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其变化趋势浅析
2018-10-21陈丽美
陈丽美
摘要:利用闽侯县城区环境空气的监测资料,综述闽侯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采用空气污染指数(API)、空气综合污染指数、Danile趋势检验等评价和分析方法,浅析闽侯县城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空气污染是目前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它是自然和人为活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城市空气质量与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源能源利用的增长,城市空气污染水平迅速升高[1]。闽侯县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均低于国家二级标准。
闽侯县主城区位于闽侯县中部,地处福州西郊,是闽侯县政府所在地,距省会福州市中心仅20千米,城镇建成区面积46.8平方千米,人口17.8万人(2014年)[2]。闽侯县主城区作为县行政文化中心,是闽侯县围绕闽江中心轴、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态新城的着力点。在“环境与发展”方面,作为“八闽首邑”的闽侯始终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打造“生态闽侯,山水江城”,被称作福州最美“后花园”。而位于闽侯县中心地带的主城区,其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是闽侯县建设成为“福州最美后花园窗口”的重要工作之一。
1 研究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长期定点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对SO2、NO2和PM10等污染物浓度的均值等主要项目进行年际和年内污染分析。
1.2数据处理与评价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依照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进行统计。
环境空气质量综合评价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选取SO2、NO2和PM10这三种污染物作为评价参数,评价标准采用国标GB3095-1996二级标准和《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规定》中有关推荐标准和空气污染状况分级标准。
式中:为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第项空气污染物的污染分指数;为第项空气污染物的污染负荷系数;为计入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污染物项目;为第项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年均值,mg/m3;为第项空气污染物的环境质量标准限值,mg/m3。
1.3分析方法
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方法(又名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闽侯县主城区空气污染物的变化趋势及其统计学显著性特征,其计算公式见式(4)[3]:
式中:为秩相关系数;为时间周期数;为年均值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为年先后排列顺序。
值的正负分布表示污染的增长和下降,其绝对值的大小表示变化的强度。将秩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统计表中的临界值(当显著性水平为0.01,=5时,=1)进行比较,如果≥,则表明变化趋势有显著意义;如果是正值,表明为上升趋势;如果是负值,表明为下降趋势。
2 结果与讨论
2.1空气污染特征
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SO2、NO2和PM10的监测结果显示(见表3),“十二五”期间SO2、NO2和PM10年均质量浓度均不超标。SO2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2013年和2014年有升高,但2015年又降低,2015年达到最小值(0.006mg/m3);NO2年均质量浓度逐年升高,2015年达到最大值(0.028mg/m3);PM10年均质量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期间2013年有升高,之后又降低,2015年达到最小值(0.052mg/m3)。
“十二五”期间,闽侯县主城区SO2、NO2年均质量浓度均不超标;PM10超标率先降低后升高又降低,2011年达到最大值3.47%,2012年开始急剧降低,达到0.28%,2013-2014年维持在0.56%,说明闽侯县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良好,主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尘污染总体呈降低趋势。
PM10的污染负荷系数最高,均超过0.50;2011 -2013年PM10污染负荷系数均在0.55以上,2014 -2015年先降低又升高,总体维持在0.53左右。NO2污染负荷系数逐年升高,期间2012年NO2污染有加剧趋势,污染负荷系数达到0.28,2012-2014年稳定在0.28~0.30,2015年NO2污染负荷系数升高到0.36。SO2污染负荷系数2011 -2014年总体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0.15~0.17,2015年SO2污染有急剧下降趋势,达到0.10。影响闽侯县主城区空气质量的污染物依次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NO2)和二氧化硫(SO2),呈现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
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SO2、NO2和PM10月际质量浓度变化见图1。如图1所示,SO2和NO2月际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1月-翌年4月的污染物浓度较高,5-10月则较低;PM10总体呈现春季变化趋势大于其他季节的,其中2 - 4月出现一个小高峰,主要是由于近年来不断加强城区规划建设,建筑工地施工扬尘污染,且受气象条件影响[4],污染物不利于擴散所导致的。
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月均API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API月均值变化趋势总体呈现春季变化趋势大于其他季节的,其中2 - 4月出现一个小高峰,与图1中的PM10变化趋势基本相同,说明影响闽侯县主城区空气质量状况的主导因素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
2.2空气污染变化趋势
采用Daniel趋势检验法分析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空气污染物及空气综合污染指数的年际变化趋势,见图3和表4。SO2和PM10呈下降趋势,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6和-0.7,均表现为不显著下降;NO2呈现显著上升趋势,秩相关系数为1。空气综合污染指数P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秩相关系数为-0.3,表现为不显著下降。
通过ρ(NO2)/ρ(SO2)值及其变化趋势来进一步研究判断空气污染特征,当空气污染表现出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时,ρ(NO2)/ρ(SO2)值普遍大于1,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ρ(NO2)/ρ(SO2)值已普遍超过2[5]。闽侯县主城区2011-2015年ρ(NO2)/ρ(SO2)值的年际变化趋势见图4。由图可知,闽侯县主城区的ρ(NO2)/ρ(SO2)值在1.67~4.67之间,年际变化趋势明显,表明闽侯县主城区空气污染呈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这与近些年闽侯县主城区汽车保有量增长和车流量逐渐提升有关。
3 结论
1)2011-2015年,闽侯县主城区首要污染物为PM10,其次是NO2,呈现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SO2和PM10呈不显著下降趋势,NO2呈显著上升趋势,空气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不显著下降。
2)SO2、NO2和PM10月均值总体呈夏季小于其他季节的趋势,PM10在春季2 - 4月出现一个小高峰,主要受气象条件影响,尘污染不利于扩散所导致。
3)ρ(NO2)/ρ(SO2)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闽侯县主城区空气污染呈机动车尾气型污染特征,应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加快淘汰“黄标车”工作。
4)API月均值总体呈现春季大于其他季节的趋势,与PM10变化趋势一致,说明闽侯县主城区大气污染以尘污染为主,应加强对其来源、形成机理以及控制对策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赵卫红.福建省城市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09(12).
[2]闽侯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闽侯年鉴(2015)[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15.12.
[3]曲格平.中国环境保护工作全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4]陈彬彬,林长城,蔡义勇,等.福州市大气污染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C].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大气环境监测、预报与污染物控制分会场论文集,2008:177-182.
[5]陆雅静,王辉,鲍晓磊,等.石家庄市2005-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河北工业科技,2014,31(5):4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