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绽放艺术魅力 渗透数学文化

2018-10-21张雅瑜

家长·下 2018年5期
关键词:绘画文学音乐

张雅瑜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但是,在许多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学文明的发展推动了艺术前进的步伐。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艺术创作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价值,彰显了人类文明史上灿烂的数学文化。如达·芬奇的经典画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包含了数学中“黄金比”的应用。在教学中,将艺术元素巧妙地融入课堂,不仅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艺术的熏陶、领略艺术的魅力,还能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本文结合实例,就艺术中的音乐、绘画、文学方面谈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让音符在数学课堂中飞舞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如此风趣地描述音乐与数学的关系:“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和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符号体系的使用使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音乐则是研究现实世界音响形式及对其控制的艺术,它同样使用符号体系,是所有艺术中最抽象的一种。在数学课堂中,将那些彰显着数学历史文化魅力的音乐故事与实际教学相联系,合理融进课堂中,能够让学生在品味音乐艺术的同时感受到数学文化。

例如,音乐作曲中乐谱的書写类似于数学中找公分母的过程。在乐谱中,我们可以找到曲子的拍号。在每一首曲子中,一个固定的拍子里,不同长度的音符必须凑成一个特定的节拍,这个过程就像找公分母和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样。因此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可结合乐曲的书写原理,将探究算理的过程设计成谱曲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在自主“谱曲”的过程中领悟算理并感受数学的价值。

让绘画艺术点亮数学课堂

绘画艺术与数学的关系源远流长。达·芬奇说过:“欣赏我作品的人,没有一个人不是数学家。”事实上,每一个时代的主流绘画艺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深层的数学结构,比如绘画史上两次最大的创新——文艺复兴和二十一世纪初兴起的现代艺术,这两次创新都与数学领域中几何学的变革有关。将绘画艺术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故事、画作带到课堂中,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扩展学生的视野,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流淌在绘画艺术中的数学之美。绘画艺术中可融进数学课堂的素材有很多,比如黄金分割比。黄金分割比是最让人感到美与和谐的比例,在很多著名的绘画作品中都隐藏着黄金比,如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符合黄金矩形,《蒙娜丽莎》的脸也符合黄金矩形,《最后的晚餐》同样也应用了该比例布局。教师在教学《比的意义》一课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比”,展示蕴藏“黄金比”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长学生的见识,使其领略绘画艺术中积淀的数学文化底蕴。

让数学课堂洋溢文学的气息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数学与文学看似是两个互不包容的学科,其实不然。数学家丘成桐曾说:“数学是一门很有意义、很美丽,同时也很重要的科学。数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它既有文学性的一面,也有应用性的一面。”在古代,古人早已将文学和数学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如宋代邵康节的《山村咏怀》:“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诗人所描写的乡村景象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其中有一半都用数字来表达。在数学教学中,若能巧妙地贯穿文学,使数学课堂多一些文化气息,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陶冶情操。

例如,关于圆,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子在他的著作中就曾这样描述道:“圆,一中同长也。”对于《圆的认识》的教学,教师可先让学生认识圆是诸多平面图形中的一种,再将圆本身的鲜活文化背景渗透其中,让学生品味“圆,一中同长也”这句古语,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发现圆这一图形背后的文化价值。又如,在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可结合汉字语言词汇中的成语,像百发百中、十拿九稳、一举两得、百里挑一、半信半疑等成语都体现了百分数,教师将成语整合进百分数的认识中,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增添课堂文化气息,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中蕴含的文学味。

结语

《诗经》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运用“他山之石”,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在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让枯燥乏味的数字、公式、符号、定理变成一幅幅美丽、生动且富有哲理的数学画卷,激起学生对未知数学世界探究的好奇心、求知欲,去体验数学世界中的人、文、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获得高质量的数学课堂生活。

猜你喜欢

绘画文学音乐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音乐
文学小说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音乐
文学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