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巾帼之花
2018-10-21翁辩福
翁辩福
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由广西公安边防总队单独组建,是中国政府派驻利比里亚任务区的最后一支成建制维和警队,也是自治区首次成建制组建承担国际维和任务的警察防暴队。在这支队伍之中,有四位巾帼英雄,她们是李丽梅、张晓琳、史静和张莹。本期会客厅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她们。
战地“守护神”李丽梅
利比里亚自然环境恶劣,卫生条件较为落后,维和任务区疟疾、拉沙热、登革热、黄热病等热带传染病肆虐,防疫压力相当大。李丽梅2017年3月赴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任务,带领医疗组负责维和任务区医疗防疫和战地卫勤保障等工作任务。而到了4月22日,利比里亚就暴发了奈瑟氏脑膜炎。多数人感染后表现为带菌状态或隐性感染。只有少数人发展成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中爆发型脑膜炎起病急剧凶险,若不及时抢救,常于24小时内危及生命。疫情发展迅猛,最近的死亡病例距离防暴队营区仅12公里。12月19日,一种被当地称为“埃博拉泛泛”的奇怪皮肤传染病也不约而至,传播迅速,几天内就有数千群众被传染。执行维和任务期间,疫情的阴影不时笼罩着整个利比里亚,防暴队员们也承受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和巨大的思想压力。
在瘟疫的死亡威胁面前,李丽梅带领医疗队员临危不惧,迅速启动《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落实防控措施,严格巡诊、消杀制度,勇敢地担负起防暴队140名队员的医疗救治、营区防疫和勤务行动的卫勤保障工作,最终防暴队员无一感染。作为维和防暴队的医生,李丽梅时刻牢记维和使命,用精湛的医术、贴心的服务,传播中非友谊,温暖海外华人,展现了中国军中“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
针对利比里亚当地医疗条件落后、就医困难的情况,李丽梅积极组织医务人员力所能及为当地孤儿院儿童、中资企业员工、联利团和大使馆人员提供体检和疾病诊疗等医疗援助。她还定期深入维和任务区、中企工作现场开展医疗巡诊,对每名患者都做到悉心诊治,对发热病号落实全程监控,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确保治疗及时得当。李丽梅在任务期间进行营区防疫消杀、除草防蛇作业;开展卫生巡查、进行医疗巡诊;还进行健康咨询和接诊病号。为防暴队员建立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对整个维和任务的圆满完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唯一的女军事行动官张晓琳
当得知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防暴队开始组建,张晓琳就主动请缨报名参加,并以全科全优成绩成功入选防暴队。防暴任务的危险性和艰巨性不言而喻,家人更是不理解不支持。可张晓琳非但不顾亲友反复劝阻,还报名参加的是战斗队!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抱着“我一定要成为光荣的维和队员”的坚定信念,张晓琳在训练场上洒下比别人更多的汗水。高温酷暑下,每天训练时间超过七八个小时。她的基础较好,经过高强度的训练之后,她通过了联合国相关组织进行的甄选考核,以沉着冷静、干净利落、一丝不苟的品质,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惊人的决心和毅力,在选拔考核严格残酷的环境下,她的军事成绩始终排名前列,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140名队员唯一的女战斗队员。
在防暴队,女队员没有特殊权利,不会获得特殊照顾。张晓琳作为防暴队指挥中心行动組唯一的女军事行动官,她跟队里其他男队员们一样,需要轮流参加艰苦的外巡任务。外出巡逻是维和任务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容不得丝毫马虎与遗漏。但她更清楚,外巡任务是最危险的,有可能随时遭遇危险,说不定就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战斗。张晓琳没有丝毫犹豫和退缩,任务中,她时刻绷紧神经,保持高度警惕。
每当车队驶入闹市,张晓琳会以更加专注的眼睛观察着周边情况和过往人群。特别是利比里亚进入雨季后,很多当地人由于无法外出务工而无所事事,没钱没饭没工作的生活导致首都蒙罗维亚市区内偷窃、抢劫案呈现升高趋势,防暴队的任务之一是在联合国规定下,采用非武力警慑方式,协助当地政府和警力,共同维护和保证当地社会治安稳定,防止暴乱发生。因此这段时间的勤务,显得尤其紧张和重要。
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道路窄小,路面坑洼不平,路况非常差。每次行到市场附近或市区中心一带就不可避免的严重塞车,道路拥堵不堪。三十几度的外部高温,到巡逻车里就变成了四十多度,再叠加厚重的防护装备,那是常人所无法感受的蒸热,一场任务下来,警服往往要干湿几次。作为防暴队军事行动官的张晓琳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和身为女性的诸多不便,以坚强毅力投入工作,参与执行各类勤务近百次,有力为利国总统大选顺利举行提供安全屏障,确保执勤区域国家海外利益和联合国人员、财产安全。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法里德扎里夫在维和防暴队视察时,这样评价中国防暴队:你们来自中国,你们的祖国给了你们自信和荣耀,但你们的表现也足以令你们的国家感到骄傲和自豪!在任务结束后,张晓琳以优异表现获联合国授予的“和平勋章”。
“参谋好助手”史静
