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城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8-10-21段靖
段靖
摘要:水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性天然资源,同时也是战略性经济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等呈现常态化,这也就决定了加强水资源管理、科学合理的利用水资源、保护节约水资源,不仅仅是当前,还将是未来我们人类发展的主要使命之一。城市供水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因此,解决好城市用水问题,对保障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加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引言
人类乃至万物凭水而生、循水而行、依水而居。水造就了当代文明。水就象母亲一样深情地孕育了我们,但是她的乳汁也会因为无止境地汲取而枯竭,她嘤嘤的悲泣饱含着对生命最古老而悠远的爱。
1、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现状
自1980年以来,我国政府就大力推广节约用水工作,出台了《城市供水工作指导》,倡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的措施,实现了计量收费的政策。自新世纪以来,国务院提出加速节水型社会的建设,大力推广城市节水工作的开展。并且在各地成立了节约用水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规范,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管理框架。2001年国家建设部门又发布了《城市地下水开发保护规定》,对城市地下水开发与利用进行详细规定,保障城市供水结构的科学性,避免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的发生,保障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城市供水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城市供水工作正式开展前必须要做好水源保护、计划用水以及节约用水等工作,确保城市用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同时,国家也大力鼓励节水型技术的推广,通过优惠政策和国家补贴等方式,大力推动节水型社会的发展。通过相关统计调查分析,我国工业用水量从2000年的36.58亿m3增长至2015年的65.85亿m3,15年间城市工业累计节约水量为485.6亿m3,平均每年节约水量为32.14亿m3。工业用水回收利用率从2000年的52.36%增长至2015年的81.65%,工业用水回收利用率也不断提升。城市生活用水则呈持续增长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城市人口数量以及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的增长。近些年来,虽然人们节约用水意识的提升,降低了人均日常生活用水量的下降,但是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量仍旧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2、城市节约用水的意义
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人到城市社会,给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用水紧张间题。城市人口的增加,用水需求也会增多,然而我国虽然水资源总量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城市人口用水需求的增加使得我国城市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66l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有l1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计量。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己经出现了严重的缺水问题,不仅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节约用水是的目的就在于提高水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倡导节约用水,可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满足城市化建设的需求,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从而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水资源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城市水资源管理工作仍停留在制度上,领导人员缺乏系统的水资源管理意识,没有将节水工作落实到实处。甚至部分工作人员为追求政绩,会直接忽略对水资源的监督,从而导致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入城市河道,造成严重的水污染,极大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
3.2政府资金投入不够
政府机构在节约水资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提升节水效率,需不断引进节水技术与设备,但这方面的投入通常都比较大,因此,很少有企业会主动地购进这一类产品,但就城市当前情况而言,仍未形成从上到下的规范性投资渠道,使得节水工程仍没有被大范围的推广。
3.3用水效率还有待于提高
尽管我国城市在节水方面已经取得了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与国外许多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我国,工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业用水也在不断增加,而工业用水效率还比较低,重复利用率还有待于提高同时,在城市居民生活中,生活用水浪费现象还比较普遍,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管理手段来进行加强,从而有效地避免水浪费。
4、節约用水的措施
4.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全民节水意识
公众节水意识淡薄,是造成公共用水和家庭用水浪费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环境保护法》、《水资源管理条理》等有关法规政策,普及节水知识,改变那种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观念,增强全民对水的忧患意识,促使全社会对水资源短缺问题高度重视。节水宣传要从孩童抓起,把节水知识编入教材,带入学校课堂,加强全民的节水教育;国家通过设立“节水日”,开展“全国节水宣传周”、“水文化节”等活动,将节水深入每个家庭,每个单位,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节约和保护水的良好氛围。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是节水的关键,只有群众的节水意识提高了,节水措施才能得以有效实施。
4.2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
加强法规制度建设,形成社会节水机制是节水工作的保证。我们要加快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变革,实现水资源统一管理。要不断完善节水的政策法规制度和保障体系,把节水工作提高到法制管理的高度,用节水法律来约束规范人们的用水行为,使全社会从制度中获得收益而愿意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要完善节水监督机制,强化统管职能,实行水务统一管理、资源统一规划和综合利用,建立系统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引导、公众参与的节水制度,充分发挥政府在创建节水型社会的主导作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公共利益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3制定合理的水价体系,运用经济杠杆推动节水工作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建立水资源价格体系是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城市供水作为社会福利事业,水价普遍偏低,供水单位长期处于亏本运行的状态。传统意义上的水价内容仅限于城市从自然界中取水、净化、输送和排放的成本与收益,人们心里长期存在着水资源廉价的概念。水价应是一个综合概念,是要考虑成本、收益和社会效益的组合价格。合理调整水价,不仅可强化居民的节水意识,而且有助于抑制不必要和不合理的用水。研究表明,通过价格作为经济杠杆进行调控,起到比通过计量和安装节水装置更明显的作用。
4.4普及推广节水型设备和用水器具
在供水方式上建议,尽量采用水箱供水。水箱供水不但供水可靠,而且水压稳定,各配水点的压力波动很小,有利于节水。同时要加快供水管网的改造,配备城镇管网漏损检测设备,加强管网的日常维护和检修,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用水效率。在用水上要普及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指满足相同的饮用、厨用、洁厕、洗浴等用水功能,较同类常规产品能减少用水量的器具。生活用水靠用水器具来完成其使用功能,用水器具是用户直接使用和接触的部件,使用量大,分布范围广,推广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是生活用水节水的有效措施。比如家用水龙头采用陶瓷阀芯水龙头,就比普通水龙头节水20~30%。使用节水器具不仅节约用水,还会减少污水废水的排放与处理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市面上已推出节水型马桶、节水型洗衣机等产品,但是节水器具一般价格较贵,使很多老百姓望而生畏。在保证产品质量和节水效果的同时研制开发多种形式节水器具,降低产品价格,采用政府补贴等形式,让节水器具走进老百姓家中,是节水工作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4.5完善城市供水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自来水管流失率不能超过12%,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城市公共公司系统中流失率达到22.5%,导致城市供水每年流失量约为100亿m3,而我国每年节约水量才38.5亿m3[2]。自来水管道流失容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降低了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各级政府要重视城市供水基础设施的改造力度,同时也要不断推动自来水管道的布局优化,采取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材料,保障供水管道流失率降低至国家规定的标准中。
4.6正确处理污水,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水资源污染是城市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当今时代,重工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化工工业对于水资源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城市水资源的短缺。目前,根据调查,城市工业污水排放量十分惊人,而且在不少地方得不到理想治理,使劣质排放造成更大的水污染,如果很好的将这部分水进行科学处理并加以利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现状。因此,不断的加强科学研究,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并且政府等要对于企业污水排放进行达标检测与监督,促进工业污水的循环利用,促进水资源作用的最大发挥。
5、结束语
现代城市应当以建设节约型社会为目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市节水管理的相应机制,严格管理城市用水,缓解城市供水的压力,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总而言之,需要通过法律、政策、经济、技术和教育等方面,提高节约用水的意识,从而建立节水型社会。此外,应当不断地开发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陈菊英.节约用水与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研究[J].乡村科技,2017(09):82-83.
[2]李颖.我国城市节约用水的潜力与对策分析[J].資源节约与环保,2016(11):10.
[3]方萱苾.试论节约用水与保护环境[J].低碳世界,2016(04):10-11.
[4]戴明霞.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J].中国校外教育,2015(07):79-81.
[5]胡晓雪.水资源节约评价及管理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