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国朝天中

2018-10-20郭梅

文学港 2018年7期
关键词:王维大海日本

郭梅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 维

积水不可极, 安知沧海东!

九州何处远? 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 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 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 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 音信若为通!

这首诗是王维为送别晁衡而写的,因为晁衡要回他的祖国日本了。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随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留学。关于这首诗以及背后的故事,中学历史课上早就学过了,它帶我们走进那个早已远去又无数次被后人追忆和思慕的大唐盛世。

难波港(今日本大阪)一派热闹的景象,又一支准备渡海前往中国的使团船队要出发了。四只巨大的帆船依次排列着,每只船上都能载一百多人,船舷和桅杆上彩带飘场。

日本天皇举行宴会,作歌送行。侍者唱起天皇写的送行诗:“希望你们渡大海如平地,居船上如坐床,四船联翩,不日平安归航!”

船队在人们的祝愿声中,离开了港口,驶向了茫茫的大海。

唐王朝的经济、文化都很繁荣。大唐帝国是在世界享有盛名的大国,长安城内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和使者,他们既为大唐的繁荣昌盛做出了贡献,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就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

一千多年前,要横渡波涛汹涌的大海是非常艰险的。风暴经常使航船倾覆,或者把它们吹到台湾甚至越南等很远的地方。但是,大海和风暴阻挡不住中日间的友好往来。唐朝时期,日本一共派出遣唐使十九次。每次少则两百人,多则四五百人。

随使团前来的留学生大多进入唐王朝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然后还可以在中国的政府机构工作。来学习的日本僧人也都被派往名山大寺拜师求教。他们日后都成了中国文化的热心传播者。遣唐使船队回日本时,唐朝政府也经常任命中国使节陪同前往,进行回访。遣唐使团不仅带回大量的中国文物、书籍和五金百货,也使中国的文学、宗教、典章制度等在日本生根发芽。

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有位少年远渡重洋来到长安。他那清澈的眸子流露出对这个繁华都市的好奇与敬仰,在他心里无数次设想过这座城市的模样,当他置身于此时才赫然发现,这样的都市哪是靠想象可以知道的呢!这位翩翩少年就是阿倍仲麻吕,经过无数个惊涛骇浪的日日夜夜,他终于来到了大唐——这个被父辈们讲述了无数次的天国。

到长安后,阿倍仲麻吕便被安排进了太学,和中国少年一起读书习文,而且有了一个中国名字:晁衡。晁衡学习非常用功,汉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吸引了他。渐渐地,他成了太学中学问最好的人之一,不仅精通儒家经典,而且能诗会赋。他还参加了科举考试,取得了功名。唐玄宗在得知晁衡考取功名后十分高兴,特地封他官职,让他做太子伴读。

于是,晁衡几乎成了一个地道的中国文人,当时一些文人名士到长安后也慕名前去拜访,因此他结识了许多文人诗友,和著名诗人王维、李白、储光羲等都有亲密的交往。晁衡和储光羲还是太学时的同学。储光羲对他十分赞赏,有一次,二人在洛阳重逢,他乡遇故知,二人兴奋不已,相谈甚欢,分别时还依依不舍。储光羲后来还专门写了一首《洛中贻晁校书衡》记述了他们的这次会面:“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后来,晁衡升任左补阙,可谓仕途平顺。可晁衡毕竟是日本人,在异国他乡待久了不免思念祖国和亲人。当又一批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的时候,晁衡动了随遣唐使的船只回国的念头。他以奉养年老的父母为由,向玄宗提出了回国的要求。唐玄宗也许是喜爱晁衡的才华与为人,舍不得他离开中国,便没有批准他的请求。晁衡感到非常遗憾,他知道自己在大唐受了多年教育,现在正是回报的时候,但他内心又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真是忠孝难两全。左右为难下,他写了一首诗《思归》表达自己的心情:“慕义名空在,输忠孝不全。报恩无有日,归国定何年。”——归国遥遥无期,思念无以排遣,只有耐心等待。

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晁衡已经年过半百,任秘书监兼卫尉卿,是高级官员了。这年,第十一次遣唐使团到达长安,晁衡是接待使者,又引起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在使者们将要离开的时候,晁衡再一次写了言辞恳切的奏章请求回国,这一次,唐玄宗答应了。晁衡满含热泪,向玄宗叩头谢恩,准备和使者们一起回国。

当时晁衡在长安有许多文朋诗友,朋友们听说他要归国,既替他高兴,又因为离别而伤感。王维、李白、包佶、储光羲等人都前来与晁衡话别,写下赠别诗,包括唐玄宗也作诗赠别。这些诗中,王维的这首最为著名。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茫茫沧海简直不可能到达尽头,又怎么知道那沧海以东是怎样一番景象呢?王维的诗一开头就与众不同,没有交代时间、地点,亦没有借景抒情,开头便是一声深沉的慨叹,内心情感喷薄而出。“九州何处远? 万里若乘空”,“九州”代指中国,中国以外,哪里最遥远呢?恐怕要算万里之外的日本了,现在友人要去那里,真像登天一样难啊!开头写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和日本的渺远难及,造成一种迷惘、惴惴不安、难以预料的氛围,有种强烈的感染力。

