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0-20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邓婷婷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8年16期
关键词:热源净化血液

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450000)邓婷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24例行血液净化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观察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1.48±7.16)岁。对照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为44~73岁,平均年龄(52.05±7.83)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日常运动管理和心理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控制护理管理,具体内容为:①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建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加强对血液净化室中护理质量的监管,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并建立相关标准。加强对护理小组成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的服务质量。定期开展小组会议,总结分析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结局方案。②加强对血液净化室感染的控制力度。患者在实施血液净化治疗的过程中,加强对感染的控制,加强对血液净化室环境的监管,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明确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通过实施分区治疗工作,明确急诊治疗区和普通治疗区及隔离区,以提高治疗效果。③保证护理操作的规范化。血液净化过程中对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因此需加强对血液净化室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专业技术掌握力度。保证内瘘穿刺操作的规范性。对于急诊表现特殊的患者,需加强对患者疾病的监管力度,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预防疾病的发展。④加强消毒和无菌操作,加强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无菌操作需严格按照医院的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手套的较差使用,预防外源性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穿刺时需利用一次性物品,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对于深静脉置管渗血和渗液的患者需定时换药,保证直观的干燥清洁;置换液需现配先用,减少长时间在空气中暴露而滋生细菌。

附表 两组患者热源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比较[n(%)]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和热源反应发生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表示,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热源反应及感染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热源反应和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附表。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分别为(89.67±7.52)分、(78.63±8.12)分,两组相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5,P<0.05)。

3 讨论

血液净化患者多为危重症患者,且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该病患者在临床上的数目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血液净化室中有较多的仪器和设备,且在血液净化过程中对操作者的技术性要求较高,且存在较高的风险[1]。因此,在实施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开展有效的护理管理和质量控制意义重大。质量控制管理模式是目前临床上新型的一种护理管理模式,主要是通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通过开会讨论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并在日常护理干预中严格按照制定的方案进行护理干预,以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率[2]。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24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加用质量控制管理。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热源反应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加用质量控制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血液净化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热源净化血液
横流热源塔换热性能研究
压气机叶片MPAW堆焊的热源参数模拟仿真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基于启发式动态规划的冷热源优化控制
陶色净化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
多类型热源点共存下的区域热力统筹供应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