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弄拉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研究

2018-10-21王政秀

大科技·C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摘 要:针对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相关内容,以弄拉自然保护区为例,做了简单的论述。做好此项工作,能够为自然保护区开展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撑,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强化生态保护。现结合具体实践,分析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具体应用。

关键词: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X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356-02

前 言

在2016年8月,环保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实地核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函》(环办生态函[2016]1452号),各地区纷纷部署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情况核查工作。按照文件精神,对弄拉自然保护区,开展人类活动动态遥感监测和评价。现结合监测实践,总结监测工作方案和策略。

1 研究区概况

广西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12.7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万亩,缓冲区面积3.2万亩,实验区6.5万亩。弄拉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石灰岩地区,林区内石山最高海拔766.3m,最低海拔239.1m。保护区森林覆盖率79.6%(含灌木林),绝大部分是天然林。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岩溶森林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喀斯特地貌独特的自然景观。现结合此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评价实践,展开全面分析。

2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2.1 数据来源

对自然保护区,开展人为干扰监测,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相关资料,具体包括保护区界线和地形图以及最新区划矢量图层等。在自然保护区监测任务执行前期影像,使用的是分辨率为5m的影像,目前影像的分辨率是1.5m。主要参考资料,包括林地变更数据信息和大比例尺的地形图。按照自然保护区功能划分,主要分为核心区、缓冲区以及试验区[1]。

2.2 分析方法

此次核查工作,总计涉及91处坐标点。由于核查任务重、时间紧、技术性强,同时也为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真实情况,弄拉自然保护区全体人员及林业技术推广站部分人员组成核查小组开展坐标点核查工作。在现场核查工作中,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定位遥感监测点所在保护区位置,手持地形图、GPS进行逐点检查,记录核查点的实际情况,汇总核查结果形成核查报告。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利用GIS软件,依据林地变更数据信息,对使用的本期影像,开展遥感解译,绘制人类活动图斑,进而明晰人为干扰具体情况。通过对比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像,获得动态变化,依次判断是否存在新增人类活动的情况。遥感监测分析矢量数据,要求根据保护区成图,采用统一的地理坐标。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监测,主要指标包括道路指标、桥梁指标、农业用地指标、人工池塘指标等。

3 弄拉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结果分析

3.1 结 果

弄拉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结果如下:

(1)核心区域。在此区域内,总计10处坐标点,包括农业用地2处、其它人工设施8处。其中,其它人工设施具体包括屯路和民用水池等。

(2)缓冲区。共有16处坐标点,包括2处居民点、9处农业用地、3处其它人工设施、2处无立木林地。居民点是保护区成立前的居民房;农业用地是弄拉保护区内居民原有的农业用地;其它人工设施为养殖厂、公共活动场所;无立木林地是弄拉保护区原有的林地。

(3)实验区。共有44处坐标点,包括12处居民点、7处农业用地、21处其它人工设施、2处无立木林地、2处竹林地。居民点是保护区成立前的居民房;农业用地是弄拉保护区内居民原有的农业用地。其它人工设施为养殖厂、公共活动场所、停车场和购物长廊、屯水泥路等;无立木林地为原有的林地;竹林地是原有的竹林地。

(4)影响区。共有21处坐标点,包括4处居民点、17处其它人工设施。居民点是保护区成立前的居民房;其它人工设施包括养殖场、公共活动场所、采石场、进屯水泥路、坟墓地。

3.2 结 论

经过对弄拉自然保护区,开展人为干扰遥感监测,获得了核查结果。根据核查结果,得出以下结论:人类活动总数量91处,位于核心区10处,缓冲区16处,实验区44个,影响区21个。具体如下:①居民点总计18处。具体分布情况为,缓冲区2处、实验区12处、实验区12处,经过核查居民点都是保护区成立前的居民房。②农业用地总计18处。其中,核心区2处;缓冲区9处;实验区7处,经过核查农业用地都是保护区成立前的耕地。③其它人工设施总计49处。其中,核心区8处;缓冲区3处;实验区21处;影响区17处。④无立木林地4处。⑤竹林地2处。

3.3 建 议

3.3.1 加大对区域内人类活动的监测力度

人类活动直接影响着自然生态环境,若活动不合理,则会造成环境破坏。考虑到人类活动不受控制,需要不断加大监测力度。自然保护区拥有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说是人和动植物的生存重要依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相关规定,在自然保护区域内,禁止进行砍伐和放牧等活动;并且禁止在缓冲区域开展旅游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等[2]。从当前人类活动实际情况来说,上述活动较为普遍,因此需要加大监测和治理力度,充分利用监测结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3.2 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对自然保护区,开展人类活动监测,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需要获得高分多时相的影像,做好对比分析。为保证监测的质量,要积极拓宽影像资料获取的渠道[3]。具体方法如下:①定期收集国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②通过购置商用遥感影像的方式,加大基础投入,收集完整的监测数据资料,为监测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除了从影像数据方面入手外,还需要不断完善核实自然保护区接线以及内部功能分区接线,精准界定人为干扰的范围,确保人类活动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精准性。不断强化人类活动监测工作技术能力,保证监测工作开展的质量。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①定期组织遥感监测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技能培训,进而提高人类活动的监测水平。②通过购买的方式,委托专业组织,完成对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的监测。

3.3.3 充分应用监测结果

目前,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用地矛盾不断增加,国家制定并且实施系列生态环保保护政策以及措施,为减多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维护自然保护区内部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以及平衡,为动植物保留良好的栖息地,要充分应用监测结果[4]。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法律法规,做好相关利益方矛盾的处理,推动保护区建设以及管理的发展。基于遥感监测结果,弄拉自然保护区制定了具体的工作计划,将重点开展保护区内违法违规活动整治专项行动。强化监督落实,确保自然保护区资源得到有效管控,联系群众,做好资源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宣传学习,对保护区实验区内村民发展经济而修建设施进行规范指导。除此之外,加强环境保护委员会、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委员会、自然保护区执法队伍等能力建设,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3.4 提高监测水平

为更好地开展人类活动监测工作,自然保护区要注重监测基础设施的建设。积极引入现代化监测技术手段和设备,为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要注重监测人员队伍建设,通过培训方式或者其他手段,不断提升人员的能力水平,保证此项工作顺利落实,发挥监测结果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开展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和评价工作,能够为后续工作的安排部署,提供基础依据。结合实践案例,提出要加大对区域内人类活动的监测力度,加强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充分应用监测结果,提高监测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文连,刘 杰,刘善伟,等.崂山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与评价[J].海洋科学,2015,39(2):118~121.

[2]方 懿.四川米亚罗省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遥感监测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17,38(3):36~39.

[3]吴东辉.循化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类活动干扰状况遥感监测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

[4]赵少华,王 桥,杨一鹏,等.高分一号卫星环境遥感监测应用示范研究[J].卫星应用,2015(3):37~40.

收稿日期:2018-6-14

作者簡介:王政秀(1977-),男,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弄拉自然保护区工作。

猜你喜欢

自然保护区
林业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管理策略
《云南乌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植物图鉴》完成编印
到自然保护区领略生态之美
浅析青海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论自然保护区旅游的持续发展
关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