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建设的探究

2018-10-20王晓明

数码设计 2018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课程建设

王晓明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各个的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职业院校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大批的人才资源。与此同时在加快“双一流”的背景下,当地政府为职业院校提供了资金、技术等扶持,旨在职业院校能够实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场地建设以及社会服务等多个方面内容相结合的专业群建设,而实现专业群的建设发展同样是每一所职业院校寻求深化改革发展,紧跟这制造智能化趋势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文主要从当前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建设的现状入手,分析如何在大环境背景下把握机遇,全面推动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智能化制造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F407.4 -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9129(2018)12 - 0055 - 01

近年来,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职业院校致力于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积极探索对接当前社会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模式,实现产学研融合化发展,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全面助力实现社会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专业群是在产业集群发展形势下衍生出来的人才教育的新模式探索,通过当前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产业集群效果,构建与之相适配的职业院校的职能制造专业群,最终发挥群体效应,推动各种理论与及实践的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发挥1+1大于2的效应。

1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建设的意义

智能制造专业群是指围绕着智能制造技术领域依据自身的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优势和特色专业为核心,按照行业基础、技术基础相同或相近原则,充分融合相关专业而形成的专业集合,是职业院校的专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所在。当前在职业院校中建设符合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内容能够推动职业院校的职能制造专业实现专业集群的效果,有效的实现技术基础的统筹教学。如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同焊接技术与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只奥以及数控技术等息息相关,因而其将会构建起智能制造技术专业群,实现制造技术同服务相融合的特色专业体系发展,在课程学习中,专业群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将会扩大课程学习面,从而使得该学校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对推动社会的产业集聚发展提供专门化的人力资源结构。可以说能够创建职业院校的特色专业,改变千校一面的困境,发挥自己既有的专业体系优势,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当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服务。

2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群的课程建设的重点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群的课程建设要求能够凸显出其的特性以及实现核心要素的创设。第一是由于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的主要面向某个行业(专业)开设的,即其拥有既定的办学特色。如某石化城市,其石化职业技术院校正是面对着这一行业所展开的课程设计、师资培训等等一系列活动。而我国的经济正处于转型优化升级的重要时期,因而要求职业院校能够走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前面,提前为行业发展提供其所需要的专业化人才,这是职业院校实现产业群专业设置的外生性要求,另外是职业院校的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是要能够寻求更多的更好的生源、投人大量的资金、提高办学效率,而实现专业集群、资源的集成探索也就成为其内生性的特性。第二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设定是有一定的侧重点的,如学校主要服务于制造产业,则其要求能够面对着制造业构建产业群,而学校如何主要服务于建筑行业,则其必须构建建筑专业群,其次是要能够根据学校的既有情况,以及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寻求各个专业之间潜在的联系,保证专业群内的所有专业都能够在专业群内实现更好发展。

总之,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的特性和核心要素是在建设智能制造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点所在。

3 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群的课程建设

3.1 要求能够更新观念,建立科学的职能制造专业群。职业院校智能制造产业群的课程体系要能够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以及能够聚焦于当地企业的制造行业的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从而才能够最先打造出制造人才的培养高低。如以沿海港口城市为例,其最先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因而其为职能控制技术省级特色专业群立项,从而形成自己的专业群体系特色。该校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的按照错位竞争的方式,有效的避开了同其他学校竞争激烈的专业课程,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一智能控制一智能服务”的专业技术链条,将学校的课程重点设定瞄准了三融合的专业,并且陆续增加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产品检测检验技术以及数控设备应用于维护专业。总之,该职业院校在创设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同时,及时转变办学理念,重新明确突出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尽快的停办一些办学优势不明显的专业内容,突出自身的专业群的优势所在,从而该学校所有的师资力量、服务活动都能够针对于智能制造专业群所展开,实现了学校的资源的综合配置。

3.2 创新机制,夯实智能制造产业群的课程体系内容。在职业院校教学中,智能制造产业群的教学活动不足,并且要求能够采用最新的教学方式,为其人才培养奠定基础。打造专业群产教合作平台是当务之急,要求同当地的企业形成合作机制,从而建立起智能制造的概念工厂,在为当地的智能制造创新的同时,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培训基地,即学生能够到制造工厂中,进行智能化控制自动生产线的模拟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产业群的课程内容的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如实现了“订单一设计一制造一检测”一体化内容,学生在此合作车间,提前实现了“平面零件精加工智能化成套生产”,根据企业内部的生产锁足,在校内展开机器人技能培训以及相关的研发发展。其次是建立了智能制造专业群的师资群体的培训机制,要求能够根据专业群的主要科学研究、项目培训以及社会服务等等建立教师档案,将教师的职业规划同学校的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规划发展相结合,实现师资抚育产业群发展,产业群推动师资专业技术提升的双赢场面。最后是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群的课程延展建设,即不仅仅实现对学生智能制造技术能力的建设,还要求能够实现学生“三创”的培育发展,在职业院校群体中创设一个创业园区,为职业院校的智能制造的相关专业群体提供硬件设备支持、提供资金支持以及创业指导活动。

3.3 创新教学模式,展开实践操作人才培养。职业院校要求能够实心智能制造专业群的教学模式的创新,如此才能够基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展开适合学生、适合职业院校办学特色以及适合社会的制造发展要求的教学互动。当前主要是采用现代学徒制的试点设定,即采用三三制的培养模式,将职业院校学生同政府、企业相互联系,最终展开四位一体的教学培养,即“学生一学徒一准员工一员工”。

综上所述,随着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带来原有的职业行业特色教育丧失了特色和吸引力。如之前的会计专业教学,当前已经不再是职业院校教育活动的重点。另一方面是在专业同质化的趋势下,职业院校采用一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展开一样的课程教学活动,逐渐的导致社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的供应结构矛盾越发激烈,專业的增多带来的专业单体资源的稀释,这都制约着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因而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集聚,推动职业院校专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李伟.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师为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7.

[3]郭稳涛,肖志芳.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7,19( 03):24 - 26.

[4]邓孝龙.基于智能制造的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 28):167.

[5]张永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研究[D].天津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课程建设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寒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自行车的发明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