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的思考

2018-10-19蒋煜平

文理导航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校课堂高中政治

蒋煜平

【摘 要】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要求教师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教师可以明确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建设方向。基于此,文本从发展性教学评价角度入手,分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了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导入,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从整体上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评价;高中政治;高校课堂

前言

发展性教学评价主要是基于教学目标价值体系,全面收集并分析教学活动指标及相关信息,从自我发展角度出发,对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价,以此实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可以使高中政治教师明确教学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开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分析

有研究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中的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进行了发展性教学评价表的制作,并在将该评价表用于某高中多节政治公开课的评价,笔者根据评价的结果对高中政治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陈旧的教学观念。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学观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够充分体现出教师的教学观念。对于大部分高中政治教师而言,仍旧保持陈旧的教学观念,使其在进行教学行为时,出现如下问题:过于注重教材知识的讲解, 缺乏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认知;将教材作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课堂反馈;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导致高中政治课堂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

第二,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不够紧密。新课改强调了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使高中政治教师认识到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结合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政治教师都没有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主要体现在教师只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并没有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或者剖析,使生活化教学情境流于形式,根本不能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目标。

第三,缺乏对学生能力与思维的培养。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思维的培养。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中政治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政治成绩,并没有意识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现的思维规律与能力规律,不仅会降低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还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二、基于发展性教学评价下高中政治高效课堂建设的策略

(一)做好课前导入

对于高中政治课堂而言,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想建立高效的高中政治课堂,就要做好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前导入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思考,提高教学的效果。一般来说,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课前导入:

第一,歌曲导入法。高中阶段的学生是非常喜欢歌曲的,教师在课前导入中使用歌曲导入法可以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的共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如,在进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宋祖英的《爱我中华》,通过“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等歌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各个民族的关系;在进行“实现人生价值”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你是一个好人”进行导入,引导学生樹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二,时政热点导入法。高中政治和社会热点的关系息息相关,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中包括“学生能够使用政治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也就是说,高中政治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政治知识应用能力,而大部分社会热点问题都可以通过高中政治知识来解答。因此,高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热点进行课前导入,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进行“公司的经营”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三鹿奶粉”和“双汇瘦肉精”等社会热点进行课前导入,使学生认识到企业诚信经营对于企业的影响,引导学生使用政治知识看待社会问题,有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

第三,诗词典故导入法。古诗词和典故寓意深刻,非常耐人寻味,将其用于高中政治课堂的课前导入中,可以激发学生对高中政治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如,在进行“认识运动的规律”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词,引导学生认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直接体现出本节课程的重点,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有效性;在进行“用发展的观念看问题”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应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这一谚语进行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出课堂的重点内容。

(二)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首先,将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热点相结合。和小学与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程相比,高中政治知识能够体现出社会现象与生活热点,充分体现了高中政治的生活化特征。因此,在进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其与生活热点相结合。比如,在进行“神奇的货币”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当下的网络支付作为话题,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从电子支付方式延伸到信用卡支付、支票支付以及外汇等内容,从而向学生讲解货币的发展和货币的形式等政治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以及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中,进行政治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了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建设。

然后,开展生活化教学。学生是高中政治课堂的主体,教师可以将通过生活化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进行“多变的价格”这一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小组进行某一特定产品的价格变化状况调研,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中讲解本小组调研的内容与分析的结果,其他小组可以进行相应的补充或者提出疑问。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政治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

(三)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

在高中政治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想建设高效课堂,就需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内化,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指导学生进行知识内化:

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处理教材的能力、答题能力、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材。其中,学生的答题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答题规范化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性,正确应用政治学习的术语,有助于学生政治素养的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要求教师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的方法已在上文中分析,这里不再赘述;学生处理教材能力的培养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通读教材,明确教材的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一理论也是高中政治中的哲学观点。因此,教师需要注重学生辩证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表达政治观点或者使用政治知识看待社会问题时,尊重客观事实,应用辩证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应用“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论作为讨论题目,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应用自己掌握的政治知识对这一观念进行分析,学生在课堂讨论的过程中,會认识到不同的看法和观念,有助于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内化,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注重课堂有效性的提升。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课前导入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高中政治教学的生活化,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政治知识的内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真正实现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建设。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不足,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徐海霞.构建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主体参与[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7(24):86

[2]李浩.注重评价,关注主体发展——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评价的影响研究[J].考试周刊,2016(63):118

[3]吴海燕.结合学生自我评价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6(05):10

猜你喜欢

高校课堂高中政治
中学历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改革分析
基于现代领导理论的高校课堂学习效率提升策略研究
打造生本高效课堂以学定教是关键
导评模式构建高中历史高效课堂初探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生活化策略分析
浅析如何打造高中政治简约课堂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