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的电影时空结构解析
2018-10-19王文圻
王文圻
摘要:《敦刻尔克》的电影时空结构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单一,各个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反传统叙事而著称,他让观众深深体验到电影情结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电影的艺术性得到有效保证;他将故事放置在碎片化、有序化以及三叠化的封闭循环时空之中,对人物活动进行了碎片化解构,通过悬疑式讲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
关键词:敦刻尔克;时空;叙事
传统叙事经常借助因果式结构或戏剧式结构予以叙事。然而,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却借助反传统叙事手法,在《敦刻尔克》中让观众感受到了电影的戏剧性,也感受到了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敦刻尔克》的电影时空结构保证了叙事结构的单一,各个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起承转合的作用。该影片借助一一敦刻尔克大撤退为背景,通过三个时空的交错叙事,不仅让观众深深体会到了战争与每个人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进一步让观众从理性的角度对那段历史与战争进行反思。该影片于2017年9月初在中国上映以来,得到了观众的极大认可。它让观众体验到了持续性紧张与惊悚,观众的这种体验,在一定程度来源于影片的时空结构,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叙事策略。
一、《敦刻尔克》中的诺兰式叙事分析
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以反传统叙事而著称,不仅让观众深深体验到电影情结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而且电影的艺术性一样能够得到有效保证。这也是观众喜爱诺兰电影的一个重要因素。观众通过观看《追随》《盗梦空间》等影片可以看出,诺兰经常借助有悬疑性质的故事为叙事背景,在观众追随着各种线索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剧情发展。这种叙事方式不仅给诺兰导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也让诺兰导演参与到编剧之中。然而,这种时空结构叙事方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对人物情感予以展示,也会影响叙事本身的哲学性。这种情况在《敦刻尔克》却得到了改变。《敦刻尔克》不同于重视市场回馈、具有浓厚商业意味的《盗梦空间》,而更重于个人抒发。
从历史角度分析,《敦刻尔克》可以说没有悬念,而诺兰却让观众进一步体会到了悬念。四十万英法联军如何在敦刻尔克成功撤退?正是这三十三万人的成功撤退为盟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诺兰借助三条叙事线,有力地推出了不同主人公能否成功撤退这一悬念。同时,诺兰在影片中没有采用线性叙事,而是运用三条叙事线索各自交错,将军民参与拯救的玩转时空的大戏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海陆空的三线叙事分析
作为艺术作品的电影,首先是一种时间艺术,因此,时空的重要性对于电影是不言而喻的。电影的叙事时间,与故事本身的时间是不等同的。电影借助一定的叙事空间,让人们对非常客观与主观的现实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借助一定的方式对叙事时空予以删减或颠倒。因此,电影经常借助时空变形,让观众用心去感受这种震撼的视听艺术。《敦刻尔克》可以说是一部战争题材的电影。然而,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认为,《敦刻尔克》是一部惊心动魄的悬疑片。由此可见,《敦刻尔克》借助海陆空三条线索并行叙事,让观众进一步体验到了影片所具有的悬念,观众深深体验到了陆地一周、海上一天、空中一小时这种时空变换带来的震撼。
1.陆地一周
影片以一个普通士兵作为切入点,没有对故事情节予以阐述。影片中被敌军打散的英国士兵汤米,幸运地在战场中活下来,为躲避敌军的密集子弹不停地在街区奔跑。观众的视线随着汤米的奔跑路线不停地转移,观众的心为汤米是否能够保全生命、能够躲过敌军子弹而悬着。这些镜头,不仅体现了战争的残酷,而且让观众感受到了战争的真实感。观众视线随着汤米逃跑路线转变至海岸边成千上万名等待救援的士兵。成千上万名士兵如何借助不足1200米长的防波堤成功转移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了观众最为揪心的问题。敦刻尔克海滩四周的码头经过德军轮番空袭轰炸后,已经被夷为废墟变得面目全非,挤满了堤坝的士兵,面临着随时被敌军轰炸的危险。汤米试图加入码头等待救援的士兵之中,却被认为他不是投掷兵而被赶走。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影片中,不仅将面临残酷战争而本能求生的本性展露无遗,而且也将人性如何接受考验这个问题抛向了观众。汤米假借搬运伤员、法国士兵假扮英国士兵、为减轻船的重量而放弃同伴等等行为,让观众看到了人们在求生面前的种种表现。
2.海上一天
