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
2018-10-19王川
王川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作为目前建筑施工中常用的技术,在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提升施工效率、节约施工成本等方面都很有优势。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建筑工程;应用
从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情况来看,建筑工程的规模在不断增大,复杂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这意味着建筑施工过程对施工技术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从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工程试验来看,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减少施工中的泥皮、桩基尘渣等,并且能够提升桩基的承受能力,防止桩基出现明显的沉降,从整体上提升建筑整体的稳定性,进而满足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概述
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出现之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一般采用的是传统的渗透注浆技术,但是使用这一技术容易出现桩基尘渣和泥皮现象,对建筑工程的质量造成影响。经过工程施工的不断改进,目前采用的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原有的渗透注浆技术的基础上,融合了劈裂注浆技术。劈裂注浆技术是将水泥浆借助压力直接灌注在桩基的旁侧或缝隙处,通过水泥浆的凝固将桩基同缝隙结合起来,并将桩基尘渣和泥皮等直接凝固其中,这样就能够对桩体起到良好的稳固作用,大大提升桩基的负重能力。此外,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经过改进之后成本还是比较低的,所以在工程建设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二、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工艺
(一)钻孔
在进行注浆之前,必须先按照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钻孔。在钻孔时要注意位置的选择以及钻机的角度,将误差控制在2cm之内,在钻孔的过程中要保证钻头的垂直,否则就会出现钻孔过大的情况。另外,在钻孔的过程中钻机的工作不能中断,保证钻孔的深度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在完成钻孔之后,要对钻孔进行质量检查和后期的清理工作,保证之后注浆的顺利进行。
(二)注浆管的制作与安装
在制作注浆管时,要根据施工要求和钻孔的直径来决定注浆管的直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常将注浆管的制作分为三部分,在顶端的花管段部分通常要在侧面留注水孔,为了防止制作过程中出现漏浆的情况,需要将花管段部分包裹起来。在中部和上部注浆管的制作过程中也要牢牢依照制作标准来进行,保证注浆管的质量合格。完成注浆管的制作之后,需要将其进行安装与下放。为了保证安装过程的顺利进行,需要选择质量合格的钢筋来制作钢筋笼,然后将注浆管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每完成一段工作都需要注水检查管道的密封性。待保证所有位置不会出现渗水现象之后,即可将注浆管下放到钻孔之内。
(三)进行压水测试
在正式注浆之前,还需要继续进行压水测试。压水测试的目的是进一步检查注浆管的防水性和密封性,以及管道的通畅性,确保注浆管的质量没有问题,保证注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具体的操作是,将高压水持续注入注浆管道之中,整个过程大概需要持续3到5分钟。在这个过程中要密切关注高压水的压力,将水压控制在0.5 至1MPa,这也是实际施工中注浆管可能需要承受的压力范围,以防止注浆管因水压过大而受到损坏。另外,压水测试能够有效清除注浆管内残留的泥土垃圾等,有助于注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注浆
在进行注浆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根据注浆时的压力来调整注浆的时间。在控制注浆的压力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质条件,并且要注重借鉴进行压水测试时所采取的压力值,在拿捏不准的时候也可以先进行试注浆。在注浆时,要密切观察注浆管内压力的变化,及时根据注浆管长度的变化调整注浆压力。当压力过小时可以调整注浆时间,增加每段注浆过程之间的时间间隔,确保水泥浆能够注入到位。当注浆量达到要求时,也要对注浆的质量进行检验,检查桩体是否加固到位。
三、应用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注意事项
(一)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顺利应用,必须做好每一个施工环节的前期准备工作,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最基本的准备工作有备好备用的电源,防止在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钻孔的过程中因电力故障而导致施工中断。做好过程控制工作,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有序高效进行,及时做好钻孔和注浆管的清理工作等。另外,在注浆之前,要保护好注浆管,并对注浆的时间、压力、流量等做出科学的判断和估计,制定好应对突发情况的措施。在注浆的过程中密切关注水泥浆的参数变化,防止出现冒浆的情况。
(二)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障制度
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维护工作,应该切实落实到项目施工的每个环节,以及参与施工的每一位工作人员身上。在建筑工程动工之前,施工单位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将每一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明确下来,作为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操作的标准,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在施工的过程中,每完成一个环节的施工,都要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严格对照制度要求和各项技术指标来验证工程的质量,这样能够及时排除建筑工程的各种安全隐患,便于后续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同时,要注重对施工人員的培训,使其充分掌握项目施工每一个环节的技术要求,不断规范其操作手法,并且要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这样便于对事故责任的追究,也能够激励施工人员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控制意识,进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小结
总的来说,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建筑行业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施工技术水平,加快推进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切实保证建筑结构中桩体的稳固性和承载能力,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施工成本,以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吴小平.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及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30):230-231.
[2]熊伟剑.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5(22):84-84.
[3]李善勇.建筑工程中灌注桩后注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7,24(5):175-176.
(作者单位:沈阳沈飞旭达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