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10-21赵凤娟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多媒体

赵凤娟

摘要:在语文教育工作中,语文教学能够很好的渗透德育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要探索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挖掘语文课本中德育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教育渗透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核心价值观;重要性

引言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使小学生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去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阵地。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活泼好动、只是对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空洞的言行说教,无法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启发。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学合一”的教育思想理念,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有了这种联络,然后先生与学生才能自得自动。教师课堂教学要适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坚持终身学习的品质,教师必须了解学生,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更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润物无声般地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滋养。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创设更加适宜学生兴趣培养和人格发展的课堂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价值观取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在教学细节中融入德育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德育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将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充分挖掘出来,并以此来引发学生关于道德的思考,使其建立起完整的道德思维。首先,教师可基于教材的文本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在教导小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思想,让小学生独立思考其中的情感道德内涵,并给予适时引导。例如,在学习与父母之爱相关的课文时,小学语文教师就可让小学生朗读文中对话来体会长辈的关怀之情,并教导小学生正确的回应方法,鼓励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力所能及的小事回报家人。其次,教师可在带领学生学习古诗词等内容时融入德育教育。小学课本中选取的诗词大多是流传甚广,在历史洗练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其中富含充沛的道德思想,小学语文教师可在对小学生进行诗词教学时,重点讲解其中的道德要素,将古人的高尚思想与品格与当代的价值取向有效结合,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2、语文老师注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语文老师要多观察学生,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不要让学生对学习和学校环境形成抵触的情绪,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有心理变化时,要及时记录,私下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烦恼,并为其指明解决问题的办法,事后也要多留意多观察,看看学生的问题是不是得到了好转。针对个别学生的问题,对比班上其他同学进行分析。让学生心理由不健康变成健康是不容易的,他们的心理变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学生在家和在学校的表现是不同的,在家老师没有办法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此,良好的心理光靠老师在学校监督与管理,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家长合作。老师要时常向家长宣传学生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性,因为有些家长对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还有所忽视,同时老师也要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共同努力,对学生在家的表现也了如指掌,当学生心理有了变化时,家长要第一时间与老师取得沟通,双方对症下药,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心理的养成。

3、在作文写作训练中,通过多媒体平台和素材,引领和指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文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渠道。作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或生活感悟。然而小学生的生活都是“两点一线”,没有太多的生活拓展空间,让学生写出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谈不上写出对生活太多的感悟。通过多媒体技术平台,把生活的真实场景搬到了课堂,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截取生活画面及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和情感。在课堂上,大家共同观看和欣赏、共同讨论和体会,更加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生活场景可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让课堂和生活浑然一体,生活即课堂,课堂也是生活。这样,学生写起来也就有话可说,有自己的见解和感悟。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习作训練要求:通过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美好的品质,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在习作前,我引导学生留意自己身边或媒体报道,或到社区走访等,从小事着手,把自己身边发生的和收集到的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例,用图片、视频、录音、录像的形式拍录下来,在习作课上,学生们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和事例,以讲故事,放录像、录音等形式展示出来,学生一边播放,一边声情并茂地描述事情的经过。大家通过耳濡目染,心灵上受到了感染。随后,学生分组进行交流、体会,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学生在写之前,我引导学生想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情境里?事情发展变化的过是程怎样的?学习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学生在内心冲动的情感下,自然写起来胸有成竹、水到渠成。这次习作中,班级中赵精粤同学《一碗面的温度》写得较有真情实感。文章最后写道:“面,我早就吃完了。可他的温度,还一直在温暖着我的记忆。”这篇文章就是通过生活中爸爸不顾天气恶劣,顶风冒雪为自己购买一碗面的生活小场景,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里活动描写等,体现父爱的伟大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学生就是通过平时留心观察事物,通过播放视频,再现生活场景后受到的启发,才会写得真实感人。只有对生活有感触,才会有所表达、有所记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竭力使我们的每个学生从幼年起就能以精心爱护和细心关怀的态度对待每棵树、每丛玫瑰、每株花草和每只小鸟,一句话,一切有生命和美好的事物。非常重要的是,要让这种关怀爱护之心变为习惯。”生活中,笔者抓住学生喜欢动物、植物、花草等美好事物的心理,就让学生平时留心观察事物,用手机或相机抓拍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学生把照片和视频带到课堂,让学生观看后并谈谈自已喜欢的原因,以及拍摄时的感受,培养学生爱护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学生观看讨论后,再要求学生以《我喜欢的……》为题,开展习作练习,学生不仅兴趣浓郁,而且写有所思、所得。影像和视频既能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又能让学生长时间地保留记忆,避免学生提笔无影。

4、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内容渗透

要加强教学效果,可以组织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带领学生到实践活动中去学习,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展学生语文知识面和学习能力,在活动中积极探索,将文化素养培养渗透其中,通过实践活动加深自身理解和掌握,有效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德。

5、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们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也将越来越高,要想提高全民素质我们就必须从学生抓起,让学生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好语文知识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培养出学生高尚的精神品质,完美的道德情操。其次,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还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去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毕文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后作业的研究与实践———以五年级上册为例[J].新课程(上),2016(4).

[2] 靖婷婷.基于情境创设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重要性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浅谈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重要性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多媒体情境下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三个维度
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浅谈HTML5的发展与应用趋势
阅读经典著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