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依赖倾向学生干预案例的思考
2018-10-21冯怡佳
冯怡佳
大数据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给社会带来诸多变革的同时,它们的弊端也不断显露。在学业负担重的背景下,青少年常以玩电子产品作为休闲方式,休息日把大量时间消耗在电子产品上,不少同学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看网络小说,这不仅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也阻碍他们的学习发展。如一些青少年出现电子产品依赖倾向综合症,日常学习中精神状态不佳,学习没有兴致、没有斗志,情绪波动大,对待家人不尊敬,呼来唤去甚至呵斥,成为家庭的困扰与痛苦。因此,重视学生电子产品依赖倾向苗头和发展程度,成为现阶段班主任工作的组成部分,必须面对并积极思考、完善应对策略,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笔者多年来担任班主任,对这种现象深有体会,本文就以自身经历的具体案例来进行反思。
案例介绍
女生S,高一入学时看起来是文静乖巧的女生,作业整洁、正确率高,但该生考试成绩与作业质量呈截然不同的情况,考试成绩处于班级下游。通过观察,我发现该生上课经常打瞌睡,有时迷迷糊糊,眼神呆滞,若有所思。通过交谈,得知她比较厌学,感觉高中学业重、学习累,没有自信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与家长的沟通后得知该女生有网瘾,沉迷小说,每晚回家后即寻手机看网络小说,每天基本凌晨睡觉,有时甚至到凌晨2点多才睡觉。这个阶段,该生主要表现出假期放纵形成手机依赖后的不自控与高中学习生活不适应的双重问题。
高一下半学期,在家长和班主任的协作努力下,该生再次参加夜自修,自主完成作业,基础逐渐巩固,成绩有所提升,回家后基本做到不碰手机,睡眠得到保证。这一阶段,该生克制力提高,逐渐恢复自信。
案例分析
上述案例中,这位学生产生电子产品依赖倾向的原因有哪些呢?经过详细深入地调查家访,我发现,一个方面是该学生自觉度低、自控能力差,做事比较自由任性;另一方面是家长的忽视、监管能力低。
据家长反映,该生的电子產品依赖始于初高中衔接的假期,经历了初三一年高强度的复习迎考生活,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这个假期应该适度放松。该生整天看小说,网络小说逐渐成瘾。开始高中学习生活后,该生无法离开手机,家长不能狠心没收手机。家长寄希望于学校教育,却未能及时反映孩子的实际情况,表现出对该倾向的忽视。该生逐渐越陷越深,家长自以为简单看管能加以治理,却让问题愈发严重。待家长认识到自己没能力解决问题时,咨询专家却不能对症下药,自身也很焦躁。孩子受困于电子产品依赖倾向、学业不适应、家长的不正确管理,从不适应转向消极对待学习、不自控手机使用频率、身体状况愈下、情绪失控。
班主任干预
根据以上情况,我采取了以下必要的干预措施。
频沟通,常鼓励
该生的教育,我由最初的对一个高中生的要求逐步转向到对她生活、思想的关心,从由上而下说教的教育方式转向聊天、谈心的方式。该生在这种模式下,更愿意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日常情况。坚持每周交流,逐步形成她与我交流的习惯,建立对班主任的信任。
在交流过程中,笔者很大程度地给予她情绪的安抚,让她平静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建议她和父母沟通时保持礼貌、相互尊重;引导她谈班级、学校的事情,扩大她的关注点,鼓励她增加和同学互动的频率,参加到各类活动中,做一个主动的生活者。
重细节,懂引导,积累力量寻改变
对于与该生交流得到的信息,我是一个思考者、加工者。有问题不直接指出,有建议不直接给出,考验的是班主任的耐力,培养的是班主任的艺术。
生活中找细节,东西整理时能不能更科学化,晚上睡觉的时间能不能保障,和父母交谈的方式能不能自身先做改变;学习找细节,数学题目有没有多一分思考,错题有没有重做,英语语文每天背诵时间是多少,作业重写是如何处理的,必修科目现在的态度是怎样的。
家长通信息,抚情绪,共同合作求双赢
家长方面的信息反馈是掌握学生全面情况的重要依据。我经常与家长间保持电话、微信的联系,请家长经常反馈学生信息,做好信息的处理工作;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让家长感知教师对学生的关心;提出对孩子教育的建议,给出教师、家长共同建设的方面。
在本案例中,家长由反映女儿的非正常生活到逐渐走上管理的道路,情绪由焦躁不安到淡定理智,与教师的共同合作上由低效转向高效,是双方合作逐渐走向默契的过程。这是在彼此信任、不懈努力下形成的。
本案例中该生逐渐走向正常化的高中生活,成为一个踏实的学生是令人欣喜的结果,尽管过程中不论是学生自身、其父母都经历了痛苦,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感受到工作的不易。这绝非个案,学生的电子产品依赖情况在逐渐增多,表现出的共性是学业的耽误、身心质量的下降、家庭的不幸福感,影响可谓极大。在学生电子产品依赖倾向出现的预防和干预中,家长的敏感度十分重要,发现时自行遏制或寻求班主任帮助显得十分必要。班主任的耐心、对学生的关爱、对工作的不放弃是干预中的必备心理素质。在新阶段,做一个有发现力、有执行力的新时代家长是大命题,做与时俱进、对教育保持新思考与新实践的教师是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