞拍到中心位次。各组位次确定好之后,组长依据组情自主安排组员座次。

班主任利用课余和主题班会时间,帮助学生认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益处,使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得以增强,也使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保持动力,他们积极献策献力,完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规则,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做贡献。

搞班级小组建设以来,我觉得,短时间内学生学习成绩不会明显提高,但后进生会慢慢减少,全班学生学习兴趣会大大增强,综合能力将明显增强。成功扎实的小组就像玩“两人三腿”的绑腿游戏,实行捆绑式评价,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共同提高,合作才能共赢。总之,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一个共识:小组的成绩是共享的,为本组作出贡献就是体现了自我价值,所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又使学生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班级小组建设中,小组成员自主管理,互助合作。学生既能收获理想的成绩,又能收获丰富的情感,增强了能力,班级小组成为学生全面自主管理、自主学习的平台,成为学生迈向成功的桥梁。

作者简介:

崔淑省(1975.5)男,汉族,山东省沂南县人,山东省优秀教师;临沂市优秀班主任,第三届沂蒙名师;2016—2019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班级管理工作坊主持人;其小组一体化建设和班级自主管理典型经验被省市报刊及县电视台专题报道并推广;研究方向:情义小组一体化建设和班级自主管理。

(作者单位:山东省沂南县大庄镇杨坡中学)

猜你喜欢

小组建设量化评价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建设
运用“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危化企业提高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
生生合作之“小组建设”
让“量化”更加的“亮化”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