导演借助游艇“月光石”号对士兵的救援,体现了残酷战争中的人性善良。大儿子已为国捐躯的船长道森先生,带着小儿子彼得及帮手乔治,积极参与到近千艘民用船只救援之中。他们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先后营救了飞行员、汤米以及落水的英国士兵等。在陆地一周的撤退故事中浓缩着船长道森先生救援的故事。战争不仅让某群人生活在恐惧逃亡的路上,而且也让某群人迎难而上处于救援之中。道森先生就是一例,他不是被动接受了救援活動,而且主动参与到救援之中。乔治的主动参与,同样将生死置于了脑后。这样壮烈的故事不断在上演着!像道森先生一样具有慷慨与无畏精神的爱国人士与身具民族大义的人的积极参与,营造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奇迹的诞生。道森先生不愿被救助者再像自己的儿子一样,离开他们的父母,也不远让更多的父母感到悲伤!这正是他能够这么毅然决然参与救援的原因。道森先生虽然与被救援者一样,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然而其心情却比被救援的士兵更加复杂。像道森先生的救援者,他们放弃了安逸、冒着枪林弹雨在海滩上砥砺前行。
3.空中一小时
这段时空,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安排在影片中节奏最紧凑、激烈的一段。在影片中,担任救援任务的三架英国空军飞机,在德军不断空袭、炸毁堤坝、摧毁舰艇的背景下,肩负着守护海滩上40万人生命的重任。在这段时空中,导演塑造了飞行员法雷尔这一人物形象。法雷尔所架战机在经过一番激烈争斗后,油量无法得到显示。法雷尔对自己飞机剩余油量的判断,只能依据时间变化及同伴飞机的油量。每个观众无疑都在为法雷尔感到由衷的紧张。飞行员们只能将作战时间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才能够保证自己顺利返航。他们加速度追击敌机,却也是缩短自己返航的时间。法雷尔在燃料耗尽的最后关键时刻,毅然击落敌机,不仅赢得了海滩上士兵们的热情欢呼,而且也缓解了观众们的紧张情绪。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借助穿插剪辑手法,让陆上撤退一周、空中掩护一小时以及海上营救一天三条叙事线索交叉推进,让观众感到事情就像同时发生一样。同时,导演为了避免观众产生空间混乱感,最后又将海陆空三条线索交织汇集在一起,给观众留下了更多的思考与回味的空间。
三、海陆空非线性的叙事时空设置
在《敦刻尔克》影片中,等待着救援的敦刻尔克海岬狭长防波堤的四十万英法联军和参与救援的每一个救援者同样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参与救援的英国平民,感动了每个观众。正是这种不计个人生命得失的救援者,改变了四十万英法联军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二战终局的命运。导演借助三条非线性时空线索,对敦刻尔克大撤退能够顺利完成进行了建构。
1.非线性的时空建构与转换分析
影片借助非线性时空的切片结构,对整个救援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影片将全方位、全视角的撤退与救援予以碎片化。影片的三线交叉剪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影片开始后借助时空交替的形式,对海滩登舰撤退、三架救援飞机出发以及救援船只出发进行了交代,其叙事时间应该是实时的。其次,影片中,一个大远景镜头将空中战斗机、海面救援游艇置于同一画面中。导演将沉船、空战以及海上救援三个画面溶于一体,不仅让观众具有了紧张感,而且渲染了惊悚的气氛。导演借助海陆空不同时空的转换,将线性时空分切成三个片段,进而演绎出全方位、全视角的撤退与救援!同时,虽然导演将救援置于海陆空这个很大的空间之中,然而,这三条线索中的人物角色又是相对完全封闭的,进而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多时空叙事。
影片中时空转换只有顺畅自然、不留痕迹,观众才能够感到时间的真实,才能够有惊险感。这也正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的高明之处。影片借助士兵汤米的视角,让观众看到了海上的救援环境。海上环境、空中环境以及陆地环境的切换,观众借助救生衣的特写、陆地上撤离的部队、防波堤受到敌军的轰炸,不仅感受到了陆转海、海转空以及空转陆三者之间的转换顺畅自然,而且感受到了三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彼此呼应。
2.非线性的悬疑化技巧分析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将故事放置在碎片化、有序化以及三叠化的封闭循环时空之中,对人物活动进行了碎片化解构,通过悬疑式讲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敌机在被战斗机飞行员瞄准镜锁定的过程中,影片却又将护送伤员上岸的陆军推至观众眼前;落难飞行员在飞机坠毁的瞬间转换镜头;燃料即将耗尽时,飞行员法雷尔作何抉择?这些镜头,不仅勾起了观众心底的那份担忧,而且也营造了一种结局难卜的悬念。这样,观众对事件结果就会产生悬疑。导演往往从细节着眼,让观众去感受事件的未知性,为故事中的人物担忧。同时,观众甚至会为故事中的人物感觉到一种未知的恐惧。导演将故事置于撤离一营救一掩护一受挫的不斷转换中,虽然事件与人物的境遇有所不同,然而,每一个片段故事都向一个最终的结局演变。影片在导演的安排下,环环相扣、险象环生,观众也在影片不间断的发展中,不断地为影片中的人物担忧。
四、结论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讲述敦刻尔克撤退时,没有借助传统叙事方式,而是对撤离一营救一掩护一受挫予以不断地重复,进而加深观众对战争的感悟。观众借助导演的碎片化场景,看到了一张张渴望活下去的脸,从心底去体会救赎与牺牲的内涵。作为二战溃败而逃离的敦刻尔克撤退,却为盟军重返欧洲大陆奠定了有力的基础。影片《敦刻尔克》中虽然很少有台词与战争场面,然而每个观众却能够感受到战争带给我们的沉痛。这不能不说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借助非线性的多时空交错叙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