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众效应”与班风建设
2018-10-21李韶辉
李韶辉
你言行一致吗?你想的和说的一致吗?我想大家一定跟我一样,回答“yes”!但是有实验证明,仅有30%的人可以做到言行一致。我们处在一个群体中,70%的人在遭到排斥的时候会感到疼痛,而言行不一致成为了他融入群体的自我保护或保护机智。即:从众效应。
从众效应(conformity),也称乐队花车效应,是指当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引导或施加的压力),会怀疑并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朝着与群体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也就是指:个体受到群体的影响而怀疑、改变自己的观点、判断和行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
当了27年的班主任,看到“从众效应”,我首先想到了“班风建设”。
新生入学后,都在探索新的学习方法,寻求新的学习动力。班级每个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以及平时学习时间的利用,都成了其他成员最直接的“参照物”,他们在形成自己的学习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程度不同地与班级大多数人保持一致。不仅如此,作息习惯、生活情趣、业余爱好也易趋同和从众,共同合成对班级成员的鞭策力。就会产生“班级效应”,而“班级效应”在班风的建设和形成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风呢?
一、我认为,首先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主要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对学生的善良和慈爱之心和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是学生的楷模,言谈举止对学生都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其自身的素质、文化修养、日常行为品德对学生有着很强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力量,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充分发挥“身教”的功效。教师按时跟操、勤劳的背影、洁净的外表、扶好歪倒的扫帚、捡起落地的小粉笔头等,都会对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重视学生的日常管理,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加强日常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首先,让全体学生明确建设优良班集体与自己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使人人都产生一种责任感;其次,教师要抓好班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带头作用。众所周知,一支高素质、高效率、有着高度凝聚力的班团干部队伍能使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学生们的“从众”更容易围绕班干部而形成。因此,组建好班团干部队伍至关重要。在选拔班团干部时,教师要从班级实际情况出发,本着广泛培养学生能力和搞好班集体建设的双重原则来选拔。选拔之后,更重要的是培养,从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艺术上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和工作的关系,处理好能力的锻炼与为同学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干部与学生的关系。为了不断提高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倾听他们对班级管理的想法,教会他们工作的方法,增强他们为班集体服务的信念。同时,借鉴成功方法走班级管理新路的胆略,给学生带来尝试的新鲜感,成功的愉悦感,产生身在此班的优越感、自豪感。
三、利用体育锻炼,塑造儿童性格,凝聚班级力量
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大脑的锻炼,也是意志和性格的锻炼。体育运动能克服某些不良行为,使学生的性格开朗、活泼、乐观。在阳光下接触大自然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会十分快乐。这种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运动还能培养孩子的毅力。孩子做一些动作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有时要克服各种困难,这就是很好的意志锻炼。适当的运动对学生人际关系发展有很大作用,使学生养成与人合作的习惯和遵守规则的行为,适于日后的社会需要。说到这,让我想到了我对孩子们的体育锻炼的引导。记得上届已经毕业的学生。从三年级开始,每天学校大课间后,我都会让孩子们再跳300个跳绳再回教室。并且在下午放学前,其他班学生排队回家时,让我们班的孩子去操场上跑步。从每人一圈到最后的每人六圈,有体质好的学生可以轻松跑十圈。两年下来,初见成效。我们班在学校的各大体育赛事几乎包揽所有项目的一二三名。孩子们不但锻炼了体质,还凝聚了集体荣誉感,更增强了自信心。在学习上也更有精力,更有兴趣,对学校的各项活动更加积极。我深切地体会到,这是体育锻炼带给我们的:健康、阳光、积极、向上、自信、团结、自强、坚韧、和谐。
马卡连柯说:“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盡管放心,他们会站到你的一边,决不会背弃你。”学生亲而近之,这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更是积极地“从众效应”的体现。
让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将智慧的种子播洒心间,为学生!更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