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幼儿创造性的培养
2018-10-21罗娟
罗娟
在幼儿教学中,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对美的理解能力,帮助幼儿建立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模式。笔者认为,幼儿教学中的美术课程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儿的创造性,为幼儿创造一个无限宽广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在幼儿教学中深入开展美术活动的价值
在幼儿教学阶段引入美术教学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发现,美术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想象力,还能激发幼儿对学习的热情,有利于打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模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美术教学是发掘幼儿审美能力的最佳途径,也是激发该年龄段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方法。
现阶段幼儿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缺乏发散的教学理念
部分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大多是沿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并没有依据班级幼儿的性格特点组织有效的教学形式,缺乏发散的理念和思维,也就无法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在美术教学中,只是让幼儿以学习画画为目的,并没有以打造幼儿创造性思维模式为终极目标。
课堂形式过于沉闷
部分教師在教学活动中习惯采用示范讲解的方式,很容易让幼儿产生模式化的思维习惯,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课堂形式的表现上应该不断创新,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感染幼儿。
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基本策略
转变教师思维模式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需要良好的一个教学环境,而教师正是能帮助幼儿塑造良好教学环境的媒介。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走进孩子们的视野,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思维模式,让自己的思维具有创造性,才能使课堂氛围更具创造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备课阶段应该收集大量的教学资料,尤其是能发散幼儿思维的资料,资料形式多以图片、影像等动态化的资料为主,避免过多的文字;加强与幼儿的互动和交流,减少教师主讲,让幼儿通过研读图片和视频,从美术课程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健全幼儿的人格,享受美术教育带来的喜悦和快乐。
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幼儿拥有学习美术的热情,才能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和提高审美水平,最终才能打造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秉承“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基本教学目标,让幼儿从心底里爱上美术、爱上绘画。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热情、发散幼儿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留给幼儿充足的想象和发挥空间,让幼儿肆意挥洒自己的才华,教师在该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则主要承担鼓励、激励幼儿以及对幼儿进行适当管控的责任。幼儿爱上美术、爱上绘画之后,教师在适当的阶段教给幼儿美术和绘画的理论技巧,进一步帮助幼儿提升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最理想的教学效果是以激发幼儿的热情为主,以激发幼儿创造性为最终目的。由于幼儿的年龄限制,在没有接受过系统培训之前,展现出来的绘画形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能嘲笑幼儿的作品,要持续鼓励、安慰幼儿,帮助幼儿打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打造科学教学体系
在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中,“以幼儿为本”是教师要遵守的第一原则,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空间,打造科学的教学体系,这样才能提升幼儿的创造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美术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也是不同的。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幼儿而言,教师应该留给幼儿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以激发幼儿兴趣、培养审美能力为目标;而对于高年级的幼儿,则要以提升幼儿绘画能力、培养幼儿发散思维为目标。此外,低年级的教学形式应该更幽默、生动、灵活,以此让幼儿更多地参与进来;而高年级幼儿基本的绘画兴趣已经养成,教师应该更注重绘画技巧的教学,课堂环境应该更庄重一些。针对不同年级的幼儿,打造适合幼儿发展的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结语
总体而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学将会以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为长远目标。在幼儿美术教学课程中,凭借美术课程的自身优点和幼儿学习的黄金阶段,应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培养幼儿的审美打下坚实的基础,不断创新现有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