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模式探究与创新

2018-10-20刘舒萍

知识文库 2018年9期
关键词:本土化家庭传统

刘舒萍

1 背景

2017年6月7日,全国高考语文作文所涉及的重要话题之一是:“捍卫传统文化,留住根”。作文话题的倾向,显示出教育部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导向。 在工业领域,大国工匠精神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鲁班的后人,正在使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无论是国家政治层面,经济层面,还是文化层面,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号角终于吹响了!把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与时代结合,赋予它新的意义与历史使命已成为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不可错过的契机与使命!

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欲兴一邦,必先兴其文明 !

2 乡村学校心理健康状况调研。

在大量的基层心理咨询实践中发现:心理呈亚健康或病态的孩子多有几下几点原因:

一、隔代抚养,只养不教。

二、缺少监管,网瘾难戒。

三、亲情缺失,性格极端。

四、缺少性教育,遭性侵几率大。

五、父母离异,殃及子女。

六、没有存在感,人生意义丧失。

而这些成因的背后,包含着更深层次的家庭及社会原因。若心理咨询师只是照搬西方的“构造主义”“行为主义”“机能主义”的理论或方法,采取 “拿来主义”洋为中用的法则,那么必定会陷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尴尬局面!若你是一个有探索精神的心理老师,缘着孩子们厌学、胆怯、社交恐惧、焦虑症、强迫症、神经症、抑郁情绪等去体察,你会发现他们所有的身心疾病的根源在家庭。家庭的价值观失序,情感挣扎,职业经济状况不佳,皆是这些病态心理产生的土壤。

3 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的依据。

欲治标,先正本!

国人的心理,用中國传统文化修复更有效!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王阳明的心学理论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因此修炼我们这颗心,便是修炼好了人生的境界。这就好比面对同一个杯水,心态悲观的人读出的是“我只有半杯”;心态积极的人看到的是“哇,我还有半杯水”;心智高明的人甚至会主动倒掉仅有的半杯水,身体力行地去感受“人生切忌太满,需空杯以对”的智慧!以王阳明的“明心见性”理论为基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启发、诱导、培育学生发现自己的本心,见到真性的能力,才能使之不被周遭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困扰,以澄澈的心态处理好自我与自我,与他人以及与社会的关系。

综上所述,无论从传统文化中哪一位思想家的体系出发,我们都能找到家庭及个人呈现病态的根源及治疗的方法。正本清源,以传统文化的大义大爱来滋养每一个活在现世苦恼中的人,不失为当下心理学探索、实践的新方向.

4 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校园疗愈模式。

一个孩子病了,一定是他(她)所处的家庭病了;一个家庭病了,一定是它所处的社会病了!疗愈每一个孩子,进而挽救每一个家庭,就是对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有效改观,当每个家庭都沐浴在传统文化经典的清流中时,家庭才能成为学生情感的归宿,中国才能真正地走向民主、文明、富强!

4.1 让传统读经教育成为常态

学校教育中,德育与智育不可偏废。当代教育注重智育,传统教育更注重教化人性,注重个人修养的养成。如《论语》提出君子要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即提高个人修养,只有满足这个前提条件,人才能处理好与亲人及社会的关系。《三字经》中有大量关于家庭伦理关系的句子,如“首孝悌,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诵读这类经典,让小孩子从小养成换位思考,谦让,反省,慎独的个人修养,这样的精神力量会像灯塔一样烛照他们的人生。台湾大学曾仕强教授42岁才开始学习《易经》,但因为这一本书,完全改变了他与世界的关系,成就了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

4.2 以经典培养家国情怀,让学生用所学回馈社会

北大的钱理群教授诟病:包括北京大学这样的名牌高校正在培养着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成批的高学历的利己主义者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甚至比贪官还大。文明在倒退,很多不良因素在戕害着时代的精英。人心浮躁,社会生活险相环生,人心的混乱势必导致环境的恶化;传统文化可能是扭转这一局面的良药。

不仅是知名大学要敬畏传统文化的魅力,践行传统文化;所有的学校,用读经教育来代替枯燥的说教;以传统文化为基石,实修“良知”教育。

4.3 开设家长讲堂,培养“三观”合格的家长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给与的最好礼物,一流父母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孩子。而心理不健全的家长也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古语云:“家合万事兴”。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古代成大事者,有大学问者,有很多都益于良好的家庭教养。家风,门风更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兴旺后人的精神财富。让家长走进学校,让每一所学校开设“家长讲堂”,请精通国学与心理学的老师来中西结合,古为中用,讲讲“孟母三迁与断织”、“曾子杀猪教子”的故事,让不合格的父母共修夫妻相处“齐眉举案”的相敬如宾之道。培养宽厚仁慈的父母,即是培养宽厚仁慈的孩子。父母的成长也见证了孩子的成长!

西方人的信仰是宗教,中国人的宗教则是经典。树木尚须十年,树人必以三五十年的恒心才能成功。

让我们以华夏子孙的荣誉感及使命感起誓,做一个敬畏传统、弘扬传统的中国人,以极大的愿力来改变个人业力,以少积多,通江达海,在中华复兴的道路上尽我的绵薄之力。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猜你喜欢

本土化家庭传统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少年力斗传统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