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分析
2018-10-21潘爱娇
潘爱娇
信息社会的到来,让传统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众多一线教师在全新教学观引领下,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进行探索、创新,争取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高效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在我国中小学“宽带网络校校通”工程全面推进的大环境下,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多媒体的直观、生动性弥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从而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如何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时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促进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呢?笔者将在文中谈几点浅见。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导入效率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只有在课堂导入阶段成功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才能为即将开始的新课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为此,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提高课堂导入效率。既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小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将原本难以理解的抽象数学知识具象化,也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他们提供动手操作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的当中知其不足,从而成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数学知识的魅力是无穷的,虽然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但是他们有好奇心强的优点,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利用多媒体创设对比设疑的问题情境,引导小学生在仔细观察的过程中进行反思、探究。
例如在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部分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车轮形状分别为正方形、正六边形、长方形、椭圆形、三角形以及圆形的自行车行驶过程展示出来,在观看动画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感觉非常有趣,一边将除圆形之外的其他方案否定掉。然后教师设疑:“为什么其他形状的车轮不如圆形车轮转速快呢?”学生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他们探究欲望非常强烈, 在此基础上教师导入新课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强知识直观性
数学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极高,但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却缺乏全面性、深刻性,他们对数学学科当中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难以真正理解、全面掌握运用。而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知识的直观性,更符合他们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以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例,让学生分析三角形的内角数量关系不难,但要想让学生轻松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算理却不容易。我们如果用传统的板书画三角形,以再拆角、拼角的方法,不但误差很大,而且学生还很难理解。但我采用多媒体,对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等具有代表性的各类三角形,通过投影片拆、抽、拉的动画演示,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全过程,就可以清楚地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概念,这样通过多媒体分解既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还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算理,从感性认识自然能够转化到理性认识,既易了解又易记忆,解答实际问题也就得心应手了,从而,多媒体的直观性特点便突显出来了。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既要将例题、概念之类教学重难点在黑板上板书,而且小学数学中常见的画图、列式计算等也浪费掉许多寶贵的学习时间。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有效解决了传统课堂容量小的弊端。教师可以将例题、概念、画图、课堂练习等原本需要展示在黑板上的内容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并且对于教学重难点,教师还可以通过改变字体字号、文字颜色、加下划线、着重号等方式将其突显出来。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让小学数学课堂容量大大增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达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目的。
例如在“平移”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多媒体、《数学画板》软件充分利用起来。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游乐园当中的小火车、旋转木马等娱乐项目,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缆车运行的短视频,让学生判断缆车形状、大小、缆车上的人在运动前后是否发生了改变,帮助他们形成对平移运动的直观、初步认识。同时,教师利用投影显示四边形ABCD沿着不同方向平移运动过程的动画,并允许学生亲自上台操作课件,随意改变四边形平移的距离、方向,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平移的概念。然后,教师利用投影显示四边形ABCD当中点、线、面的平移过程,利用多媒体出示问题供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出平移的基本性质。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出示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发展思维。这样,在多媒体的辅助下,不仅课堂容量被大大增加,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