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采集激发工序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2018-10-20刘雪松
刘雪松
摘 要:地震勘探采集质量管理控制是我们根据质检部门或甲方要求制定的质量目标和指标要求,按照质量管理组织程序对采集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而工序质量管理又是我们在地震勘探资料采集过程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控制环节。鄂尔多斯盆地地震采集过程钻井工序提出了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并运用卓越绩效准则关于过程评价的四要素一ADLI对其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了评价,识别优势和改进机会,以促进石油企业提升地震采集质量,推进采集技术的新发展,为地震采集激发工序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提供了有效方法,有效提高了地震采集资料品质,为地震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地震采集激发工序;质量管理;成熟度评价;方法研究
1、前言
采集仪器在野外地震勘探原始数据采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采集质量控制起着关键的作用。所谓工序,从生产对象角度讲,就是生产活动的过程,从生产主体看,是生产活动作业,这里的工序是指生产活动作业序列。工序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也是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环节,由于产品都必须经过各道工序的加工才能制造成功,因此工序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2、评价范围及目的
为确保地震勘探部署的顺利实施,合理避让各种工农业设施、民居等地震生产障碍物,有效落实生产技术方案,保证黄土山地二维地震采集质量,根据GB/Z19579—2012((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对地震勘探施工过程中的钻井工序实施有效管理,运用ADLI循环对钻井工序质量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价,即A:钻井质量监控方法的适宜性、有效性及系统性;D:方法是否充分展开和持续应用;L:分析改进、创新;I:关键过程、部门的方法协调一致,融合互补,利于各项目标的实现。
3、过程要求
黄土山地二维地震采集技术质量管理流程图如图1所示。根据项目施工特点,针对二次选线、激发点优选、激发因素的设计、钻井和排列生产等关键过程提出了生产技术质量要求及质量控制措施,并形成《黄土山地二维地震采集关键环节作业规范及技术质量要求》,对施工过程中二次选线、激发点优选、激发因素的设计、钻井和排列生产等关键过程的工作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分别作了具体规定,以书面形式下发到各施工队伍,要求严格执行,并定期进行巡回检查,验证执行效果。
4、过程设计与实施
钻井是地震勘探采集过程中的一项重点工序,通过做好岩性调查,优选激发岩性,严格执行钻井任务书审批程序,确保技术方法有效落实,采取“留井待查,滚动封井”的质量控制手段,严格执行《黄土山地二维地震采集关键环节作业规范及技术质量要求》,确保地震资料品质。
5、运用ADLI循环评价地震采集钻井过程质量管理成熟度
1)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满足地震施工的总体要求(A)。黄土山地激发能量和激发效果有较高的对应性,通过能量实时软件分析,做好激发验证效果。在实施钻井过程中,严格按照钻井作业要求,投入了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及精良的生产设备,为地震资料质量监控提供快速、灵活的分析工具,实现地震资料多角度、全方位、量化的综合分析与评价,及时发现影响资料品質的因素,评估采集质量,为采集技术管理人员提供科学、有效的分析手段。
2)方法得到很好地展开,尽管某些方面的展开有所不同(D)。针对黄土山区钻井质量监控,管理方法难以适应采集技术的新发展,需要一种全新的地震资料现场质量监控、管理以及资料评价手段和方法,运用野外地震数据实时监控分析软件,编制了实时监控流程图,实时监控主界面及属性平面统计图。
3)进行了基于事实且系统的评价、改进和创新,以提高钻井工序的有效性和效率(L)。通过实时监控与量化分析评价,找出影响质量品质的关键因素。通过单炮记录能量弱原因分析:①钻井井位选择不合理;②闷井质量差;③爆炸不全。制定《黄土山地二维地震采集关键环节作业规范及技术质量要求》,达到有效控制质量的目的。
6、建议
针对成熟度低的领域,提出如下提案或建议。
1)持续推进技术创新,突出发挥地震作用。打破黄土山地区激发因素设计的传统束缚,在陇东地区全面推行“三中两多一高”(适中井数、适中井深、适中药量,多激发点数、多接收道数,高覆盖次数)的全新采集技术,非纵测线由2炮6线,改为2炮4线,为实现单点激发、单点接收技术奠定了基础。
2)针对黄土山地低信噪比地区和复杂地表条件下炮点均匀布设等问题,按照采集技术设计理念,在陇东黄土山地区开展了二维准高密度地震采集技术攻关,进一步提高了资料品质。
7、结束语
长庆物探处面对工作量锐减、外部环境复杂等严峻现实,通过采用新技术、精细化管理,及时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与挑战,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为中心,在施工队伍开展野外数据实时监控分析与评价效果分析,有效地提高了地震采集资料品质,为今后的地震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波野外地震资料采集方法及精度影响因素的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
[2]郑忠刚,周杭山.高分辨地震野外采集系统简介[J].西部探矿工程,2007(5):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