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明天的阅读之中
2018-10-20范雨佳
范雨佳
最早接触方时先生,是从一幅书法作品开始的。“千秋笔墨惊天地,万里云山入画图”,很寻常的楹联,但间架错落有致,点画顾盼相生,笔墨间仿佛看到了大漠孤烟、金戈铁马的壮美,又浸润着江河安稳、晨钟暮鼓的恬淡与宁静。自那时起,心中就对方时先生的作品怀有一种喜爱和尊重。最近,有王玉倩主编的《方时艺术作品集》出版了,如获至宝。
《方时艺术作品集》遴选了方先生四十余年来的代表作品,该书以诗为主,兼有词、画、书法等,丰富的题材充分了展示了作者的才华与造诣,体现了大家的精、气、神,让人叹为观止。诗词配有释文,对作者的构思及创作过程作了简要介绍,对广大诗词爱好者来说,不啻为金玉良音。
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深远的意境,是方时先生诗词的特点之一。方先生早期诗词具有温庭筠、柳永的婉约之风。“疏雨潇潇上小楼,君不见,冷泉流。千番劝导可愿留,怨悠悠,恨悠悠”(江城子﹒达活泉),悠悠的相思别恋被表达的淋漓尽致。中期诗词透出辛弃疾的豪放之情,呈现出深厚的底层生活气息。后期则融入了更多的人生感悟和佛理之精髓。然贯穿始终的,唯有简洁质朴的语言风格。没有繁花似錦,却透露出无穷的韵味,意象简洁,气韵传神。让读者在道法自然中去感悟、去鉴赏,方先生把诗写活了。
写诗是高境界的艺术,底蕴深厚的诗人,往往用几句话甚至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幅美丽山水,其妙处在于不同的人会领略到不同的风景,品味出不同的味道。方先生的诗很朴素,匠心独具,时常用最通俗的词汇、最吝啬的语言,展示内在意境的博大,让读者自己去品味诗词的浓郁和芬芳,这样的诗最是让人难忘。作者把对生活的热爱,融化于诗词之中,“梅花落,玉兰慌,桃花娇艳李吐香。牡丹争,月季忙,百花竞嫁东风郎”《嫁东风》,廖廖数语,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拂面的春风,青青的小草,争奇斗艳的野花。你是否还看到了一群嬉戏的孩子、飞舞的风筝、欢唱的喜鹊……蓬蓬勃勃的春日,给人以无限奋发向上的力量。此情此景,无论诗人还是读者,心中所有的阴霾与不快断然一扫而光了。
一首好诗都会有深深的时代烙印,它与作者丰富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要真正领会一首诗的内涵,须对作者当时的思想状态、创作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正所谓“知人论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认为,每篇文章都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文化传统等紧密相关,因而读其诗书必先知其人、论其世。清代思想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遽论其文也。”这一原则对近代的文学评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读方时先生的诗,也不例外。《方时艺术作品集》让人欣慰之处就是诗词附带有“释文”,让我们得以轻松领悟主题,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欣赏到诗词原汁原味的美。
《方时艺术作品集》收录最早的诗创作于1968年,最后一首完成于2012年。此书是一部艺术作品集,说是方时先生的一部自传也不为过。这不单是语言的艺术合成,还是一个个精彩的、活生生的故事,一幅饱含幸福与沧桑的人生画卷。
方时先生年轻时长期在农村生活,那是个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社会动荡的年代,时代的烙印在作品中体现的很明显。刚刚步入社会的作者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七十年代初,作者回到获鹿县曲寨村下乡劳动,第二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如梦令·收麦》就是那时创作的。“今晨鸟语花香,一晌悠然麦黄,敢问收割人,却道先送公粮。农忙,农忙,春夏秋冬白忙”。早晨上工感觉到布谷鸟叫声是那样清脆动听,它是欢唱农人的丰收吗?它那小小的慧目能透过千年的沧桑悟出哲理吗?正午的阳光把原野晒出了紫烟。前半响麦子还是青青绿绿,睡一个“响午”突然都黄灿灿的,熟了。作者时任生产队会计,曾问队长,能分多少麦子,队长回答“别问能分多少,先交公粮,先交公粮!”打谷场上的第一车麦子,是作者带着社员先交到获鹿县粮库的,社员们并没机会尝尝新麦面馒头。作者这首如梦令描写了北方农民的艰苦生活,饱含着真挚深厚的同情,也有着困惑与彷徨。这首词语言流畅、节奏明快、音节明显,可谓声情并茂。作者的词,为我们复原了一段历史。
人常说“书品透出人品”,一部好书必定是充满正能量的。文学艺术作品是作者道德修养、思想境界的直接反映。语言运用是文学作品的主要表达形式,但评价一篇作品的好坏,只看其华丽的词藻显然是不行的,作品思想主题所体现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作品的灵魂所在。
方时先生的诗词,不论创作时生逢逆境还是顺境,也不论是咏叹爱情、诗意山水还是歌颂祖国,其主题都充满着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力量,充满着对祖国、对家乡故土的热爱。方先生的作品之所以深受广大读者喜欢,或许,这才是其根源。
七律《中国巨人》创作于2012年,适逢党的十八大召开,是作者献给祖国献给党的一首作品。“汗撒北国千年雨,气喷江南百季霜。高歌一典轰天雷,逐日双臂遮余阳。岭东陇西七彩虹,海南塞北同此凉。”这首诗把祖国人民夸张的比作顶天立地的巨人,将大自然和上古神灵融合成一个巨人形象。诗化了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用汗水换来中国北部的温暖,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化成甘露滋润大地,让炎热的江南也挂上点霜雪。纵横恣意的文笔,形成磅礴之势,舒发了对祖国秀丽山川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方先生的诗词风格多变。“小村夏,绿柳叶,红榴花。绿柳红榴深藏处,是我家。白羔黄牛卧草滩,莫惊它”这首词虽用了愁倚栏的词牌,但是词中没有丝毫的愁。夕阳斜照,水光映山色,山色环水光,构成和谐美妙的山水画卷,描绘出宁静而自得的生活。词中之景即是心中之情,清丽典雅的小词寄托了作者闲适的心境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其实作者何尝不是那陶然自在、横眠自由的白羔黄牛呢?
《方时艺术作品集》,有暇一读,受益匪浅。
(作者单位:河北正中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