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额彩礼下农民的行为策略分析
2018-10-20梁阁
梁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结婚男方向女方一定的彩礼这种婚俗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不良社会风气,彩礼钱已经成为农民人生礼仪消费的沉重负担。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民在作为农村生活的主体,也日益趋于“现代性”,农民作为不断发展中的“理性人”,会去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巨额彩礼这种压力下也会有一定的应对策略,研究这些行为策略会为解决农村彩礼问题提供出路。
1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地点:陕西省长武县彭公镇以下的几个村庄:方庄村、孝村、孝席、曹胡村
调查对象:农民(针对的是父辈农民)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法,深入长武县农村地区,利用问卷法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当地彩礼的一般情况以及农民在面对高额彩礼时的应对措施,并根据个别特殊情况进行深度访谈。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长武县下属的几个村庄采用走访的方式,随机选取年龄较大的父辈农民,当场发放问卷,以询问的方式完成填写,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3份,回收率达到了100%。
2 文献回顾:
2.1 学术界对彩礼问题研究的理论成果
彩礼作为婚姻支付的一种形式,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很多。目前学者们通过对彩礼问题的研究已经总结出几种突出的理论,这些理论也提供了理解农村婚姻交换现象的基本框架。刁统菊(2007)曾总结出六种主要的理论成果,即继承说、福利说、劳动价值说、竞争说、家庭意图说、财产转移说。邓会敏(2014)将婚姻支付的问题归结为婚姻偿付理论,婚姻资助理论和婚姻市场要价理论。
2.2 研究动态:农村高额彩礼成为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重点
近年来,农村青年结婚中彩礼持续高升已是不争的事实,天价彩礼这一现象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例如魏国学、熊启泉(2008)等从经济学视角对农村青年彩礼高昂、择偶困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靳小怡(2009)等从人口统计学角度对性别失衡导致的各种风险进行了研究;邓会敏(2014)则是从社会学角度运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冀南 H 村进行了调研来论证天价娶妻现象的存在。
2.3 农民的理性行为研究
随着最近十年来农村社会变迁和农民流动的急剧变化,作为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民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近几年国内学者用实证研究、推理演绎等方法从理论上肯定了农民理性的存在,认为农民传统行为是基于生存境况所做的理性选择。郭于华认为农民在生存困境的长久煎熬中世代积累传承下来使其家系宗祧绵延不绝的岂止是理性,那应该称为生存的 “智慧”;罗必良认为农民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在非常狭小和极其严酷的环境下做出最优选择;文军认为农民外出就业是理性行动的表现;因此,可以认为当农民在高额彩礼的环境下也会选择一个最优解来解决孩子的“娶媳妇”问题。
2.4 总结
对待高额彩礼,农民们是会选择努力奋斗,筹集儿子结婚的彩礼钱还是采取消极态度躲避这一行为,又或者是采取其他“有效”的方式来避免,减轻高额彩礼对自己的负担?在我的调查中,假定农民是“理性人”, 其行为是“理性行为”,其行为目的在于追求最大的效益,这种效益既包括“面子”上的,也包含经济,家庭伦理方面的,可以认定为是一种社会理性行为。
3 研究结果
要对高额彩礼下农民的行为进行分析首先需要对该地区的彩礼状况有清楚的认识。为此,我们走访了长武县彭公镇下面的几个村庄,共发放了200份问卷,针对跟彩礼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最终有以下几个发现。
3.1 高额彩礼的风气在长武县已经形成,大部分农民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我们调查的200个个案当中,我选择录入了最近5年内有结婚情况的男方家庭进行着重分析。在表1-1(最近5年内结婚的男方家庭的收入与彩礼金额的描述统计表)中,可以发现:首先,该地区农民的年收入平均为2万左右,而彩礼金额的均值竟然达到了14万,并且出现了22万这样的天价彩礼现象,彩礼金额基本上是农民们年收入的7倍。根据当地农民的年收入情况与他们当地彩礼金额的情况可以认为每个有未婚儿子的农民都面临着高额彩礼的压力。
3.2 高额彩礼下一些农民的行动策略
高额彩礼在长武地区确实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农民们由于经济情况等各方面的原因面对高额彩礼往往是无能为力的,但是面对儿子的婚事,面对这种伦理性的压力,农民作为一个理性人,在巨额彩礼的压力下,也会迫于儿子婚姻择偶的压力会选择不同的行为策略来减轻自己的精神以及经济压力。在接下里研究分析中,我选取了调研过程中比较突出的个案,将农民们在高额彩礼下多采取的几种行为举措进行整理,共归纳出以下几种行为方式。
3.2.1 借款筹集彩礼钱筹集彩礼钱对农民们是最传统、可靠的一种方式了。在我们调研过程中,近5年内结婚的男方家庭都会选择靠筹集彩礼钱来应对。
根据表2-1,我在对统计范围内有效的共计72个近5年内结婚的男方家庭进行调查后发现,有60户家庭在孩子结婚时都有负债。这也反应出大部分农民的行为选择:即使借款也要筹集好彩礼让孩子结婚。大部分农民的这种心态无疑会助长该地区的高额彩礼现象,不利于该地区婚姻市场的健康发展。
3.2.2 娶外地媳妇
根据个案调查,如果女方家庭不是本地的,那么他们家索要的结婚彩礼就明显低于当地平均水平。所以在调研过程中,村民们对于那些在外地打工,过年回来带回来一个“媳妇”的男性的那种行为都是一种较为赞赏的态度,甚至说男方的父母会非常的开心,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花较少的钱娶一个媳妇。根据和村民们的访谈得知,很多农民都有“娶外地媳妇就能少给彩礼”这种意识,他们非常希望儿子能找个外地媳妇并鼓励儿子到外地打工。这一现象也从侧面说明加大地区的开放程度,加快区域之间的人口流通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帮助缓解该地区的高额彩礼状况的。
3.2.3 尽量早婚
在我们所调研的一个村庄,一个农民家的情况情况就很特殊,他的儿子22岁就已经结婚了,新娘和他年龄差不多,这在当地算是结婚很早的了。据当事人所说,目前婚姻彩礼钱越来越多了,并且当地的彩礼钱这几年涨的特别快,如果按照当地的一般情况,男性一般是在25岁左右结婚,几年后,等到他的儿子达到那个岁数,彩礼钱不知道又会上涨多少,所以他们家为了避免几年后更多的彩礼钱,决定提早帮儿子把婚事给辦了。我想这种情况在农村地区绝对不会是个例。这也算是农民的一种不得已的行动策略,当地过高的彩礼金额倒逼男方高额婚姻支付,并最终无奈选择早婚的策略性对策来减少婚姻支付。并且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只要是家里有未婚的男性,做父母的都异常着急,都想尽快解决儿子的婚事,一旦有合适的女性,他们就会抓紧张罗。因为拖得时间越久,彩礼金额也会越来越多。这种情况也将会导致该地区出现一批早婚早育的情况,给该地区之后的发展带来隐患。
在农村高额彩礼下,有儿子的农民家庭会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既包括经济压力也包括精神压力,在这些压力无疑会阻碍农民们的“人生任务”的顺利完成。农民们针对高额彩礼的不同的行为选择对整个农村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农民的行为需要规范。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