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影视编导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018-10-19康玉东马令珍

视界观·下半月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康玉东 马令珍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山东省内传媒市场所需要的编导人才类型、所需专业技能,找出山东省内传媒行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与高职类影视编导人才培养目标的矛盾点,指出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的专业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推进编导专业整体结构优化和建设进程。

关键词:传媒教育;高职教育;影视编导:课程体系

传媒行业的日新月异与传媒教育普遍的相对滞后,给整个传媒教育系统带来很大的压力和挑战。对于当下传媒行业对影视编导人才的需求与高职类影视编导人才培养目标的错位现象,如何解决地方性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该层次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设置的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行了探讨。

一、传媒行业对影视编导专业人才的需求

行业发展新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的变化日新月异。广播、影视、互联网、手机,全媒体时代的快速到来赋予了影视编导人才培养新的内涵。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除了掌握传统的广播影视制作和编导方面的知识,还要具备与时俱进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传媒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传媒教育整体相对滞后。

新的职业教育要求。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務第一线专科层次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任务”。该决定不仅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技术性”还强调了具有行业发展前途的“技能型”人才,新的决定给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严峻的就业形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就业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影视编导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上升,但是就业情况却不容乐观。

因此,作为地方性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理论课和实践课比例是否科学,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有效,每年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否和当地传媒行业市场需求人才相一致,这些都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教育的现状

21世纪以来,随着传媒行业数字化和产业化的飞速发展,许多高职类院校顺势而为,陆续开设影视编导专业,为传媒市场培养了大批急需的传媒行业人才。

从1998年在普通高等院校增设广播影视编导专业以来,我国对编导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历经十多个年头,但是,地方性高职类院校增设影视编导专业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专业设置时间短,专业体系建设经验欠缺、再加上近年来国家教育部门对高职类教育的方针政策不断调整,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在专业体系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本科院校降低了准入门槛,直接导致高职类编导专业生源质量直线下降、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普遍存在授课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的现象,行业经验和科研能力欠缺等。具体来讲:

1.生源质量逐年下降

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进校之前大多没有编导专业的特长,对专业也没有多高的兴趣和爱好,甚至有个别学生是零专业基础。只是因为文化课分数较低,再加上编导专业这两年比较热门,对文化课分数要求较低,所以才在众多高职专业里选择了编导。据了解,高职院校对编导专业文化课分数的要求很低,500分以上的很少,300-450分的学生占到70-80%,180-290的学生占到10%。学生的专业课考试多是在报考前一年通过有目的地选择各种专业课培训班,突击强化各种影视编导专业知识,基本拿到一个本科学校本专业的合格证,即可顺利入学。薄弱的专业课和文化课基础导致高职学生入学之后培养后劲不足,专业竞争力差。

2.教学资源欠缺,教学理念陈旧

相对于传媒行业的迅速发展,传媒行业的教育相对滞后。这种情况在高职类传媒教育的行列更为明显。所谓的教学资源欠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师资力量欠缺,一个是教学设施不足。

首先,高职类院校的专任教师普遍呈现出学历偏低、职称偏低,行业技术经验欠缺,科研能力较为薄弱。年轻教师从毕业院校走进入职院校,缺少行业工作的经验,对行业的发展没较好的把握,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难以深入行业一线,有目的性地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造成学生在校的知识储备与行业脱节,难以达到学以致用。另外,高职类院校中教师授课任务也较为繁重。有些院校,由于生师比过低,授课教师每学期讲授两到三门课程,周课时达到16课时以上的情况比较常见。平时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所占的时间和精力较多,没有机会更多地进行科研或者行业实践。

其次,编导专业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专业投入较大。有些高职类传媒院校的专业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场所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比如:后期机房或者摄像机不够,班级学生分组上课,影响教学效果。还有,高职类传媒院校在制订影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没有充分调研新时期传媒行业的发展现状,无法真正根据传媒行业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目标,合理设置课程,而是充分借鉴其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难以体现高职教育培养传媒类人才的特点和特色。此外,高职类编导专业的教材开发也较为单薄。目前,高职类编导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多为本科教材,且教材内容较为陈旧,因此,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推出适用并体现高职类编导专业教学特色的教材,势在必行。

