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血液科白血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10-21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许丽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472000)许丽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根据护理方法的差异性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5~57岁;观察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13~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以心理护理,具体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结合其及家属的家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有利于患者后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制定。②健康宣教。患者到新环境后,对陌生环境普遍会存在恐惧、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可将入院环境、主要负责的主治医师、整体住院环境以及疾病相关知识以温和语气进行详细讲解,同时结合患者喜好播放音乐、动画录像等,帮助其消减负面情绪,建立起护患间信任的桥梁,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健康宣教活动。③互动交流。患者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交流,引导患者家属主动倾诉内心顾虑,并及时解答家属对患者病情的疑问,以提高护患间的信任关系,减少两者间的摩擦问题,且责任护士还需每日根据患者及家属对护理计划以及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综合评估,提高其护理配合度,并加以激励性话语来引导患者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焦虑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后焦虑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满分为100分,其中轻度焦虑得分在50~59分,中度焦虑得分在60~69分,重度焦虑得分在70分以上,评分值≥50分,说明患者有焦虑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收集后汇总处理,输入至统计学软件SPSS16.0中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百分率(%)表示,组间率对比使用卡方(χ2)检验;组间数据对比差异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比 两组患者在入院当天均存在紧张情绪,但焦虑评分对比差异不大,P>0.05;经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术前及术后的SA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照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附表。
2.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 观察组治疗依从良好患者24例,依从率为96.00%;对照组治疗依从良好患者19例,依从率为76.00%;组间对比χ2=4.153,P=0.042。
3 讨论
白血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感染发热、贫血、骨骼疼痛等不良临床症状,少数患者会抽搐、牙龈出血、失明等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有研究资料认为,白血病早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若不及时干预治疗,不仅会对后期治疗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加重患者不良心理疾病,降低生活质量[2]。目前,对白血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化疗方式,副作用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治疗费用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
附表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比(±s)
附表 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对比(±s)
组别 例数 入院当天 术前 术后观察组 25 60.73±2.12 54.41±5.68 35.93±3.84对照组 25 61.02±2.85 59.34±5.51 48.16±3.52 t - 0.024 3.115 11.739 P - >0.05 <0.05 <0.05
心理护理是指医护人员合理运用医学心理知识,给予处于心理危机的人以心理上的帮助,让其能尽快从悲伤或绝望的情绪中走出来,鼓励患者重拾自信心,帮助其正确面对疾病和困难。在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应及时给予帮助,并针对患者实际情况,提供合适的建议,使患者能正视困难,进而使问题得到解决。从本次研究数据中可以看出,经心理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AS评分指标对比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在治疗依从率对比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血液内科白血病患者给予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减少不良情绪的发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的依从性提高,对治疗有着明显的作用,该护理方法值得被采纳并广泛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