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聚专家热议“中国芯”
2018-10-20明星
明星
近些年以来,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陆续回国,投身于集成电路行业创新的浪潮中,坚持不懈,奋勇向前,推动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集成电路又称为“芯片”,是工业生产的“心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中美贸易冲突持续升级背景下,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特邀请多名集成电路领域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举办“海聚专家中国芯座谈会”,就国内芯片行业发展展开研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北京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和北京海外学人中心的相关领导共同参与讨论。本刊摘选了“海聚专家”的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按发言顺序排序)
要想推动国产高端芯片的创新与产业化,我建议用数字电路绕过知识产权壁垒。突破现有芯片设计框架、改变设计思路,针对各种实际应用设计模拟电路,发展属于自己的芯片。巨头企业应当大力扶植国内供应商,合力打造国产高端芯片。
“中兴事件”提升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曝光度,也提高了人们对微电子专业的认知度,对人才培养是利好消息。但就专业教育而言,面对集成电路产业巨大的人才缺口,我们培养的学生人数太少且培养方案和企业需求匹配度差,实践教学环节与国外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高校现有的集成电路师资力量从“产学研”各方面均尚显不足,课程体系比较陈旧,导致学生学到的知识与需求脱节,高端设计人才培养能力不足,人才培养的改革刻不容缓。
我国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年投入数百亿美元,与一些外国公司一年的投资相同,这样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国家能够加大研发投入,与企业共建集成电路创新中心,调动产业链上每家企业的积极性,形成系统的、长期的投入,才能更快地推动产业发展。芯片制造对水源、电网和土地的要求非常高,相关企业也必须提升服务质量,营造一个有利于产业发展的外部生态。
“中兴事件”发生后,从短期来看,我国企业面对国际围堵,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但长期来看,对整个产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愿意并开始尝试使用国产芯片,从而拓展了国产芯片的应用空間。建议国家加大力度并尽快扶持高端芯片研发和制造企业,实行税收减免,从而减轻企业和从业者负担。
中国芯片企业使用的芯片设计软件完全依赖进口,一款软件就需要200多万。此外,在芯片生产制造环节和人才培养上,也与国外有很大差距,不是一个“大跃进”就可以赶上的。所以,需要国家、企业、高校等各方长期积累,大量投入。
“中兴事件”不是一个个体性的孤立事件,不只是中兴自己的问题,而是对我国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从业者发出的一次警示与教育。与美国相比,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落后发生在每一个环节。要想提升我国集成电路的总体水平,要求相关领域创业者踏踏实实研发和制造,践行工匠精神,以品质带动产业价值的提升。
在集成电路领域,中国存在着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即以氮化镓(GaN)、碳化硅(SiC)和金刚石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建议我国政府和企业应该在新材料领域提前布局、精准发力,构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产业生态,从而实现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特朗普对中兴公司的制裁恰恰表明,我国推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对美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集成电路是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再加上回报周期长,竞争国际化等特点,导致国内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而是更喜欢把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等短平快的产业中。所以,国家要加强政策引导,对芯片企业持续扶持。
我们要思考在芯片产业发展中,政府应该干什么,企业应该干什么。政府应该专注营造好集成电路的产业环境,对于研发和购买国产芯片的企业,政府要给予税收优惠。而民营企业由于具备机制灵活、对市场的应变力强、转型快速等特点,可能更适合开展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创新不是政府政策定出来的,或者定出来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