综合以上两个方面阐述,教学投入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在高职类编导专业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提升业务能力,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死板,种种原因导致难以真正做到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岗位为依据,体现“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类编导教育特色,更别说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体系建设的思考

跟其它各级各类专业相比,影视编导专业生源质量不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人才定位不同,所以在专业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就应该有所区别。

1.提升专业课程中理论课程的比例,培养学生再学习的能力。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分强调实践性课程,弱化理论课程是影响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本科类院校里,影视作品赏析、视听语言、艺术概论、广播影视概论等涵盖编导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论课程是了解行业发展,专业积累的必修课程。但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风向标不断改变,各高职类专业也不断进行课改,影视编导专业也不例外。为了更好地保证实践课程的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授课效果,体现与行业“无缝对接”,有些高职类的编导专业删减掉所有不能立竿见影体现教学效果的课程,如大学语文和各种专业基础知识普及的概论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集中体现在少有的几门核心课程上。由于学习自律性较差,教学资源有限,有的学生核心课程知识掌握不理想,这种课程设置现状直接导致学生专业能力后劲不足,一方面影响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也弱化了学生毕业之后继续学习的能力。

影视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学科领域,对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从业之后的在学习能力要求很高。特别是当下,各种影视节目类型层出不穷,各级各类传媒单位竞争激烈,需要知识面广泛、综合素质较高的编导不断创新。很难想像,一位语言表达都成问题的编导能够制作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感染力的广播影视节目。

因此,理论课程甚至是基础课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文化素质稍差的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学生而言。这些课程虽然不能短时间内体现教学效果但是却内化于学生职业发展前途上。所以,相比于综合类影视编导专业,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更应该确保基础性的理论课程,指导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和成果;也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开设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强化理论实践课程并重。作为学生来讲,因为基础较差,在大学期间只能比本科类编导学生多学,而非少学,才有可能在将来的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2.增强校企合作力度,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类传媒院校多为地方性院校,背靠当地的广播影视主管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合办,有较强的行业资源优势,较好的校内和校外实习实训平台,例如: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在短短两年内,建立了覆盖山东省17地市的校外实训基地。但是,由于传媒行业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讲究各岗位互相配合,团队协作,特别是影视台等媒体单位,节目制作多采用编导负责制,如果没有专门的行业老师带领,学生很难真正深入到节目制作过程中去。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影视传媒单位的合作热情不高,难以达到实习实训的目的。由于难以真正服务媒体、服务行业,学生实习往往流于形式,高职类校企合作的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停留在表面层次。相对于传媒单位的冷淡,有强烈合作需求的“校方”比较尴尬。因此,高职类编导专业需要和媒体加深合作力度,尝试创新有效可行的合作方式,例如:包干到人等方法,细化各种责任目标,制定激励或者奖励机制,打造真正“师带徒”的现代师徒制度模式。另外,还需要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和支持。

3.加大专业投入力度,多渠道培养师资队伍

影视编导专业是高投入高消耗的专业。为保障教学质量,紧跟当下广播影视行业的发展和教学需求,学院层面应该加大专业投入,及时添置和更新专业教学设备,特别是充分利用行业平台优势,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经费和资源支持。

专业投入还体现在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高职类院校应该拓宽师资培养的渠道,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模式做到实处。所谓“走出去”,就是鼓励不同资历的专任教师以各种方式深入到行业一线进行行业实践和学习,比如:中级职称的专任教师必须到传媒单位挂职一年等。所谓“请进来”就是一方面新引进教师必须有两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另一方面,请行业专家或者其它国内高校的专家来培训本校教师,或者担任兼职教师,同时,也成为教师把握行业,获取行業信息的一种途径。总之,师资队伍的培养要形成常态化,应适时纳入高职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传媒行业的门槛将不断提高。高职类影视编导专业要想培养出与时俱进的传媒人才,必须从多方面着力,立足当下,准确把握传媒行业的需求点,找准高职类编导专业的发力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加大教师行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影视编导专业校内和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保证学生在学校所学是行业所需的知识和内容。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老年大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