接下来是写想象中友人渡海的情景。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到日本是一件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一般的写法自然是正面描写海上的景象,诸如气候的无常、风涛的险恶,但王维采用了另外一种别开生面的手法:避实就虚,从有限中求无限。“向国惟看日, 归帆但信风”,“日”字双关,兼指太阳和日本国。试想,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仅以太阳和风向判断航向,不是艰险已极吗?没有正面描写,而足以让人去联想海上会有怎样的艰难险阻啊!也足见诗人对朋友的担心和忧虑。“鳌身映天黑, 鱼眼射波红”,诗人不只是没有实写海上的景象,而且虚构了两种怪异的景物:能把天空映黑的巨鳌,眼睛会迸射红光的怪鱼。你看,波涛不停奔涌,巨鳌与大鱼不停出没,让人眼前浮现出几种色彩:黑、红、蓝(天)、碧(波),这些色彩不停地交织变幻,构成一幅光怪陆离、恢宏阔大的动感画面,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这简直是在现代科幻小说和电影里才能看到的画面啊,可见王维的想象力之丰富。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你的家乡比日出之地扶桑还要远吧,家乡的人在那个孤岛中盼望你们平安回去。分别后我们就要天各一方了,只是不知往后如何互通音信呢?

晁衡对中国朋友的盛情自然很是感动,他解下心爱的宝剑赠给中国诗友,又挥毫赋诗:“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留明主,海外忆慈亲……西望怀思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踏上归国的航程只是一个开始,能否平安到达家乡还未可知。晁衡乘坐的船只在进入大海没几日后就遇到了强风暴,有人被风暴卷进了大海,传说晁衡溺水而亡。消息传来,惊煞了晁衡的另一位好友李白,马上提笔写下悼诗:

哭晁衡诗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人首先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回国的盛况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帆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海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漂在水面上。“绕蓬壶”放在“征帆一片”后更是精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绕蓬壶”,可以想象晁衡归途中要绕过众多岛屿。“征帆一片”,漂泊远航,“绕蓬壶”,路途是多么艰难曲折啊!

“明月不归沉碧海”,明月象征晁衡的品德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皎皎明月沉落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义深邃,境界清丽悠远。结合上联的“征帆一片绕蓬壶”,既显得自然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白云愁色满苍梧”,苍梧,地名,指淮安府海州……山东北海中的郁州山(《一统志》)。晁衡不幸遇难,连天上的白云都布满愁容,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

李白的诗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这首虽是悼诗,却也联想丰富,语言含蓄、优美。诗人心情悲痛、沉重,寄情于景,又不失清新和飘逸。

當李白怀着沉痛的心情悼念好友时,却不知晁衡很幸运,在这次海难中死里逃生,他随风漂至海南,然后辗转回到长安,继续仕唐,在中国终老一生。应该说,晁衡是个幸运儿,他不仅拥有中国皇帝的礼遇,还拥有许多中国文豪的真挚友谊,真是不枉此生了。

无独有偶,和晁衡差不多时间,还有一位外国人来中国留学并留下一段故事,他就是新罗国的金乔觉。金乔觉是新罗的王族子孙,他到长安后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毅然抛弃王族生活,削发为僧。约在唐开元七年(719),金乔觉带着他的爱犬谛听再次来到中国,开始了在中国的漫游生活。几经辗转,金乔觉来到了九华山,当他看到九华山优美的景色和幽静的环境时,就决定在此修行。他一直在九华山苦修了七十五年,直到九十九岁高龄才圆寂。人们为了纪念这位高僧,特地在九华山的神光岭修了一座塔来安葬他,尊为地藏王菩萨。

需要强调的是,这位地藏王菩萨生前也是位诗人——金乔觉早年来大唐留学,汉学修养颇深,其诗作被收入《全唐诗》。他在九华山修行期间也曾留下两首诗,一首是写给跟随他修行的童子的,另一首是酬谢别人布施米粮的。随他修行的小徒弟日日思念家人,耐不住这种古佛青灯的生活,想下山还俗。金乔觉不仅没有责怪他,还亲自送徒弟下山,在依依惜别前写下这首收录于全唐诗的七律《送童子下山》:

空门寂寞汝思家,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这首诗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就像是一位慈爱的祖父在对孙儿讲话,没有丝毫的佛理说教之气,也体现出金地藏的菩萨心肠。

另一首是《酬惠米》:

弃却金銮纳布衣,修身浮海到华西。

原身自是西王子,慕道相逢吴用之。

未敢叩门求他语,昨叨送米续晨炊。

而今飧食黄金饭,腹饱忘思前日饥。

这是写他自己的身世:皇室贵胄皈依佛门,对供养僧人的施主充满了感激之情。作品文字朴实,颇耐读。

……

读着这些诗词和故事,那些飘散的前尘往事和人物似乎又鲜活起来。“上下五千年,大梦无边,梦回大唐可看见遗留的诗篇……”

猜你喜欢

王维大海日本
大海里并不能自由往来
走哪条路好
大海捞金
探寻日本
问大海
冬日的大海
令人兴奋的大海
日本神社
Semantic Change in Grammaticalization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