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校企合作培养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型人才的培养措施
2018-10-20赵莉
赵莉
校企合作教育是国际职教界公认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本文重点分析我国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并对校企业合作培养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型人才的途径、措施和办法等进行探讨,为医学院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点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目前国内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医药养生保健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中医行业重治疗、轻保健;中医养生保健企业资本和规模较小;服务结构单一老化,大多主要是以推拿按摩为主;服务标准缺失,市场良莠不齐,存在假冒伪劣宣传和从业人员无序竞争;具有中医养生保健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的严重缺乏;以上这些都是制约目前该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2 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途径
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合作教育”,它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面素质人才的教育模式。
2.1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
以校企合作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发达国家之所有取得成功,其中不乏政府行政介入,值得我們学习和借鉴。德国的“双元制”教育体系是在德国联邦政府行政介入下的校企合作教育,这种教育体制解决了培养模式中最核心的问题: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加拿大与美国的社会学院以及其专业教育体系是以企业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教育,学校主动寻求企业合作,学校以企业专家制定的岗位能力为培养目标,学生在企业和学校的学习时间为1:1,是比较完美的合作教育。
2.2选择合作的中医养生保健企业
学校应根据企业资质,认定具有大型资本和大型规模,经营业务结构以中医理论、基本保健技术、中国传统文化指导等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为主,并以国家标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社会信誉度较高,建立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服务管理体制并走上连锁化经营道路的企业。企业还必须有自己的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2.3“订单式”培训模式的建立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丰富多样,因而养生保健行业的每一个企业经营业务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和特异性,了解合作技术服务特点和人才需求量关系以便定向为企业培训相应的人才。校企合作的企业可以分阶段到学校进行宣传,公布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物色选拔相关人才,然后校企双方根据工作性质量身制定不同的选修课和以岗位为前提的培训。
2.4校企合作建立实训基地
根据行业需求必须突出社会实践,由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场地部分技能教师,学校提供部分场地和师资,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训,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一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式:(1)在学校内建立与企业真实经营环境高度仿真的实训基地,保证学生在校内实训;(2)企业自身建立培训学校或培训中心,接纳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工作过程培训;(3)以企业经营场所为实训基地,推行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可根据工作性质和实习岗位相结合。
3 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措施
3.1课程设置改革
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是校企合作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现有的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存在形式单一、范围有限,内容和理念有误等问题,课程建设层次有待提高。在培养中医养生保健人才的过程中,学习除了学习中医养生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熟悉以岗位为前提的工作过程外,校企双方还需要在学习顶岗实习期间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或从事技术服务、或从事技术研发、或从事企业管理。企业建立技术服务或管理岗位升级考试制度,使学生自我发展目标明确,能积极主动地按照自己的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综合水平。
针对我国大专院校培养的中医类人才主要定位于临床医疗工作,培养掌握中医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熟练运用中医学及相关西医知识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基层医务工作者,那么中职则定位于技能型中医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保健基本技术,运用中医传统养生保健技术,从事中医养生保健企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工作地点主要在企业。
3.2特色教材开发
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开发,编写中医养生保健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特色教材,使得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使培养的技能型中医养生保健人才与行业和企业需求一致。同时,为配合国家对中医养生保健企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的规定,在课程设置内容重复和滞后的弊端,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并举.为学生择业就业以及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3.3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就业和自身效益,它肩负着神圣的社会。要为社会培养数以千万计的技能精英。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美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使其能满足高技能型中医类人才,主要培养其掌握中医基本理论,特别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中医保健基本技术,运用中医传统养生知识和现代养生保健技术,从事中医养生保健企业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4 结语
21世纪中医类人才的多层次培养更应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中医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建立培养中医类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新模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