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红
2018-10-20于是
于是
词条:网红
起初为复合名词,网即网络,红即走红。随着互联网社交平台软件的兴起,走红的主体从人到物,这个名词也有了形容词的属性,例如:网红奶茶。
每个周末,老姚都要陪女儿去网红店打卡。这是父女俩唯一的共同爱好,老姚为了看女儿,小姚为了看世界;老姚买单,小姚发帖。
小姚十四岁,成绩中不溜秋,业余爱好非常多,但都离不开手机和电脑。上学期参加演讲比赛,主题是“AI与我的未来”,小姚用三分钟强调了自己的梦想:我要当网红,我要让AI辅佐我,以大数据分析为前提,利用人工生物科技、3D和全息技术,完成我要的所有效果。评委老师给了高分,赞其论据详实,论点清晰,台风“有霸气,显示出新一代年轻人的自信”。
老姚相信小姚说的是真心话。世上还没“网红”之说的时候,小丫头看着春晚就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当明星!老姚这代人,从小接受的是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传统教育,小伙伴们的理想大都定位在科学家、老师、医生、警察等职业范畴,小伙伴们长大后大都成了文员、公务员,像他这样毅然辞去外企工作,和几个合伙人创业的案例实属少数,要不是因为惨遭失败,他老姚也可能成为被人仰视的创业精英。这显然是遗传吧,女儿从小也不想走寻常路,别的孩子放暑假要参加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女儿却主动跟老爸要求,要逛街,要看店,要懂行情。
老姚现在又去公司上班了,靠一己之力成为精英的梦想幻灭了,这主要是因为中年人有生活压力,不得不妥协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要求,并不是因为他无力梦想。经历了惨痛的失败,及时回到寻常路,老姚越发觉得:做梦应该越早越好,失败也该越早越好,所以他决定用实际行动赞助女儿的梦想。女儿想开直播,但尝试下来觉得“没有内容的直播挺无聊的,没实力”;也想过当美妆网红,但一上手就发现要从手残党进化为达人需要非常多的实践经验。女儿不傻,老姚多少有点得意:到底不是那种为了流量不惜暴露自己缺点的傻瓜。
小姚不傻,很快就得出結论:自己没内容当网红,但世上有那么多网红本身就是可圈可点的内容素材啊。她决定在社交平台打造自己吃遍网红店、用遍网红产品的KOL(关键意见领袖形象)。成本不高也不低,老姚还担得起。父女俩结伴出行,老婆也很放心。喝遍网红奶茶,写下千字点评;尝遍网红法棍,天天早餐都有法国南部气息;买遍网红气垫粉底,女儿拉拢妈妈写下两代人两种肤质的评测报告;网红电影必须抢先看首映场,先插旗再有立场,无需评点创作,只需瞄准能带动流量的出场明星……若只是看女儿的朋友圈、微博和公号,几乎很难想到这是个十四岁的女孩;在流行语、动图、热门话题、评分制度等各种接受度极高的表态构件的拼凑下,小姚基本能抹煞年龄和阅历的浅薄,或者说,恰恰迎合了社交网络平台普遍的浅薄。
但也有让老姚担忧部分:女儿并不在乎进什么大学,读什么专业,她坚信未来的世界不看文凭,更看中流量。老姚算是开明的老爸了,但在这一点上还是不能免俗,他有意识地让女儿听高知学者的网络课程,下载量多少就意味着收入多少,这很能激起她的羡慕嫉妒恨。他希望女儿能明白:拥有别人没有的知识,才是具有核心区别价值的KOL真谛。不管是网红口红还是网红小龙虾,也是遵循“别人没有的特色”定律才有立足之地的。
今天,老姚跟着女儿吃到了一客在食材搭配方面想象力非凡的网红冰淇淋,他不得不提醒自己不要轻易说出“太难吃了!”,而要不动声色,等女儿表态了,再反问:“为什么你觉得好吃呢?”“为什么这种肉味的冰淇淋会成为网红呢?”他必须收起中年人的评判,用探讨的姿态让女儿看穿网红机制的奥秘。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别的帮助女儿进步的方法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成长方式,强扭的瓜不甜,老姚明白:靠大学文凭就能过上好日子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如今年轻人的野心看似不着边际,其实有迹可循。金子依然会发光,年轻人也依然会盲目从众——不走寻常路,这种追求本身大概已经成了寻常路吧?身为这一代人的家长,老姚真心觉得很难,比自己豁出一切去创业还难!难就难在把握分寸:既要允许她们追求网红前程,又要提醒她们塑造核心价值;既要鼓励她们出奇制胜,又要叮嘱她们勿偏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