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构建研究

2018-10-20李晓屏李望辉成雅王孙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8年8期
关键词:研究生课程体系

李晓屏 李望辉 成雅 王孙亚

摘要:目的 以实践能力为基础,构建适宜的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方法 采用Dephi法,对不同地域三甲医院及中医院校的30名专家开展2轮咨询问卷调查,对专家积极程度、权威程度及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经2轮函询后,得出预防保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临床能力(100%)、科研能力(73.3%)、管理能力(76.7%)和教育能力(90.0%),以此为基础设立11门必修课和5门选修课,同时设临床实践内容。结论 本研究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构建可行。

关键词: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课程体系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8.07.032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8)07-012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 suitabl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of TCM postgraduates based on practical ability. Methods Dephi method was used to carry out two round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30 experts from top three hospitals and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different regions to evaluate the level of experts' initiative, authority and coordination. Results After 2 rounds of inquiry,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actical ability mainly included clinical ability (100%), research ability (73.3%), management ability (76.7%) and education ability (90.0%). On the basis of this, 11 compulsory courses and 5 elective courses were established, and clinical practice was built at the same time. Conclusion This study of professional degree courses for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of TCM postgraduates on the construction based on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is feasible.

Keywords: TCM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postgraduates; course system

我国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针对中医预防保健临床人才的培养模式。国内大部分课程内容设置的研究仅从课程板块和课程名称进行考虑,一般不涉及具体的实践内容,中医预防保健课程设置尚不完善[1]。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直接从事临床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有影响力的中医预防保健人才。课程是知识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课程设置是中医预防保健教育的核心,实现中医预防保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创新型人才,制定课程是关键[2]。本研究在前期实践能力研究的基础上采用Delphi法就中医院校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课程设置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问卷设计

课题小组在前期研究得出的中医预防保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设计了“中医预防保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专家咨询问卷[3]。首先选取中医预防保健专家、中医预防保健管理专家、中医预防保健教育专家各2名进行预咨询,结合专家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完善部分条目,在此基础上形成最终版的咨询问卷。问卷条目重要程度采用Likert量表级评分法,非常重要、相当重要、重要、一般、不重要5个等级分别对应5、4、3、2、1选项。此外,专家可在空白栏内填写增加或修改意见。

1.2 调查形式

本研究采用Delphi法。2轮函询后专家意见基本趋于一致,2轮分别发放30份有效问卷。用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积极程度,用肯德尔系数衡量专家意见协调程度,用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和对问卷内容熟悉程度(Cs)共同衡量专家的权威程度(Cr),Cr=(Ca+Cs)÷2。

纳入标准为指标重要性均值>3.5、满分比>0.2、变异系数<0.25[4-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統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人数、百分比进行描述。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专家基本情况

课题组根据研究需要,选取30名来自广州、上海、北京、湖南、湖北、云南的6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中医院校的专家。专家组教学年限:10~15年12名,占40%;16~20年12名,占40%;20年以上6名,占20%。职称:正高10名,占33.3%;副高20名,占66.7%。学位:硕士4名,占13.3%;博士26名,占86.7%。专业:学位管理6名,占20%;临床管理6名,占20%;临床教育10名,占33.3%;临床医生8名,占26.7%。专家权威系数为0.87。 2.2 专家积极性、权威性、协调程度

第1轮有效函询问卷为3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第2轮为29份,有效回收率为96.67%。25名专家提出意见,表明专家的积极程度高。

第1轮专家咨询Ca=0.83,Cs=0.84,Cr=0.835(>0.70);第2轮专家咨询Ca=0.89,Cs=0.88,Cr=0.885(>0.70),2轮专家权威程度均较高。

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理论课程设置指标变异系数为0.058~0.235,指标协调系数为0.26(P<0.01),可见专家的意见协调程度高。

2.3 实践能力

临床能力、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能力选择率分别为100%、73.3%、76.7%和90.0%,96.6%中医预防保健专家认为中医预防保健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的首要角色为中医预防保健临床实践者。

