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2018-10-19范颖
范颖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有了蓬勃发展。近年来,建筑工程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显著提升,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目前,国内建筑工程的主要形式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不仅具备良好的性能,而且施工方式较为简便,能够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同时,大大提升施工效率。文章主要分析预制装配时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用
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1.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布置要求
在功能布置上,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有整体性、均匀性和规则性要求。尽可能减小结构平面的长宽比和局部凹凸比例,结构布置应当均匀、规则;此外,对于竖向构件,在布置其截面尺寸和材料上,应当按照由上至下、逐步减少的原则;混凝土承重构件在刚度布置上应做到上小下大,并且上下需要对其,防止结构受力在整体上发生变化;在确保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施工便捷、受力科学的基础上,应当尽可能使其连接简单,特别是在布置墙体和梁柱的过程中,尽量简化连接。
1.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研究
(1)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研究
在发达国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实践,这一构件所具备的抗震性能完全满足现代建筑的要求。然而,国内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发展和应用都比较晚,在抗震性能的实践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考虑到过去房屋建筑在地震过程中的破坏情况,可以明确国内许多建筑在抗震性能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件的研究、提升建筑抗震性能十分必要[1]。
(2)构件的新型配筋设计技术研发
要实现混凝土构件中配筋数量的减少,必须提升钢筋性能,研发大直径、高性能的钢筋并进行推广和应用。将新型配筋技术应用到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不仅能够大大提升工程质量,还能提高施工效率。
1.3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节点设计
(1)节点的传力机理与承载力设计
要研究构件节点的传力机理和承载力设计,首先要对节点的受力原理、传力特点等进行明确和分析。拉力属于间接受力,即在不同构件的传递过程中受力;而节点压力、接缝压力等则不通过构件传递,属于直接受力。值得关注的是,不同的接缝,其在受力传递方面也有一定差异。水平构件包括框架梁和连系梁,水平构件的接头受力是传递力,构件连接的强度、界面黏结程度决定节点轻度。因此,在计算受力强度时,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分析和研究;在设计梁的接头时,首先应当计算其结构强度,对抗剪力设计进行重点关注。在计算接缝的抗压强度时,选取材料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较低值比较恰当。要实现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和推广,必须确保其结构设计符合相关标准,且计算出的强度数值在规定范围内。
(2)连接构造要求
①焊接连接。用料简单、连接稳定是焊接连接方式的主要优点,因此,在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中,焊接是最主要的连接方式。但是,焊接连接在结构强度方面受环境条件限制较大,因此,在采取这一连接方式时,除了要做好焊接方法、焊接技术以及焊接设备的研究和把控,对于大直径构件的刚进焊接技术,应当特别注意研究和分析。
②套筒灌浆连接。调查研究表明,在满足钢筋连接强度方面,套筒灌浆连接方式效果较好。但是,在采用这一连接方式时,应当结合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适当改造国外进口的套筒,使其满足国内建筑的构造强度需求。在部分地区和公司,套筒灌浆连接技术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进行套筒灌浆连接施工时,首先在套筒中插入连接钢筋,然后灌浆和静置。套筒材料在抗拉强度上也有一定要求,应当确保其在600Mpa以上,套筒之间应当保持足够大的距离,套筒与连接钢筋在方向布设上需要恰当,尽可能减少布设误差[2]。
2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住宅建筑中的应用
2.1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又称预制装配式大板结构,其节点连接可靠性高,具备优良的抗震性能。现阶段,预制内外墙板主要分为实心墙板和空心墙板两种,叠合楼板是许多预制楼板的主要形式。 在預制空心墙板的施工过程中,对于结构构件连接的整体性方面需要进行慎重考虑,确保其满足设计标准和相应的抗震要求。在设计相关节点时,构件的热工性能和抗渗性是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在预制实心墙板的施工过程中,做好预制墙板竖向接缝和水平缝的处理工作十分关键,除此之外,还要确保构件竖向实际受力和水平受力钢筋的连接达到相关要求。在预制空心墙板的施工过程中,一般采用预制和现浇相结合的施工方式进行。在做好预制空心墙板和结合版的装配工作后,还要对受力钢筋进行合理布置。混凝土的浇筑需要在叠合楼板面和空心墙板面同时进行,确保结构的整体性。这种施工方式的主要优点为:构件具备优良的整体结构性能,方便处理节点构造处、墙板竖向缝以及水平缝,防止接缝出现开裂现象。
2.2 预制装配式框架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另一应用是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板以及剪力墙是装配式框架的主要组成部分,叠合楼板是较为常见的预制楼板,叠合梁是较为常见的预制梁。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的主要优点为:施工工艺简单,建造效率较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有效节约劳动力,减少成本投入。如果节点的施工工艺安全性较高,可以使用与现浇结构相同的设计方法,因此可以利用现浇构件来代替竖向受力构件;采用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能够实现建筑空间的灵活安排,营造大空间建筑[3]。
3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具备简单、高效、环保、节能等诸多优点,符合现代建筑的发展理念,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由于对这一结构研究起步较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所以应当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做好各类试验工作,确保结构性能,积极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建设经验,从而实现建筑生产模式的转变,用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益,推动建筑行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覃玉坚.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建筑技术开发,2017,(20):11.
[2] 闫志平.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7,(46):127.
[3] 江辉.简析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与设计[J].江西建材,201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