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是小学生的教学策略
2018-10-21赵晓
赵晓
摘 要:刚刚步入小学的儿童,面对学校这一陌生环境,在新鲜、好奇而又充满期待的同时,难免会有些不安。适应新的学校环境,认识新的同学、熟悉学校的老师……这些问题都是一年级新生所要经历和体验的。那么如何帮助小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顺利开启小学生活,使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情趣稳定、心情愉快地学习呢?笔者结合实践,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身份转变;教学策略
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对自己是“小学生”了,充满着欣喜与期待,那份激动与快乐是人生又翻开新的一页的幸福。但他们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短,容易分散,因此,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根据他们年龄特点,科学的选择教育方法,让他们自由自在的进行学习,自然的感受做一名小学生的荣耀与快乐。
一、习惯准备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要教育孩子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制度,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和玩耍的时间。这包括:要按时到校,不能迟到,而且要养成在家吃早餐的习惯;放学后,回到家先做作业,做作业要专心,做完作业后再玩,不能边玩边做。另外,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的良好习惯等。
2.上学以后孩子要独立去记很多东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作业和第二天要带的东西。开学后我会要求家长给学生专门准备一个记事本,并且能够每天抽出点时间,对孩子是否完成老师交待的事情进行指导,具体做法:一次提醒,一次检查,一次表扬,例如:下学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今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什么呀”,孩子做完了,家长要检查签字,完成的好,别忘了要肯定孩子,完成的不好或者没完成,也需要家长帮助孩子找出原因,鼓励孩子在努力。有过几次经验以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待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完成,这样他在听老师讲话和记事方面都会认真许多。
3.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自己的东西由自己保管的意识。这样就造成有些孩子几乎每天都在丢文具,根据这种现象,我要求孩子们每种文具都用笔在纸上写上名字,用胶条粘下来帖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家长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4.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課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所以老师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老师和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要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鼓励孩子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5.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对此,老师要有耐心,从旁多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孩子的表现取决于家庭和学校的投入,而家长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外来务工多子女的父母,平常忙不过来,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二、物质准备
1.书包1个:要给孩子准备一个合适的双肩式书包,大小应跟孩子的身高以及教室抽屉大小相适宜。要求是质料要轻、肩带要宽,功能不要太多,在上面显眼的地方写上孩子的班级、姓名。
2.铅笔盒一个:长20厘米左右,最好分上下两层。建议给孩子买功能最简单、色彩不鲜艳的铅笔盒或铅笔袋。现在很多的铅笔盒,功能很多,样式花哨像玩具,按某个按钮就会弹出什么出来,这样的铅笔盒最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造成上课不认真听讲,建议家长不要买。
3.直尺一把:直尺是小学生必备的,特别是刚进一年级的小学生,会经常用到直尺。买一个15厘米或20厘米,普通的塑料直尺就可以了。
4.铅笔:小学生以使用铅笔为主,每天带6支削好的2H的中华铅笔,(每天晚上,请家长帮助孩子把铅笔削好,贴上名字或者做好标记。注意:不要把刨笔器或小刀一类的用具带到学校)
5.橡皮一块:最好是长方形的高级绘图橡皮,比较好用,擦得也比较干净。
6.包书皮:请家长帮助孩子完成。所有的书都要用白色的纸包好,包好后在上面写好书名、班级和姓名。
7.家长应尽力为孩子创设养成良好习惯的条件,如给孩子设置固定放书包、用具、图书等的地方。选择合适的灯光照明,适合孩子高矮的桌椅,不要将孩子安排在与电视机同屋的房间,要给他们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
在准备以上学习用具时,请家长注意要简单,功能不要太多,不要太复杂,以免在课堂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听讲效果。要与孩子共同准备学习用品,一是让孩子体验即将作学生这一快乐的过程,二是从现在开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培养他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
三、心理适应
1.让孩子确定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就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真正的小学生了,激发幼儿的自豪感,从而主动去熟悉学校。
2.应创造更多的机会让老师和新生互相认识,鼓励孩子与其他学生接触交流,培养集体归属感。
3.利用集体活动,用活泼的形式告诉孩子自己是几年几班的学生,以后的身份就是班上的一分子,在外代表着这个班。纠正许多孩子普遍存在的“讲的能力强于倾听的能力”等毛病,学会与人合作。
4.重视游戏,帮助孩子积累各种各样感性经验。老师应多研究学前教育学及心理学,了解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并能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教学中善于将游戏引入课堂,注重形象、直观教具的使用,力求把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通俗易懂的内容,把幼儿的兴趣引导到主动学习中去,主动建构学习,使孩子顺利度过不适应期。
参考文献
[1]张晓玲.小学生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研究,2016,(01).
[2]王志英.小学生品德与社会教学探讨[D].新课程,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