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污染源普查数据应用的思考
2018-10-20吴敬慧王宪泽
吴敬慧 王宪泽
摘要:污染源普查获取的大量基础环境数据,基于污染源普查原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污染源普查专题分类汇总,建立起专题属性数据库,进而对接环保大数据平台,动态跟踪,实时监控,综合分析趋势,能够有利于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数据平台的设置同时要考虑系统用户权限,保障数据安全。
关键词:污染源;数据;应用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7-0193-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18
Reflec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census data of pollution sources
Wu Jinghui1, Wang Xianze2
(1.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of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Jilin 130011; China;2.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1,China)
Abstract:Mass fundamental environmental data from pollution source survey was integrated with original geographic database and survey categories to develop thematic attribute database. This database, interacted with environmental big data platform, could support environmental policy making through functions of dynamic tracing, real-time monitoring, and tre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In addition, user authority management system was implemented in the database to ensure data security.
Key words:Source of pollution;Data; Application
污染源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1],是全面掌握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污染源普查可以全面掌握各类污染源的数量、行业和地区分布,了解主要污染物产生、排放和处理情况[2]。相较于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此次污染源普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例如污染源结构的改变,污染控制指标的增多,污染形式的多元复合化。通过此次污染源普查摸清现阶段污染源情况,建立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健全各类污染源的档案和信息,从而满足政府、服务社会的需求,意义十分重大。污染源普查数据是重要的基础环境数据[3],保障搜集和获取数据的准确性,并对数据资料进行深层次的综合分析与处理、开发应用,并提高开发应用的水平和质量, 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整个普查成果的体现, 也是进行环境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基础[4]。综合开发利用污染源普查数据,根据实际的环境管理需求,延伸污染源普查数据的生命力[5],是污染源普查的最终目标。
1 數据库建设多点多元,快捷工作方式
通过污染源普查可以获取各类污染源分行业、分地区和分流域的情况,掌握各类污染源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量、排放去向,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状况、污染治理水平和存在问题等情况。基于污染源普查原始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和污染源普查专题分类汇总,经过必要的调取和整合,建立专题属性数据库;在污染源普查原始基础数据库中,再整合污染源数据的地理空间坐标,进而建立污染源普查专题空间数据库。充分利用数据库信息形成污染源普查专题图库。最终建立以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污染源普查专题属性数据库、专题空间数据库、专题图库、系统管理数据库、元数据库为基础的污染源普查数据平台。同时,数据库的建立应垂直延伸至县一级,县级普查机构可以通过数据库随时填报并加载完善县域内污染源基本情况,根据工作任务要求联网报送普查信息至上级部门,在数据库系统内进行审核校对。县级以下单位和个体,通过手机APP或电子表格形式向县级进行数据填报,开放县级普查数据库终端的数据汇总审核功能,合理规划网络权限,做到多点多元,以最便捷的方式填报污染源信息,避免工作中重复汇总填报降低工作效率。
2 综合考虑未来发展需求,对接大数据平台
目前,加快建设环境保护大数据平台是未来环保工作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地理信息、遥感观测和移动端信息采集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将环境状态变量等信息进行整合,实现科学监控监管。通过污染源普查这项较大规模的环境调查,获取行政区内各类污染源信息,进而建立省级污染源数据库,对污染源进行地理定位,对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建立排放清单,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动态实时掌握我省污染源排放情况,配合大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实现污染源全过程监控和网格化监管的动态管理模式。同时,普查形成的数据集可以作为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的基础,直接用于未来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即与许可证申报数据进行相互校核,未来通过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不断更新数据,形成污染源数据更新常态化。为未来制定环境保护目标和标准奠定基础。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未来将建立统一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目前,水质自动站网络建设、空气自动站网络建设正加速推进,网络平台建设也在同步进行。因此,将污染源普查数据平台与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平台对接,整合资源,将污染源普查数据作为基础调研数据,配合自动监测数据,对不同时期数据进行整理,更科学地观测污染物排放情况,动态跟踪,实时监控,总量核算,掌握趋势,有利于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
同时,还要考虑未来与其他大数据平台的衔接功能。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6]气象、水利、交通、工信、农业和林业等部门都可以根据智慧环保系统的数据进行综合决策,利用互联网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用信息化手段更好感知社会态势[6],辅助决策施政。最终实现环境监管一张网、环境信息一个库、环境管理一张图、系统整合一平台。
3 细分用户权限,保障数据安全
通过建立分级垂直至县的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及到个体的APP终端,方便分级管理工作和上报数据,有助于实现对各自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的动态跟踪、实时监控和总量核算,同时便于梳理存在安全隐患的重点源。通过普查、更新调查及日后整个生态环境管理网络建立起的基本台账和数据库,还可以直观地查阅,便于今后更好地开展环境监管工作。[5]平台建设一定要酌情划分用户权限,在共享和发布,最大限度发挥综合数据平台优势的同时,要切实保障数据的安全,避免对数据随意修改。细分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及普通用户的浏览、查询、统计等权限,特别是未来与其他大数据平台对接后,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设计要充分考虑决策需要。
借助网络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作用,将其与环保大数据建立联系,综合分析,合理预测,对于未来的环境管理和决策,意义深远。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及时更新环境信息,将污染源信息获取及发布常态化,应是未来工作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国发〔2016〕59号)[R].北京:国务院办公厅,2016.
[2]卢云霞.污染源普查数据的二次开发利用[J].海峡科学,2011, (6):48-50.
[3]徐富春,黄明祥等.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重点污染源空间数据管理与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5):96-100.
[4]毛玉如,沈鹏,张晓晓.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和成果开发的基准研究[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9,(1):63-65.
[5]张震,赵银慧,王军霞,景立新.对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若干思考和建议[J].环境保护,2017,52-55.
[6]崔传桢.任子行,坚持走信息安全自主创新之路[J].信息安全研究,2016,12(2):1054-1067.
收稿日期:2018-06-13
作者簡介:吴敬慧(1986-),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监测管理及污染源普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