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重阳与全真七子

2018-10-20张成双

新生代·下半月 2018年9期

张成双

【摘要】:全真道是由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的。在山东半岛,他度化了七大弟子,山东半岛遂成为全真道的重要阵地。开宗祖师王重阳,陕西咸阳人。大定年间出关赴山东传教,招收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大弟子,世称全真七子。全真即全有形之物的本真,这个本真就是万物所蕴涵的道,道即是真。人的本真就是人的本性,亦即人的道性。故全真道因倡导保全人的本真、纯粹人的本性而得名。

【关键词】:王重阳 全真道 修炼 全真七子

王重阳,是陕西咸阳人,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号重阳子,人们习惯称他为王重阳。他是全真教的开山鼻祖,全真教又称全真道,是金元时期最大、最重要的道教教派。

王重阳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庶族。他自幼聪敏好学,孤傲不群,20岁时已经成长为一个膂力过人任气好侠的英俊青年。青年王重阳熟读儒家经史,但生不逢时,早年应礼部之考以求取功名,却名落孙山。因此心情十分痛苦,常常对镜自叹,哀婉自己碌碌无为,不能成就一世功名。此后一改过去不拘小节、尚义任侠之风,开始苦苦思索自己的前途。

“靖康之耻”后,王重阳也和當时一般出身庶族地主的士人一样,转向金廷。金熙宗皇统八年,就在王重阳感到前途无望之时,他听说卫州道士萧抱珍因创立“太一教”名扬天下,受到朝廷召见,皇帝也对他礼敬有加。这个消息深深地刺痛着王重阳的心,从些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整天痴痴地望着天空一动不动。村里人看到他那副呆痴痴的样子,一个人成天在大街上徘徊,以为他疯了,都叫他“王害风”。

金大定元年,沧州道士刘德仁兼取儒佛两家思想创立了“大道教”同样受到金廷的重视,世宗亲自接见刘德仁并诏其居京城天长观。

太一道、大道教相继创立的消息,对王重阳来说,无疑都是极大的刺激,但更像茫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点燃了他胸中的希望。

王重阳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抛家弃子出去流浪。于是他一路乞讨走到高道真仙辈出的终南山,自已在抱水环山的南时村外的僻静处造了一间茅草庵,命名为“活死人墓”,就在此穴居修行。并且在室内筑起几尺高的土台,在下面挖了一个一丈多深的墓穴,立了一块牌位“王害风灵位”。

王重阳住在此地自称“活死人”,整天蓬头垢面,无拘无束,放浪形骸。他的行为不被人们所理解,一帮市井之徒成天跟着他到处起哄。或许是因为他觉得这种修炼环境不够安静,在这里过了两年以后,王重阳填埋了“活死人墓”,转移到刘蒋村盖茅庵继续修炼。

王重阳住在这里除了外出乞食,不论白天黑夜,都在冥思苦想,经过七年的苦苦思索,弄明白了一个道理:从魏晋隋唐以来的外丹修炼到钟离权、吕洞宾开创的两宋内丹道派,从刘德仁的大道教到“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归根结底都是“道德性命之学”,都离不开“大道”。

因此,王重阳决定走出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自创一种融会贯通儒释道合一的性命之道,也就是全真道。为了保全作为人性命之根本的精、气、神三要素,他汲取了佛教的爱染缘起说,主张克已忍辱、清修自苦的禁欲苦行精神和严执教规的教风。这时的他取号重阳子,之所以取“重阳”二字,目的就是要去掉一切阴气而免于生死轮回,追求个人精神的解脱。

金大定七年,王重阳说,师父吕洞宾告诉他:“你已经得道成真,可以去东海投谭捉马了。”于是他一把火烧掉了茅庵,围着大火手舞足蹈,对前来围观的邻居说:“我到东海捉马去,我到东海捉马去。”从些开始了创教收徒的生涯。

王重阳离开终南山时已经五十六岁。他一路东行,风餐露宿,一直走到山东,相继在文登、宁海、登州、莱州等地传教,很快赢得了信众。

王重阳第一个度化的弟子是马钰,人称马半州,出身地方大族,一表人材,重义轻财,颇具人缘。一天,马钰与友人在院子里饮酒,酒酣题诗,其中最后一句为:“醉中却有那人扶。”几天以后,一个道士来找他,马钰就问:“先生从何而来?”道士答:“贫道来自终南山,特来扶醉中人也。”众人听了都很诧异。马钰递过西瓜给道士吃,这个道士先吃瓜蒂,再吃瓜瓤。马钰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道士回答说:“苦尽甘自来。”又问其名,道士回答:“王害风。”马钰既而又问:“何名为道?”道士回答:“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马钰知道遇到了异人,于是请自家中,以师礼相待。

