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南金银矿床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型研究
2018-10-21周运
周运
摘 要:针对目前金银矿床开发建设过程出现的成矿规律分析问题,本文從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金银矿床的地质背景、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并提出成矿模式的构建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金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需在明确矿床形成地质过程的情况下,提升找矿分析的准确性。
关键词:桂东南;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成矿模式
中图分类号:P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0-0195-02
引 言
金银矿床,作为矿产资源开发建设的重要一环,其矿床成矿规律与模式的研究,直接决定了资源开采工程的建设效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不同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不同,这就降低了找矿工作开展的质量水平。此情况下,相关建设者应对以往金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分析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即在明确矿床控矿条件的基础上,来使金银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者能够以最小的造价成本获取最大的建设效益,以此来满足各行各业快速发展对金银矿产的需求,进而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状态,推动地区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进程。
1 桂东南金银矿床地质背景
该金银矿床所处矿区位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西南部,且以云开隆起为主。经勘查分析,矿区内发现的金银矿床主要为中型与小型,其余皆为矿点。由于矿区地层的发育较为齐全,因此,前寒武系与寒武系均处在一套浅海相类似的复理石细碎屑岩,且夹杂少量碳酸岩。对于矿床内部的岩石,其多演变为变质岩、混合花岗岩与混合岩。在隆起区域的边部为奥陶系变质碎屑岩夹杂碳酸盐岩与含锰菱铁矿矿层。
此外,由于矿区内部的构造发育,因此,基本构造格架是由NE向褶皱与断裂组成的。而云开隆起的西部边缘发育,其构造组成为,NE向三滩-岑溪与凤山-灵山,两条处于剥离状态的断层。当云开混合岩发生变质后,其成为了除了加里东运动后存在拉张作用的区域,最终形成了海西期的云开变质核杂掩体结构。对于云开隆起的混合岩矿区,其分布有加里东期重熔型二云母花岗岩[1]。
2 矿床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2.1 花岗岩控矿作用
由于本金银矿床与矿点均分布在燕山晚期的花岗岩体附近,只有少数产生在岩体内部,因此,金银矿的成矿年龄在117.2×106a-128.4×106a。由此可以判断,金银矿床与花岗岩具有突出的时空关系。其中,成矿黑云母花岗岩的Au与Ag含量不高,分别为:0.002×10-6及<0.1×10-6,这是含矿母岩的成矿特征。此外,对于金银矿床与花岗岩体形成的原因,是因为Sb、As、V以及Cr的微量元素含量与稀土配备区分模式较为相近。为此,桂东南金银矿床成矿的云母花岗岩的化学成分是4.4%的富K、72.41%的富以及7.87%的高碱等,能够充分反映出花岗岩控制作用的岩石岩浆演化程度[2]。
2.2 断裂构造控矿作用
经分析证实,桂东南金银矿易受地质环境断裂构造分级与控制特征影响,如金矿矿化带的分布,是由NE向三滩-岑溪与凤山-灵山地层断裂控制的,成功实现了与断裂带同向矿化带的构成目标。在具体成矿过程中,对金银矿床或是矿体影响较大的是NE向主干断裂与其旁侧的次级断裂,影响较小的断裂构造因素为:NW向断裂。
2.3 金银矿床成矿规律
由于金银矿床具有突出的分带性特点,NE向矿化带的南西段丹竹坑与望天洞等矿床均赋存以银为主的金银矿。而三板、大隆以及北客等地段的矿点,则是以金为主的银金矿。矿产资源开发建设者应根据此规律,确定找矿方向。此外,在地质断裂控矿的表现中,金银矿床主要分布在区域性的断裂旁侧次级断裂,且以NE向断裂为首,NW向断裂是其次。这里的NE向断裂作用的矿床为中苏、金山以及望天洞等矿床;NE向断裂作用的矿床为:石科、梨木以及丹竹坑等。经对富矿的赋存部位进行分析,主要集中在控矿断裂拐弯部位、断裂倾角从斗变缓的地段以及两组断裂的交汇处[3]。
