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中的生命情感教育

2018-10-21赵健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生命

赵健

当今社会,青少年学生生活在一个科技和资讯迅猛发展的e时代,与之相适的现代教育谋求的是“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学校、社会、家庭都过分强调学生智育和能力的培养,忽略了情感的培养,没有教育学生对生命的尊重,没有引导学生对人生的负责,使学生成为考试的机器。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学生缺少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欣赏,表现在学生心灵的枯竭,思维的定势,人生态度的世俗化以及行为方式的畸形。

生命情感即个体对自我生命的体认、肯定、接纳、珍爱,对生命意义的自觉、欣悦、沉浸以及对他者生命乃至整个生命世界的同情、关怀与钟爱。积极的生命情感,引人振奋、达观、昂扬向上,富于爱心,成为人生的动力和光明之源。相反,消极的生命情感,则意味着对生命的否定,对生命意义的无望,对他者生命的漠视,以及由此而生的生命状态的沉沦。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信息”。生命贯穿于全人生,生命情感关涉人在世的一切“行为”,是构建人生的基础性质素。以育人为根本大任的教育理应担当生命情感的教育。如果说教育就是在培植未来,那么对学生生命情感的培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是事关民族未来的问题。

一、历史学科中的生命情感教育之重要

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在历史学科的教学中更应积极倡导生命情感教育。历史学科之所以能实现生命情感教育有两点独到之处:第一,内容丰富,历史教科书提供了大量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高贵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性格等素材向学生叙说着她们的生命指向,表述着他们对生命的希翼以及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第二,感染力强,历史教学所展示的生命情感,是通過具体的、生动的人和事去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的进行,从而使学生产生内心的体验。杜威认为,历史学科是形成人的道德品性的最优良的学科,他坚信人类的生命情感都可以从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中找到典范,并由此作出结论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历史教学将发挥最自然的伦理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课程改革将历史教育功能的核心价值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历史知识的传递与情感、态度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情感的投入,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中实现情感目标,形成生命的积极情感。

二、历史学科中生命情感教育之实现

首先,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人格魅力,自身的生命理念,是实现生命情感教育的关键性因素。我们的学校应该是一个直面生命、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神圣殿堂。作为学生生命成长的重要支柱——教师,不仅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生命情感和优良品格。对于历史教师而言,要不断内化、提升自己的生命情感价值观,在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之基础上,在对学生尊重与自由的前提下,透过历史之琴弹奏出一曲曲动人心魄的旋律。

其次,实施体验与感悟的教学,是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获得生命情感的关键途径。真正的生命情感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历史教师要善于将最能体现人性光辉的鲜活素材展现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真情体验和感悟历史。体验教学也可以通过在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模拟情景等各种方式的体验活动,让学生直接参与表演,分别感受“真实情景”中人物的情绪,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真正的教育或许就是陶冶,“润物细无声”,学生的生命情感在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情境中得到无声的滋润、涵化、展延、厚实。生命不仅在于个体的“活着”,更在于必须活出意义和价值,所以,生命情感教育的目标,基础层面是教人珍爱生命,更高的层次则在于教人体悟人生的意义,追求人生的理想。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使生命情感内化、升华为学生自我生命的积极情感。

生命贯穿于全人生,以生活为载体,所以生命教育是全人生的终身教育,是蔓延于生活全方位的教育。学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发展赋有主导作用,但生命教育的实施必须是学校、家庭、社会多种教育力量的共同参与。

(作者单位:南康中学历史教研组)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生命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