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2018-10-21马小亚张合军
马小亚 张合军
【摘 要】培养初中生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实现中学生素质教育,乃至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合作、探究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思想,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最高境界。《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对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对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活动规划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 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已经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对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在现阶段,中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要求学生们培养一定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数学的思维方式。在数学方面,学生们要注意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不仅仅要掌握扎实的数学理论知识,还要拥有比较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合作、探究是现代教学理念的一种思想,是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最高境界。
一、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1.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过程是个体对独立学习的再认识、再提高,是对独立学习成果的反思、融化和应用。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相对于个人独立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如一题多解的问题,通过组内成员的交往、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扩大获取知识的渠道,如:《一次函数的图像》这一节课中的合作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列表、描点、画出一次函数y=2x与y=2x+1的图像,然后观察所描出的点,让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思维异常活跃,不仅发现了描出的点分别在两条直线上,而且还发现了直线y=2x+1是由直线y=2x向上平移一个单位得到,通过交流,使思路不断明晰、丰富,还有学生甚至还发现了由勾股定理可求这两条直线的距离。通过讨论,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形成了概括能力,并且在多角度、多侧面的讨论、寻求问题解决的策略中,使学生广收信息,增强了主动探究能力,从而创造性思维得以不断发展。
2.有利于学生自我价值与需求的实现
初中生正处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青春期,对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识都还不够成熟,在这个阶段的学生都热衷于表现自己。通过合作学习的模式,学生能够在团体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主动地去参与团体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被尊重与认可的需要,合作学习能够充分的让学生展现自我,有效地促进学生对自我价值和自我需求的了解和实现。
3.有利于增进学生间的感情交流,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
对于传统的初中教学模式,学生个体间易产生竞争关系,不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够使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使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向组内竞争合作转变,还会将传统的师生之间单向交流转变成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遇到难题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获得解决方案,有意识地培养团结互助的品质精神。
二、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分析
目前初中生的数学课堂学习习惯到底如何呢?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从2013年,对我校21个班数学课堂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945名,结果发现有调查结果显示,有合作学习习惯的占36.4%。从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多数同学在合作学习上还不具备良好习惯。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合作意识不强;二是,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三是,教师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带有随意性;四是,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上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探索,学生在合作学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谈谈自己对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几点认识:
1.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教师就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培养好学生的合作意识,主动将合作理念融入到学生的教育中去,将其转变成为习惯。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例如: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分成8个小组开展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从而促进了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合作学习。
2.保证小组合作分工上的合理性
合作学习最基本的形式之一就是小组合作。老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特征,学习成绩,学习习惯,进行合理的安排小组成员。一个合理的合作小组里要能够做到取长补短,性格互补,男女合作等等的特点。既要有效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又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而不是走过场。只有在这样的合作小组中学生之间才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一起进步。例如:我把班级的47名学生分了12组,每组4人,有一组是3个人,把学生整体分为三层:A层的学习兴趣高昂,积极、热情,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成绩优秀;B层喜欢学习,但学习方法不当,成绩一般;C层对学习无兴趣,学习能力较低,每组A、B、C层学生共四名,并结合男女生比例等合理安排了座位
A1 B2 B3C1
開展小组内结对互助,实现共同进步。我们根据本学科成绩设计“互助组”:“A”成绩最好,“C”成绩最差,它们形成帮扶对子。课堂上随时帮助,小组内及时有力地评价。小组内帮扶时,A号讲给B、C听,B、C理解后再复述给A听,达到相互学习和提高的目的。同时,展示时教师尽量抽B、C上台演练,采用自评或互评,难度较大的就由A批改。这样的安排,让每位学生都感觉自己在组里的重要地位,也树立一种主人公的意识,原来不愿学习,上课发呆,自称听不懂的学生,也能认真参与小组讨论,并积极为本组集体展示而表现自己。在合作小组内的交流沟通过程当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维想法与小组内的其他学生交换,学习到了其他学生的优点,弥补了自己的缺点,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对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合作能力与合作默契。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独立思考和独立批判的有创造能力的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不可想象。”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脑“探索、发现、再探索、再发现”的过程。一些学生平时基础差一些,在日常的合作学习中往往处于弱势,加上惰性习惯懒于思考,通过调查,合作学习小组中总有一两位同学在扮演着听众的角色,其中绝大部分是不愿独立思考的,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多么必要的工作。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时,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出现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组织学生或要求学生讨论,应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等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参与讨论。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1+2X)(1-2X)题(2)(2a+3)(2a-3)(3)(100+1)(100-1)(4)(X-6)(X+6)教师先让学生求出答案,再启发: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题存在什么规律?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经过几分钟后,再组织学生合作交流,并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待时机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小组间交流,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注意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时,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教师可以适当提示,予以引导,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如此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增强。
4.培养学生学会倾听的习惯
“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而且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实践中,教师都希望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但学生性格多样,加上现在独生子女的惟我独尊的性格是普遍性的,不会倾听别人,更不会欣赏别人。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例如:一人发言后让另外一人重复,给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追问,你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种思路可行吗?为什么?你理解同学的思路吗?关注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及智慧的碰撞,不断强化合作学习中的倾听意识。
四、培养合作学习习惯还需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因为不是什么内容都需要合作的,也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合作学习,更不是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在这些地方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例如:《平方差公式》一节中,经历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如何归纳出公式是教学的难点。
2.在迷惑、混沌处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澄清概念,加深理解。例如:在《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一节中,教师提出问题:(ad+bd)÷d应该怎么做?用学过的知识能否解决,怎样转化?引导学生思索,随之展开讨论,然后各组拿出讨论结果,再组间交流、辩论……学生在激烈的语言交流中“学他”和“自检”,经历由模糊到清晰,螺旋渐进,分化整合的过程,最终形成准确、清晰的建构。
3.在深化、拓展处进行合作学习
深化、拓展处是再创造的生长点之一,往往具有开放性和综合性,此时进行合作,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完全平方差公式后,教师组织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利用完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看那组编得又快又多又好。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积极主动,编出了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便提醒学生从多角度来编题,这样就使学生在发散性思维过程中,不仅关注流畅性,还关注变通性,更关注独创性。
4.建立切合学生实际的评价方案并适当地表扬和批评
合作学习的评价要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要重视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目相结合。前者的评价要更注重小组集体,因为合作讲究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信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针对纪律、组织探究活动等情况,教师表扬最好的小组,同时也可对一些小组存在的问题给予批评,所以要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另外,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即对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如开展比“哪个小组得分多”,评“最团结小组”,“积极发言小组”等活动。由此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信的场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探究意识和合作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仍需要我們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完善、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
参考文献
[1]孙云晓,张梅玲.儿童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北京出版社,2004:55-56页.
[2]陈琦.教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5-56.
[3]李国和.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及实施策略[J].新校园(中旬 刊),2015(1)
[4]李春鹏.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3)
[5]陈海云.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3,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