作为一名90后现代女青年,本该与其他女孩子一样花前月下、谈婚论嫁,但在人生最重要的青春阶段,史静同志作出了人生不一样的选择——报名参加维和。她争分夺秒,全身心投入语言知识、维和知识、技能战术等学习。课堂上,她孜孜不倦;宿舍里,她熬夜苦练;训练场上,她苦练各项技能,不断提升能力素质,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勇气与豪气顺利通过了联合国选拔考核,从1000多名竞爭者中脱颖而出,加入了防暴队,在防暴队指挥中心任值勤官。
执勤官承担着防暴队对外联络、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的职能,工作繁杂且细致。工作中,史静始终坚持把岗位当战位,用心干好每一件工作。她当好内勤,每日使用对讲机接收并回答外勤、岗哨报告千余次,详细记录值班日志,通过翻译传阅来自联利团能力建设、安全、防暴办等业务部门的电邮、电话,按时上报各种文件,提供安全预警信息,协同翻译政策法规以及行动书等,为防暴队提供联利团相关政策、社会状况、案件实例和数据信息。
她积极发挥自身英语特长,先后承担防暴队重大活动领导讲话材料以及接待和外事活动中的翻译工作,为防暴队对外沟通、开展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
除了内勤工作,史静还积极参加勤务,像男队员一样头戴蓝盔、护膝护肘、穿着防弹衣、脚踩作战靴,手握95自动步枪,全部装备重达30斤,共参加常规巡逻、联合日巡、联合夜巡、长途巡逻多次,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军人风采。
在做好本职岗位工作的同时,史静还兼任“中国文化传播大使”。她积极发挥自身特长,出色完成了防暴队集体生日晚会、中秋、元旦及春节等多次主持及文艺演出工作,给队友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向外国友人传递“中国声音”。同时,她主动投入到警营文化建设中,与宣传小组同志集思广益、加班加点,创作队歌《守护和平》、微电影《种子》,录制10首维和MTV,编辑维和文学作品集,编制网络点击量破亿的喊话“战狼2”视频短片,丰富警营文化生活,对外展示防暴队风采,扩大警队影响力,得到各级领导高度肯定。在于别国友人打交道时,她坚持不卑不亢、热情有度、注意仪表,先后参加联利团入职培训、联利团女性代表大会,为组织人道主义活动及救助利比里亚贫困无助民众特别是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建言献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女性风采,在国际舞台树立良好形象。
“外交金花”张莹
张莹以流畅的口语和标准的发音,出色完成了现场解说及英语甄选考核,顺利通过层层选拔,成为中国第五支赴利维和防暴队执勤官,并于2017年3月随队抵达距祖国13000公里外的利比里亚任务区,展开了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默默地用实际行动付诸维和梦想。
任务区的环境和条件异常艰苦,执勤任务十分繁重。刚抵达任务区时,身材瘦小的张莹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就立刻投入到换防工作中。由于短时间水土不服加之气候环境改变,旧病复发,张莹反复咳嗽长达30多天,由重度感冒发展为支气管炎,最终导致肺部出现鸣音。尽管身患疾病,但她毫无怨言,也从未因病而耽误工作。
每每队医劝张莹:“你要多注意休息!”她总是回答:“没关系,我可以坚守岗位!”作为值勤官,她负责处理联利团防暴办下达的各项行动指令、撰写上报各项工作报告,并肩负着通过无线电对接巡逻勤务、驻守护卫、演练以及对内掌握营区安全护卫和日常备勤训练等任务。2017年11月30日,张莹以过硬的外语功底和心理素质,出色地完成了防暴队授勋仪式的现场解说,赢得了国际友人的称赞!战友们一致称她是维和队伍的“花木兰”。
张莹跟随战斗队员及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深入利比里亚州县村落联合巡逻时,多次自费买来日常生活用品,为当地困难群众解决基本需求。在与国际友人打交道时,张莹不仅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的交友之道,更发扬中华民族“以爱己之心爱人”的助人为乐精神,为国际友人排忧解难。联利团发展部主任穆瓜女士访问中国防暴队营区,张莹作为陪同翻译,察觉其似有心事,但考虑到文化的差异,并没有直接询问对方,而是通过其佩戴的朱红色丝巾上绣着的中国汉字“寿”,由衷地进行赞美。穆瓜女士听了很开心,说是在中国广州留学的女儿给她带回来的礼物并提及女儿生病事宜。张莹了解了这一情况,即刻联系广州的家人带其女儿看病治疗。
一个月后,穆瓜女士特地从肯尼亚为她带来马塞族的民族服饰“坎噶”,上面还附一张纸条“Long Live Friendships Between China and Kenya”(中国和肯尼亚友谊长存)!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2017年3月11日进驻任务区以来,防暴队全体队员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政治第一、党组织第一、思想工作第一”的建队原则,始终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以利比里亚稳定为第一要务,出色完成了各项维和任务,为利比里亚打造了一支150人规模的国家警察防暴队,为利比里亚建国73年以来首次顺利完成总统权力交接贡献了中国和平力量,确保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在利比里亚任务区5年努力完美收官。被联合国称赞为防暴队模范标杆。联合国总部法制重建工作组表示将把中国防暴队工作经验写入评估报告,推动修订《联合国防暴队政策》。习近平主席特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李斌主任称防暴队是名副其实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友谊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