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10-20刘连丽

家庭教育报·创新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交流教师教学

刘连丽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实用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手段。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利用各种因素进行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然而,在目前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它的实施却存在很多问题:

一、随意性太强。

有很多教师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开展教学,活动的开展完全由自己主观决定,只要老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学习状态,毫无探究欲望也得迅速启动学习小组,教师觉得该汇报成果,即使学生正在进行激烈的思想交锋,正处于紧张的探究状态,合作学习也必须戛然而止。老师成了合作学习的指挥棒,这样的合作学习不可能收到实效。

二、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之所以会这样混乱,是因为缺乏教师的指导,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只做事后评论员而不参与学生“学”的全过程,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也有很多教师在桌间巡视或参与到小组学习之中,但只注意询问问题的答案、学习的结果,却没有注意观察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小组成员的合作情况,以至于小组学习无组织,出现了东拉西扯的思维混乱,严重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没有注意学生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在一些课堂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在汇报时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怎么样”“我怎么认为”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我们小组怎么认为”。由此可见,学生的头脑中并没有形成小组合作的意识,虽然几个人也在一起研究了,但结论、观点还是自己的,是“我的”而不是“我们的”,从这一侧面也反映出学生的合作交流并没有深入开展,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四、只注重合作,忽视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和个性的培养。

教学中很多教师提出问题后马上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很多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便匆忙进入到合作之中,结果只能是“不知所措”或“人云亦云”。这样就出现了小组内个别学生侃侃而谈,多数学生说不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只好当陪客做听众;或者多数学生在发言但都是偏离主题、漫无边际的闲扯;或者是抛开重要话题,仅做浅层次交流等现象。

五、没有保证充足的合作时间。

时间是合作学习的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学生才能充分地思考、讨论,充分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学中一些教师提供的极短的时间让一切变得匆匆忙忙,匆忙的讨论后又匆忙的交流,有的小组还未真正进入合作学习主题,有的小组才刚刚开始。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达不到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总之,这极短的时间无形中就决定了这次合作交流只能是走过场。

针对上述问题,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问题”,可以是教师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的探究性、发散性、矛盾性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提出的问题,但一节课中不宜安排过多的小组合作学习次数和时间,防止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三、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

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

首先: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其次: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一是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二是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三是认真倾听的习惯;四是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

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其次:在合作学习之前,还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成效。

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奖励方式

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參与程度的评价,要更多地去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而构建的科学、高效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好实施,好进行,但要是想实施好,运用好,不流于形式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让我们一起为这一方法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而努力吧!

猜你喜欢

交流教师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