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病的病因、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2018-10-21刘丰河
刘丰河
摘要:猪痘病是由于感染猪痘病毒而发生的一种散发性传染病,通常是小于3月龄的仔猪出现发病,成年猪也能够感染但基本不会表现出症状,临床上主要是出现丘疹性病变。尽管病猪较少死亡,但会给猪生产带来潜在性的危害,对猪生长发育和猪场经济效益产生严重影响,现概述该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痘病;病因分析;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药物治疗;饲养管理
中图分类号:S858. 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8)06-0089-01
1 病因分析
消毒不合理。猪圈进行消毒时,没有先对其进行彻底清洗,在未完全干净时就直接喷洒消毒药,导致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消毒药物调配不当,即调配消毒药物时未严格按照药物之间要求的比例操作,导致配制的消毒药物浓度没有达到相关规定。如果消毒液浓度过大,会增大药物浪费,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如果消毒液浓度过小,会导致药物的作用无法被充分发挥。消毒药调配后,未在规定时间内使用。消毒药物经过长时间放置,会使其自身的消毒效果有所下降。另外,养殖户有时为节约饲养支出,会选择购买质量不合格的消毒药,无法有效消毒。以上因素都会影响消毒,从而容易出现发病。
未有效驱虫、杀虫、灭鼠。保育猪、育肥猪没有定期进行驱虫。同时,猪场没有加强灭鼠。另外,夏秋季节会滋生大量的吸血昆虫,但没有对吸血昆虫加以重视,在此时未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灭虫体。以上方面如果操作不到位,就会导致猪痘病持续流行。
免疫预防不当。缺乏免疫预防观念,部分养猪户误认为断乳仔猪免疫接种疫苗也会患病,因此通常不会在规定的相应时间接种疫苗,或者只免疫接种部分猪瘟疫苗或者与猪瘟有关的三联苗。另外,仔猪接种疫苗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导致接种的疫苗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
2 流行特点
病猪可通过皮肤痘疹渗出液、脓包以及脱落的痂皮等排出猪痘病毒,并使其在周边饲养环境中散播,只要健康猪接触就可能发生感染。如果猪皮肤存在损伤,当其接触感染病毒后就会诱使发病。据报道,蚊虫、猪虱等是该病重要的传播媒介,可导致该病大面积传播。任何年龄段的猪都对该病具有易感性,其中4-6周龄的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比较容易出现发病,且感染后往往呈急性经过,病死率高。成年猪也可能感染该病,但在临床上通常呈隐性经过。病猪康复后,能够终身具有免疫力,从而防止再次感染该病毒。猪痘通常呈地方性流行发生,这是由于干痂皮中的猪痘病毒能够生存较长时间,且猪虱体内感染的病毒也能夠生存几个月,因此常发猪场内的仔猪往往会常年出现发病。通常来说,饲养管理不当,如猪舍潮湿阴冷、饲养密度过大、营养供给不足等,都能够导致该病的死亡率大幅度升高。
3 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患病幼猪表现出体温升高,一般可达到39. 5—40℃,采食量减少,且头部、腹部等少毛处会出现清晰的红色丘疹,直径为1—3 cm,用手触摸可感到发热,局部出现瘙痒。发病中期,丘疹经过2天会形成水疱,并快速变成脓疱,此时病猪呈现高烧,体温可达到40—42℃,停止采食,轻度气喘,这是非常危险的阶段,若为采取有效治疗会快速发生死亡。发病末期,即病猪在中期没有采取恰当治疗就会进入结痂期(即末期),此时体温降低至39—40℃,丘疹变成暗黑色,痘疮产生较少的分泌物,并逐渐干燥形成结痂,最后发生脱落,并会形成红色瘢痕,最终康复。
4 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西药治疗,以体重为10 kg的患病仔猪为例,可每次肌肉注射5 mL普通抗病毒针、2支2 mL人用肌苷针、3支2 mL人用强力解毒敏针剂、1支80万IU青霉素,每天2次。中药治疗,使用除斑败毒散,即取30 g板蓝根、30 g连翘、30 g郁金、30 g川楝子、30 g牛蒡子、30 g丹皮、20 g=花、20 g萹蓄、30 g神曲、30 g淡豆豉、20 g菊花、30 g白芍、30 g栀子、10 g败酱草、10 g柏仁、10 g枣仁,以薄荷为引,严重时加水煎煮灌服,轻时可在注射西药开食后添加在饲料中混饲,以上药量为5头患病仔猪的用量。西药中的强力解毒敏能够清除丘疹病毒,肌苷针能够扶正平喘、强心补肝,青霉素能够治疗心肌炎及脓毒感染,抗病毒针剂能够清暑湿之毒,并抑制湿毒外攻。中药方剂中的板蓝根、二花、败酱草、连翘为君药,用于清热利湿除毒;牛蒡子、萹蓄、栀子、豆豉为臣药,用于帮助君药发挥消暑退热的作用;白芍、枣仁、柏仁、郁金、菊花、丹皮、川楝子为佐药,用于平哮喘、补心肝、凉血除瘀斑;神曲、薄荷用于辛凉透表、醒脾健胃,并引诸药共同发挥作用。
加强饲养管理。猪场及时清除杂草,定期进行喷雾消毒。猪群可按体重口服45 mg/kg伊维菌素,或者按每吨饲料中添加330 g伊维菌素粉剂混饲,连续使用l周,能够有效防控该病。发现疑似病猪时,要立即采取隔离诊治。同时,猪舍内外要进行全面清洗、消毒,推荐交替使用百毒杀、消毒威等对内环境进行消毒,交替使用石灰乳、氢氧化钠等对外环境进行消毒,防止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