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阶段的关爱教育

2018-10-21王秀芳

科学导报·学术 2018年4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儿童小学生

王秀芳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科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教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启发学生的智慧,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以及学生的性格特点,主动关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全面有效实现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对尊重与关爱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作用等进行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教育;关爱教育

引言

关爱教育能够给予内心极度脆弱的教育学校学生以更多的关注与尊重,能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从心理、思想以及生理等多个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因此,新时期小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对关爱教育的重要性产生深刻认知,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合理实施关爱教育,为实现人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1、尊重与关爱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1.1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因此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才能够更加信任老师,使教育效果进一步提升。老师尊重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老师和学生形成良好关系。并且老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包括心理疏导、家庭走访、学习辅导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会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群体和老师之间形成良好关系,对于教学进步也大有裨益。

1.2营造良好师生关系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和指导,因此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后,学生才能够更加信任老师,使教育效果进一步提升。老师尊重学生,主动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为学生提供更多锻炼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机会,使老师和学生形成良好关系。并且老师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包括心理疏导、家庭走访、学习辅导等,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学生会更加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群体和老师之间形成良好关系,对于教学进步也大有裨益。

2尊重与关爱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创新教育模式,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要求,各中小学要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认真执行《广西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时间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小学要创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教学计划,从课程整合的角度出发,可统筹使用品德与生活(社会)、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等学科中有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课时,也可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安排。二是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中,实现学科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学校活动中,实現做学结合、知行合一。三是要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外的课程中,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儿童日常生活中都充分渗透。四是要注意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内教学主要依托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体育与健康以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课程,课外活动主要依托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开展。五是心理健康教育要理论教学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身发展特点,开展素质拓展活动,通过行为训练、情感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还要凸显儿童的主动性,使心理课程成为其自主建构心理的实践活动过程,而不能再沿用传统学科课程的运作方式。

2.2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兴趣,要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例如在语文课文讲解中,一些学生喜欢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带领大家有感情地朗读或者是安排学生分角色阅读;对于写作天赋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从不同方面发掘学生的学习才能,尊重学生的学习特长和学习爱好,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具有重要作用。

2.3从思想上给予学生合理引导

教学知识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特点,科学的教学有助于提升特殊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新时期小学教师在实际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想全面落实关爱教育,给予小学生思想上的高度关注,进行科学的引导至关重要。例如,小学教师在观察到某个学生独自呆在角落里发呆时,应慢慢走近他身边,同他进行深入交流,并通过讲解故事的方式,将国内、家勇敢克服困难的故事生动地描述出来,及时帮助特殊儿童化解思想上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在促使小学生高效进行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实现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

2.4组织设计实践活动

对于书本中的知识内容,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精细化讲解,但是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除了安排阶段测试,还可以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集中分析。例如,老师在班级或学校组织征文比赛、演讲和情境表演类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活动进行组织规划,学生结合课本和生活实践,搜集相关的案例,整理材料,形成文章或演讲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老师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通过这种教学互动项目,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怀,启发学生善于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但是老师在教学指导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创意,使实践教学效果提升。

2.5发挥高校优势,缓解儿童关爱教育力量不足

地方高师院校作为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主体,肩负着为乡村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因此,地方高师院校应该从源头上抓起,改革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增加儿童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比重,培养既能够承担语、数、英等课程任务,又能熟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学全科教师。地方高师院校应通过派出师范生开展顶岗实习支教的方式,解决当前学校普遍存在的教师严重紧缺的现状,通过顶岗实习支教,可以使师范生得到实践锻炼的机会,解决师范生实践教学不足、教学能力不强等问题,同时也可以充分发挥实习生阳光朝气、与小学生容易沟通等优势,承担儿童关爱教育工作。师范生通过组织开展班级活动,担任住校小学生的生活及辅导老师,与儿童同吃同住等方式,给予儿童更多的关爱和指导,有效增强了小学儿童关爱教育力量,缓解小学教师数量不足、对儿童关心和指导不足的状况,共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结语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非常关键的阶段,对儿童的一生至关重要。儿童关爱教育是一项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小学儿童关爱教育工作需要多方支持、共同促进,只有正确处理多方关系、形成合力、发挥积极作用,才能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红.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0-11.

[2] 费招娣.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及矫正[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7-139.

[2] 傅王倩,田语,王小栋,肖非.融合教育环境下美国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度设计与启示——以加州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8(02):63-71.

(作者单位:农安县合隆镇八家子小学)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儿童小学生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我是小学生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六·一”——我们过年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