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的小学数学
2018-10-20汪志平
汪志平
摘 要: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生活教学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生活;教学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中,若能够依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游戏,这样学生学起来自然感觉到亲切、真实,同样也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态度和意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1、利用生活经验检测数学学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获取了现实生活中包含的数学,认识并总结成数学原理或规律后,还必须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并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检验。这也是检验原理、规律可靠性的过程,还是数学应用的过程,更是保持数学生气勃勃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如学过“比多比少应用题”后,笔者出了一道题“爸爸今年33岁,比儿子大10岁,儿子今年几岁?”有位学生说:33+10=43(岁)
师问;你为什么这样解答?(生:因为大10岁就加上10岁,所以就是43岁。)
大部分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符合实际。教师肯定了这部分学生能够用生活来验证的做法,并指出要形成自觉从生活角度去检测数学学习的结论,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合理性,和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2、深入学生现实生活,应用新知。
多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忽视了数学的实际应用,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偏重于脱离实际的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在学生的练习中存在大量人为编造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诸如:糊纸盒、装配机器等等长期这样的训练导败了学生思维僵化,不利于学生发展思维。新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每出现一个新的知识,就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实际,去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比如在教学完“平均数应用题”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数据收集和整理来解某家、某厂、某队日常生活的用电、用水的平均费用,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在“元、角、分”的教学后,教师可利用数学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模拟购物活动,师生互当售货员和顾客行买卖游学戏,对于一些后进生,则带着他们去学校商店,通过买一些学习用品,让他们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希望小学献爱心活动过程中,老师可借此东风,让学生把家里的零钱凑起来,计算出总金额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熟悉了元、角、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率并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这些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具有的广泛应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学生意识到他们周围的某些事物中存在着大量数学问题,养成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观察和认识事物的习惯,逐步学会把简单的实际问题表示为数学问题,
3、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开设数学实践课,创造应用环境。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活动,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开设数学生活实践课,是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例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让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及时运用到实际中去,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大有益处,还能让学生明确要解决实际问题,还需探索更加多的知识,感到身边有大量实际问题有待解决,从而增强继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开展数学交流活动,营造应用氛围。把课堂所学的知识通过精心组织的数学交流活动,化进实际中,应用于生活中。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后,开展了“看谁拼图形最巧妙”活动;在教学“简单的数据整理与统计”后,开展“学生优秀统计员”活动: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后,开展了“学做售货员”活动;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和“土地面积单位”后,开展“农田计算员”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遍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应用在生活中的各个行业,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同时领悟到只有具备扎实的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设计开放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的独创性。练习设计上,注重开放题的设计,给学生留下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补充问题、搜集条件、探索不同的答案,逐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独创性。
例如:一塊长方形木板,锯掉-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跃跃欲试,想出无数种答案(1个、2个、3个、4个、5个、6个……)
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给学生打开了一扇窗,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奇妙无穷,同时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虽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找出所有答案,意义却在于乐在寻求多个答案的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用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