3 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以桂东南金山、望天洞以及鸡笼顶金银矿床为例,这三个矿床具有稀土元素、矿物包裹体温度、盐度以及成份等特征,因此,相关人员应将其作为分析金银矿床成因的重要依据。综合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特点以及成矿溶液性质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金银矿床的形成原因,即混合岩化与变质带来的岩浆热液型。为进一步深化金银矿床成因的分析,研究人员应采用模式法,在明确矿床成因、成矿特征以及控矿条件特征的基础上,为找矿工作开展的质量效果提供助力。
(1)由于矿源层是由地槽发展而来,因此,其具有地壳活动性较强的特征,即在沉积含金银组份碎屑岩的同时,发展海相基性火山岩,进而使地质构造岩化成一套含金银组份的火山-沉积岩系。此岩系就是桂东南金银矿床在前寒武系与寒武系时期的矿源层。
(2)变质-混合岩化作用能够为金银组份提供迁移、活化以及初期富集的环境条件,其是桂东南金银矿床形成的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当云开地区的褶皱隆起后,加里东开始运动使矿床的地质出现了区域性的变质与混合岩化现象。此过程中,矿源层的金银组份,发生了强烈的迁移活动,即以变质与混合岩化作用于矿体的中心部位为起点,向较弱的边缘地段进行迁移。如此,矿床金银组份的初期富集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印支起隆起区域的边缘部位会因受变质与混合岩化的作用影响,使断裂带与两侧金银组份沿着断裂带向浅部迁移。无论是云开地区或是印支地区的隆起,均促进了矿体金银组份的初期富集进程[4]。
(3)在剥离作用影响下的金银组份迁移富集,发生在海西末期。具体的迁移动作是指,以伸展运动状态在奥陶系顶与底界面进行剥离,进而形成绿片岩相的剥离断层。此过程,在变质与混合岩化的作用下,活化与迁移到弱混合岩和变质岩部位的金银组份,会随着剥离断层面由深至浅的迁移,进而使金银组份再次富集[5]。
(4)燕山期的岩浆活动使以NE向为主的断裂发育。而具有萃取能力与含金银组份的S、CO、HS以及CL等挥发份的花岗岩浆,则通过作用于深部断裂的冷却、上侵与定位,来使萃取矿源层经过初期富集。而后矿床的成矿热液会沿着张性断裂进行充填,形成石英脉金银矿。此过程,如成矿热液沿着断裂的破碎带进行迁移运动,则通过交代作用形成具有蚀变岩型特征的金银矿床[6]。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的分析运用,需与所处金银矿床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结合,以使控矿条件与成矿规律的分析更趋准确有效。而金银矿床成矿因素分析,应从实践中摸索出固定的模式,以运用其他金银矿床的找矿分析工作。事实证明,只有从实践角度出发,才能使金银矿床的成矿规律与模式运用分析更趋有效,进而促进所处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 璇,任云生,郝宇杰.延边地区石井金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世界地质,2017,36(04):1133~1143.
[2]唐菊兴,宋 扬,王 勤.西藏铁格隆南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及勘查模式——西藏首例千万吨级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J].地球学报,2016,37(06):663~690.
[3]杨凤超,宋运红,张 朋.辽宁青城子矿集区金银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J].地质学报,2016,90(10):2775~2785.
[4]李春诚,吕新彪,杨永胜.大兴安岭北段古利库金(银)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矿机制[J].地质科技情报,2016,35(02):152~160.
[5]张文高,陈正乐,武保贵.浙江龙泉高山金银矿区构造应力场分析及找矿方向[J].地球学报,2016,37(02):141~152.
[6]林建辉,罗允义,树 皋,郜兆典,张忠伟.广西区域成矿规律综述及成矿系列划分[J].矿床地质,2015,34(06):1270~1294.
收稿日期:2018-6-9
作者简介:周 运(1988-),男,资源勘察助理工程师,本科,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