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2018-10-20蒋志平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5期
关键词:情境同学数学

蒋志平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被誉为科学的皇后。对于我们的广大小学生来说,数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今后物理、化学等理科的学习成绩,数学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怎样才可以学好数学呢?这是不少小朋友关心的话题。现代信息技术以开放性、综合性、及时性和高效性等优势进入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成为各个学校提升教育科研内涵的重要举措。

我认为,要想学好数学应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

一、预习

对于理科学习,预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预习中,在读了题目以后,可以自己先大概想一下如何做,再对照解答,看自己的思路有哪点跟书中不一样。我们应该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尽力去理解,对解决不了的问题适当作出标记,请教老师或课上听讲解决,并试着做一做书后的习题检验预习效果。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因为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多动好动,注意力维持的时间短,这成为小学教师颇为头痛的问题,怎样才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运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所以对小学生而言,好的听课习惯可以通过训练他对一件事情长久的注意力来培养。教师利用计算机可以呈现丰富的辅助教学环境,面对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经过长期的这种训练,学生们就会自觉养成课堂上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如:我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一课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图形爷爷今天带着他的孩子们到我们的课堂和同学们做朋友,你们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吗?多媒体呈现各种颜色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手拉手向同学们走来,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问题上,“他们叫什么名字啊”,通过对图形的认识,孩子们很愿意帮着他们起名字,不但起名字,还能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这种情境,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问题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去设置,有些情境因为常规教学手段不能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空的局限,开阔学生的视野,再现真实的场景,展示典型的感知材料,凸显现象的本质属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在情境的设计中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我曾经听过一节有关计算的练习课,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闯关游戏,从上课伊始的第一关到临近下课的第九关,学生一开始还兴致高涨,到最后一关时,已经索然无味了,回答问题的只有几个同学,大部分同学各干各的事。所以信息技术只是手段是工具,我们应该看到其工具的本质,而不是光看表面。

三、听讲

这一环节最为重要,因为老师把知识的精华都浓缩在课堂上,听数学课时应做到抓住老师讲题的思路、方法,有问题记下来,课下整理解决。数学课上一定要积极思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些同学听老师讲解的内容较简单,便以为他全会了,然后分心去做别的事,殊不知漏听了最精彩最重要的几句话,那几句话或许就是日后测验时答题的关键所在。定义、定理、公式等重点,上课时就要用心推敲、记忆,这样,当老师举例时才听得懂老师要阐述的要义;待回家后只需花很短的时间,便能将今日所学的课程复习完毕,事半而功倍。

四、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数学模型是建立在数学一般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数学知识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指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展开思考,通过新旧知识间的转化过程,归结为一类已经解决或较易解决的问题中去,再综合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这一类问题。如:我在教学《替换的策略》一课时,认识到这节课的的替换策略,包括倍数关系的等量替换和相差关系的等量替换。在教学中通过先让学生画一画的方式,理解三个小杯可以替换为一个大杯,再通过多媒体的演示观察主题图,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只要抓住把两种量替换成一种量就可以了,学生把直观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的过程,其实就是把生活中的原型上升为数学模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初步感知了数学中的建模思想。最后提出的问题更让学生进一步思考:是不是解决替换这类问题,都可以采用这种画图的模式来解决。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由于以往我多是展示实物,因此,学生对课本中的透视图认知起来存在困难,怎么把原来的现实物体转移到数学本质上来?我在重新设计这节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向学生展示了带色彩的实物图和线条组成的透视图,既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又发展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五、复习

当天晚上,要把当天学的内容整理完毕,定义、定理、公式该背的一定要背熟。有些同学以为数学着重推理,不必死背,所以什么都不背,这种观念并不正确。一般所谓不死背,指的是不死背解法,但是基本的定义、定理、公式是我们解题的工具,没有记住这些,解题时将不能活用它们,好比医师若不将所有的医学知识、用药知识熟记心中,就不能在第一时间治病救人。很多同学数学考不好,就是没有把定义认识清楚,也没有把一些重要定理、公式完整地背熟。我们要体会老师课上的例题,整理思维,想想自己是怎么想的,与老师的思路有何异同,想想每一道题的知识点。

六、作业

认真完成老师留的习题,适当挑选一些课外习题作为练习。市面上的习题集数不胜数,要记住: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切忌一味追求偏题,怪题,而疏忽了对书本中的定义、概念及公式的理解,更不要打“题海战术”。要试着一题多解,做到举一反三。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挑战奥数题,这样可以丰富知识,拓宽思路,对今后理科学习很有帮助。

七、总结

这一步是为了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一个单元学完后,同学们要从头到尾把整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回想一遍,特别注意标题。一般而言,每个小节的标题就是该小节的主题,也是最重要的。将主题重点回想一遍,才能完整了解我们在学些什么东西。在学完一段知识或做了一道典型题后也可以总结:总结专题的数学知识,总结自己卡壳的地方,总结自己是怎么错的,错在哪里,总结题目的“陷阱”设在哪里,以及总结自己或他人的想法等。

总之,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学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有些同学经常会感到刻苦努力学习了一阵,收效甚微,便垂头丧气,认为自己天生不是学数学的料;或者由于一次考试的失败,丧失了对数学的信心。这些都是数学学习的劲敌。学好数学需要有决心,信心,更需要有一套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以上是我对学习数学的一点见解,希望能够抛砖引玉,让同学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荷湖下梅小学)

猜你喜欢

情境同学数学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感悟三角形的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