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路径探究

2018-10-21赵海娟

考试与评价 2018年8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科学研究

赵海娟

【摘 要】新课改提倡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初中科学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运用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究积极性,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组织内容丰富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切实感知到学习的最大乐趣,从而真正喜欢实验、爱上科学,完成科学素养与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目标。要想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教师就要不断转换教学思路,更新教育观念,同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出发,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活跃学生的抽象思维,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认知状态,积极参与后续的实验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科学 课堂教学 以学生为主体 落实路径 研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也极大地阻碍着科学教学工作顺利走向更大的成功。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提出,开创了科学课堂教学的全新格局,教师将课堂真正归还于学生,启发着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学生的实验热情空前高涨,课堂的教学成效明显提高。科学实验活动的有序开展,一方面可以打消学生的成长顾虑,提升学生的人才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增加课堂的动态色彩,为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奠定下坚固基礎,真正达到一举多得的目的。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现状

1.教学思路局限

科学实验是初中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理念的最佳途径,更是学生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学习能力得以综合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科学实验环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发挥,教师仍旧依照传统的教学思路,盲目组织教学活动,一味地灌输理论概念,使学生的真实想法无处表达,科学实验兴趣逐渐丧失殆尽。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非常严重,不仅难以取得理想的课改成效,还会制约着时代教育创新步伐的加快与整体教育水平的全面提升。

2.师生缺乏互动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师生互动表现的十分不足,教师始终按照自己的思路要求学生被动的学习知识,被动参与活动,过分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学生不喜欢接触教师,也不乐于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整个课堂氛围异常枯燥,实验教学有效性亟待提升。

二、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实现路径

1.设置趣味实验

科学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执着于向学生传授相关科学知识,却忽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被动很容易使学生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也不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科学课堂中进行烧不坏的毛巾、会跳远的乒乓球、鸡蛋冒泡等有趣的实验,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在科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拿来实验,学生既惊奇地看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学生的兴趣被这些小实验激发出来,接着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通过趣味小实验给学生科普相关科学知识,学生有了先前的印象,接下来的学习就顺理成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2.创设有效情境

如将装满红墨水的矿泉水瓶盖紧瓶盖放在桌面上,问:如果用针戳矿泉水瓶的侧壁,预计会看到什么现象?(水会喷出)将矿泉水瓶置于脸盆上方,然后用针戳矿泉水瓶的侧壁,未见水喷出(学生惊讶),继续用针戳瓶侧壁,水还是没有喷出,学生疑惑并思索……将瓶盖打开,看到有四道红色水柱喷出,将盖子拧紧,水柱停止喷出。学生讨论并解释。本节课以矿泉水瓶做实验代替覆杯试验引入,学生因为学过水对容器的侧壁有压强这一知识,所以都一致认为水会喷出,但却没看到预期的结果,学生的已有认知和实际情况发生冲突,激发学生去思考。另外,该实验有红墨水喷出的现象特别漂亮,且以“动”代替覆杯试验的“静”,效果更好,所以,一开始就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为整节课开了个好头。

3.自主分析思考

“思维即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科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有“授人以渔”的含义。要“把成长的舞台还给学生”,要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让知识成为学生思考的果实。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而言,重要的不是结论而是认知过程,只有经过认真分析、积极思考得来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学习活动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每节课怎样让学生去发现、探究,是教师首先应考虑的核心问题。比如在做电学分组实验的时候,很多学生会因为一些小问题向老师求助,比如灯泡不发光、电流表无示数等。开始的时候笔者帮助学生检查电路,排除障碍,但随着更多的类似求助的出现。笔者发觉需要改变做法,这些问题由学生自己解决更好。于是笔者先是看看他们怎么做,像“灯泡不亮”这样的问题学生很快会想到可能是断路,该如何查找呢,有的学生能够想到用导线短路查找,别的方法也有,笔者让他们去教会别组同学。就这样,后来实验的时候向老师求助的少了。于是笔者又想,原有的问题解决了,笔者可以设置其他的障碍,比如电池乱装,灯座底下金属片松开等。人为设置障碍增加了实验的难度,对一部分落后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打击,但是较好地培养了优秀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可以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后进生。同时,新教材的附属栏“思考”创设认知冲突的情景和思考的氛围,这种新颖的设问方式的出现,不仅体现出所提问题本身的思考价值,而且有利于形成“问题意识”。抓住时机,及时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养成多思多想的良好学习习惯。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去构筑和支撑。在传统的“授受型”教学向“多元互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营造自主学习的空间,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转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践行。

参考文献

[1]胡华英.浅谈新课改下初中科学实验的改革与创新[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7(7)60-61.

[2]侯世院.优化初中科学实验促进学生能力发展[J].中学教学参考,2016(17)23-24.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主体初中科学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中职学校班级管理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微课不微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以学生为主体”在中职护理专业《生理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