2.4 课程设置

2.4.1 理论课程设置

83.33%专家认为必修课中“亚健康学”“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学”“中医治未病学”部分内容重合,而本专业应以中医为主,故删除“亚健康学”“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学”;76.67%专家认为选修课中“医德医风”与“医学伦理学”内容交叉,故删除“医德医风”。80.00%专家认为需要根据培养科研能力特点进行课程设置,必修课程中可增设“循证医学”;80.00%专家认为应在必修课中增设“中医经典著作”以突出中医特色教学;83.33%專家认为必修课程中应包括心理健康,增设“医学心理学”;86.67%专家认为必修课程中应包括预防疾病,增设“临床流行病学”。见表1。

2.4.2 临床实践内容

所有专家认为应在中医“治未病中心”培养中医预防保健专科操作技术,90%专家认为应根据本专业的特殊性,在不同科室实习时间长短不同。所有专家都认为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专业学位属于中医临床内科范畴,在此期间,有必要进行临床医疗实践,并达到单独管理患者的水平。83.3%专家表明应积极参与临床带教工作,临床教学工作可能涉及计划、培训及课程安排,通过老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教学方法及技巧,为中医预防保健硕士研究生工作后面临的教学中挑战作准备。在教学、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中,往往涉及人力、财力、物力和信息的管理,通过科室临床管理,使学生掌握临床管理的内容、方法。

3 讨论

中医预防保健专业研究生首先应具备临床、科研、管理及教育能力,也是日后中医预防保健职业发展所需。而我国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教育刚起步,处于初步探索,此专业中医特色较强,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除了需要具备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也需要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及专科操作技能[6]。现国家大力扶持中医药的发展,发展离不开科研,特别是对临床科研能力的要求较高,综合国内实际发展情况,我国中医预防保健研究生需要具备科研能力。

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本科教育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要求学生能够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7]。中医预防保健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充分反映了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素质要求,基于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临床、科研、教育和管理能力。中医治未病、中医经典著作、临床流行病学、医学心理学等学科设置为提高临床能力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中医预防保健操作技术、临床基本技能、参与患者管理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掌握现有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发现临床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本学科常见的临床问题[8]。通过学习医学统计学、临床科研方法、文献检索及循证医学系统地掌握临床科研的方法,结合临床实践,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对策[9]。参与临床管理工作增强管理能力,选择医务部主任为辅导老师实习1个月,主要是辅助深入科室检查患者管理情况、严格掌握质控标准并实施等。参与小讲课和医疗查房、临床带教掌握临床教学技能,对低年资医师进行行业指导。学术活动使研究生更好地把握专业发展风向,接触中医预防保健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开阔科研选题视野[10]。

综上,通过专家咨询法探讨并着手构建基于实践能力的中医预防保健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对专家进行2轮匿名函询,整理、归纳、统计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防保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主要有临床能力(100%)、科研能力(73.3%)、管理能力(76.7%)和教育能力(90.0%),以此为基础构建了英语、医学统计学、中医治未病、中医经典著作、医学心理学等11门必修课和医事法与问题分析、卫生政策分析、人际沟通与交流等5门选修课课程体系,同时设有临床技能培训、单独管理患者、参与临床带教等临床实践内容。

参考文献:

[1] 胡凌娟,陈占禄,赵慧卿,等.探索中医预防保健人才的培养路径[J].中国医药导报,2011,8(27):88-89.

[2] 蒋小华,吕朝辉,张雪冰.云南省中医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6):71-72.

[3] 李望辉,李晓屏,田梦影,等.基于Dephi法中医预防保健专业学位实践能力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8,25(3):128-131.

[4] 毕颖斐,毛静远.Delphi法在中医临床研究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3):264-270.

[5] 于勇,陶立坚,杨土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南大学学报,2014,13(5):511-516.

[6] 吴夏秋,彭锦,宇文亚,等.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标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11):1-2.

[7] 牛微,杨枫,王晶,等.中美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25-126.

[8] 徐宇伦,王磊,杨辰龙.新形势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0):7-9.

[9] 程雯,杨敏京,王以新,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67-368.

[10] 顾骏.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养实践研究——以南京某临床医学院为例[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研究生课程体系
研究生美术作品欣赏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英国大学课程体系特色借鉴
法国高校课程体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