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2018-10-21冯玺默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冯玺默

摘要:与传统的结构施工方法相比,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于钢材的消耗量比较少,同时,具有更加良好的抗震性能。但是,在框架结构进行施工时,受到外界因素影响较大,因此,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如果不能够掌握其中的施工要点,就很容易导致框架结构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给整个建筑物的质量也埋下了隐患。我们必须在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随着城市空间的不断拥挤,城市建筑的高度不断增加,这造成其底层建筑承受的受力越来越大,这就需要提高承重柱体的直径和承重墙的厚度,这为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框架结构施工一般都包括,混凝土框架施工和钢筋框架施工。混凝土框架施工主要包括,轴线定位、柱钢筋捆绑、支架搭设、模板、底模等。钢筋框架的施工除了包括以上的工序外,还包括,钢筋结构件的检查、钢柱基础检查、安装场地的布置、安装机械的设置等等。这些工序的施工质量,都对整个框架结构工程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问题

2.1钢筋工程施工疏漏

在对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之后,发现此环节的工程经常出现如下问题:钢条型号与项目规定不符;钢筋接头位置偏离;部分部件与要求不同;钢筋质量较差;钢筋数量与工程要求差别较大;没有提前稳固以及钢筋垫块不充分等等。钢筋工程技术是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第一步,如果钢筋框架的基础工作没有打好,后面的工作就难以为继。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要求极为严格的工程,工程材料的稍微偏差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安全性。

2.2模板工程施工疏漏

模板工程属于建筑工程中不同层次之间的分层承重系统。就混凝土结构而言,模板工程支架体系将荷载送至建筑楼层的板楼之上。模板工程包括模板安装、模板拆卸及模板垫层等。由于模板工程施工属于一项高空施工作业,不同的模板施工过程都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模板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的安全问题需要特别注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会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未对模板的承重能力进行检验就进行下一步的施工;模板施工养护工作缺失;模板施工缺乏標准化规范;模板渗漏;安装模板安全存在隐患等。

2.3混凝土浇筑工程疏漏

混凝土浇筑工程包括混凝土材料的采购、质检及建筑施工等环节。混凝土是整个建筑的血肉,没有混凝土,就没有现在伟大的城市建筑。目前,某些工程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采购廉价质量差的水泥,并逃过部分质检部门的检查。也有部分工程存在混凝土原材料出厂日期过早,材料变质或者材料强度级别不达标等。在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过程中,混凝土的用水量与体积的变化不成比例,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

3.1轴线定位及放线、确定标高方式要科学

在高层建筑施工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首先对整体结构进行合理科学的框架设计,尤其轴线定位和放线,标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施工人员要利用特殊的专用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由施工监理人员通过二次测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2掌握框架柱模板安装技术要点

框架结构式施工建设中,其中柱模板安装是比较复杂的,为了保证纵模线和柱边线位置的精准性,在安装之前可以对所有的模板安装互相垂直吊锤线,从而可以保证整个结构部分是垂直的,还应该在框架柱网线与横纵两个框架中间布置一条连接线路,以确保所有的位置精度都达到要求。

3.3框架柱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技术

混凝土配制技术。混凝土浇筑施工质量除了与施工技术落是效果有关外,还与材料的配制效果有关。材料配合比不同,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性能也不同,在结构中的承载能力也不同,配合比中水分增多或其他成分含量变大,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质量问题,所以还需要经过实验,来得到最佳配合比。如果浇筑的框架柱高度在3m以上,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将其进行分别浇筑设振捣施工,第一次浇筑的过程中,需要将串桶由于柱模内部连接起来,保证振捣与柱底相接触,在振捣的过程中不能存在有过振的情况,也不能漏振。第二浇筑施工,可以针对柱模外部网柱模内来进行,浇筑完成之后需要立即进行振捣处理,振捣棒需要深入到第一浇筑的10cm深度中,这样可以保证两次浇筑的连接性达到要求。振捣和浇筑中应该时刻的坚实振捣棒的运行情况,以防止出现离析或者是柱模板胀爆的情况存在,从而可以保证了施工质量可以满足工程的要求。

3.4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的模板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把控

在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现浇混凝土施工技术其新浇筑的楼层重力载荷以及施工载荷主要是通过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来承担的,多层模板支架体系所承担的载荷通过结构将载荷进一步传递给楼层的楼板,而在实际的施工中楼板由于成形时间短多处于进一步加固养护阶段,其本身所能承受载荷的能力较小,在框架结构建筑建设施工中,需要对模板建设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使其能够满足建设需求。在模板工程中,积极做好模板的安装施工,在完成了对于垫层的施工后需要定期对模板的水平基础以轴线为参照物进行测量,可以借助于基础平面尺来测量各个边线,并在各个暗柱角用油漆对测量结果进行标记,以最大限度地保障模板能够按照各个控制边线将材料支柱固定,从而使得安装完成后的模板具有足够的硬度和稳固性,从而使得模板能够在混凝土浇筑时承受住足够的载荷冲击,确保施工的质量。在模板安装的过程中对于基础侧模除需要做好稳固度的把控外还需要加强对于侧模垂直度的测量与控制,对于侧模安装角度的偏差应当控制在3mm以内。在施工中,对于模板与垫层之间的底部结合处为避免漏浆应当使用较细的水泥砂浆细细的对模板与垫层底部的结合缝隙进行嵌填。在模板的上口通过拉线的方式对模板进行校直,用以确保边线的顺直。立杆,通常情况下需要确保其竖直的立在平面内,防止其被压塌。否则,无法去除下方楼层结构中的支撑物,如果两个支柱位于相同的竖直线时,无法开展建设所有的体系。这是因为需要按照设定的步骤开展支模活动。在没有对其进行有效的固定之前,后续的建设工作是不能进行的。而且,在使用脚手架的过程中,不能够拆除主节点的横、纵向水平杆,以及横、纵向扫地杆和连墙件。在模板拆除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拆除预案,首先拆除负载较小的模板,逐步到最后承载较大的支撑,将拆除下来的支撑物放置在安全区域以免发生意外。

3.5养护和拆模

框架柱振捣在10h之后就能够将模板拆除掉,此时可以使用塑料薄膜将整个结构部分进行包裹,在表层喷水养护。框架梁与现浇板应该根据施工所在区域的环境温度来进行底模的拆除施工。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空间的不断压缩,城市建筑工程的高度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建筑物的强度,在建筑施工中对框架结构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多。当前在该技术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问题很多,这大大影响了框架结构应用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些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在施工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周奎,陈妮娜,陈思宇.基于OpenSees的主裙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碰撞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7.

[2]钱坤,高青海.装配式框架结构与传统框架结构的现状分析[J].四川建材,2017.

[3]宁平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8(01):101-102.

猜你喜欢

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中土建预结算方面常见问题的分析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高支模监测应用与研究
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的质量检测及抗震鉴定研究
弱电智能化系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分析
试论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
改变使用功能的框架结构加固后抗震分析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框架结构极端条件下连续性倒塌的综合防范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