后来马钰告诉王重阳,他曾经梦见仙鹤从家中南园地中飞出,于是建了庵堂,让王重阳在此居住。王重阳将此地命名为全真堂,全真教的名字就此开始,凡入道者都被称为全真道士。后来马钰和妻子孙不二抛弃家产一起皈依全真教,成为王重阳的弟子。

此后归入王重阳旗下的弟子是宁海人谭玉。谭玉重孝义,而且为人慷慨。后来中风瘫痪,治病多年不见效,听说王重阳有高深道行,就拄杖前来求治。在一个天寒地冻的冬夜,王重阳伸出脚让谭玉抱在怀里,不一会儿便觉热气难当,身上大汗淋漓。发过汗后,谭玉不仅腿病治好,而且浑身轻松,健步如飞。谭玉从此心悦诚服,于是拜王重阳为师,改名为谭处端,号长真子。王重阳收了马钰、谭玉二人,正应了吕洞宾所说“投谭捉马”。

金大定七年(1167)重阳自关西到宁海,见大通资禀高古,所习不凡,便欲感发点化他。于是背肆而坐,请大通占卜,大通说:“请先生回头。”重阳说:“你为什么不回头?”大通颇感惊异,起身作礼,邀重阳赴他处闲话。第二天晚在朝元观,大通献诗云:“同席诸君乐太古,未明黑白希夷路,今朝得遇达人吟,伏望先生垂玉句。”重阳答道:“口爱郝公通上古,口谈心非神仙路,足间翠雾接来时,日要先生清静句。”大通看后,得意而归。从此来往亲密。因有老母,未即入道。第二年,母亲去逝,大通于是离家,于三月跟从重阳到昆仑山烟霞洞,焚香敬谒,请列门弟,甘洒扫之役。重阳于是赐名:璘,号恬然子,又解衲衣撕去其袖而给他。说:“不要担心无袖,你当自成。”这大概是传法寓意。

金世宗大定七年,王重阳在宁海传道名噪一时,所到之处人集如云。丘处机慕名前去,想拜王重阳为师。王重阳告诉他:全真教与其他道派不同,倡导三教合一,以“太上(老子)为祖,释迦(佛祖)为宗,夫子(孔子)为科牌”。入道就必须克已忍辱,禁欲自若,只有经过残酷的磨砺,消散人的七情六欲,脱去俗人的躯壳,才能与天为徒做神仙。王重阳收了这位徒弟,对丘处机告别关心,日夜训诲,耐心指点,加上丘处机悟性极高,颇得全真道精髓,成为七大弟子中的佼佼者。

世宗大定八年二月中,王处一游宴到范明叔家的遇仙亭,见到王重阳祖师,重阳知道处一是玄门大器,便答应处一拜师的请求。并带他到昆仑山烟霞洞授与正法及名号。处一曾经作颂自歌云:“争甚名,竟甚利,不如闻早修心地,自家修证自前程,自家不作为群类。”及至弱冠,有人提亲,处一笑而不应,母亲也不勉强他。其母亲也愿拜重阳学道,重阳知其贞洁,赐名德清,号玄靖散人。

金大定九年,王重阳云游至掖县,掖县武官人刘长生闻讯前来迎接。早在此年春,刘长生就在邻家墙壁间,人所不及的隐秘处,看到二颂,其中写道:“武官养性真仙地,须有长生不死人。”大字笔力雄劲,墨迹尚新。刘长生看后,心下颇感奇怪。此时与王重阳师徒相遇。重阳祖师相顾而笑,问道:“壁间墨痕,汝知之乎?”刘长生这才恍然大悟。于是提出拜师请求,重阳祖师仍取壁间语意,以长生为之号,处玄为之讳,通妙为之字。时刘长生年21岁,至此,邱、谭、马、刘四大士始得相聚 。

至此世称为“全真七子”的王重阳的七个弟子全部聚齐。

金世宗大定十年,王重阳去逝,享年58岁。马钰等将师父灵柩送回终南山,葬于刘蒋村茅庵,守墓三年乃去。全真七子四方传道,并且各立支派,即:马钰遇仙派、丘处机龙门派、谭处端南无派、刘处玄随山派、郝大通华山派、王处一全真派、孙不二清静派。其中,又以丘处机及其龙门派影响最大。虽各创一派,但宗教思想和修炼方式大致相似,在他们的努力下使王重阳开创的全真道盛极一时。

全真道中所谓“全真”,就是全其本真,就是保全作为人性命之根本的精气神三要素,使其不受染污。人的真心真性本来清静无染,但世人皆被后天的物欲所迷惑,不能识得自心本性,因而流转生死苦海,不得解脱。修行者若能在心地上做功夫,澄心静虑,一念回光,识得自身真性,保持不乱,便可证得无形无相的法身,使精神超越生死之外。

【参考文献】

【1】王重阳.王重阳集[M].齐鲁书社,2005

【2】汤其领.王重阳与全真道之创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4)

【3】宋福利.王重阳入道时间及早期道号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