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2018-10-20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指长期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改变脑内小动脉,该疾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由此可见,选择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治疗时机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意义。此研究选择我院近两年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对其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的价值进行探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基础信息
此次研究抽取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4例,收治时间为2015年1月—2017年1月。将所有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均分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各32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8例、14例,最大年龄为83岁,最小年龄为45岁,平均年龄为(60.18±7.68)岁。参照组中,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分别为19例、13例,最大年龄为85岁,最小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为(61.18±7.44)岁。研究组和参照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基本信息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1.2 手术流程
参照组患者12小时内开展手术,研究组患者在6小时内开展手术:首先对患者实施静脉麻醉,之后配合头颅CT扫描,对血肿部位予以标记。切开血肿位置最近处的头皮,利用颅脑钻钻孔扩大骨窗,约为3 cm。待上述操作完成后将硬脑膜切开,利用穿刺针对血肿深浅予以明确,将血肿进行抽吸,之后将皮质切开,约为2 cm[2-4]。最后对脑组织进行牵拉,直至达到血肿腔,在此期间需将血肿完全清除,同时配合止血措施。
1.3 指标的判定[5-7]
对研究组、参照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输入软件SPSS19.0进行检验,临床效果和再出血发生率以(%)表示,组间予以χ2检验,P<0.05,则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期手术后的疗效评估
研究组患者在6小时内开展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参照组患者在12小时内开展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对比治疗总有效率,前者高于后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不同时期手术后的再出血发生率
研究组2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比例为6.3%,参照组10例患者发生再出血,比例为31.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64 1,P<0.05)。
3 讨论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的引发因素与脑内小动脉长期处于高血压刺激下存在相关性,临床特征以基底节出血、丘脑出血和脑干出血为主[8-9]。临床对于该疾病首选手术治疗和内科治疗,前者为开颅血肿清除术、钻孔血肿引流术和脑室穿刺引流,后者为卧床休息,对其水电解质平衡纠正和控制颅内压等。近年来,临床逐渐引入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该方法属于微创,不仅有便捷的操作,同时具有较快的恢复速度[10]。通常情况下,高血压脑出血为短暂性出血,在3小时内血肿会明显扩大,加之受到血流的冲击会引发脑组织压迫和水肿,甚至是坏死[11]。超早期实施手术不仅可以清除血肿,同时将恶性循环进行阻止,从而使脑实质损伤几率显著降低[12-13]。从此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6.9%高于实施12小内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再出血发生率来看,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治疗的研究组降低更为显著,与参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足以证实了超早期手术的价值,其临床可行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证实。
表1 不同方法时间后的疗效评估
综上所述,高血压脑出血实施超早期小骨窗微创脑出血清除术可以获取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降低再出血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