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情感教学的四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2018-10-19李燕群

文理导航 2018年16期
关键词:误区情感阅读教学

李燕群

【摘 要】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上盛行,但是教师常常会陷入“脱离语境”“忽略实际”“越俎代庖”“忽略个性”等误区,只有根据语篇的主题和中心创设适合情感教学的整体语境,才是提高英语语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感;误区;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一节将情感教学细分为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国际视野等部分,较以往提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要素有了更为深刻的阐述和划分,也对情感教学提出了更高、更为细致的要求。在这样的要求下,不少教师刻意追求在英语教学特别是语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学,以期实现“知情交融”的理想状态,结果其中的很多都步入了各式各样的“误区”。

误区之一:脱离语境

“脱离语境”是情感教学设计的最致命伤。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认为:“并不是每一课的每个部分都适合采用情感教学,情感教学设计需要基于与文本相适应的具体语境,对于不适合这些语境的情感教学要坚决的否定和剔除。

曾经听到这么一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初中英语5B Unit 9 The English Club的语篇教学,在操练巩固部分,课件出现Make more friends, and youll know more about the world. 揭示让学生多交朋友多了解世界的情感教学目标。

If you believe you can, you can. 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这些耳熟能详的励志名言至今依然萦绕于耳旁,时刻伴随着我的教学生涯。而与这些名言的初次邂逅却在孩提时代,那时每上完一堂课,老师都会用这样的一句话来作为对本课的总结,久而久之,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逐渐开朗了。然而,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在课堂上又听到这些熟悉的话语,脑中却不禁浮现出这些疑問:(1)设置“结交朋友,了解世界”这个情感教学环节的目的是什么?(2)学生在本课中学习动机与兴趣的落脚点在哪?(3)情感教学跟本课实际教授内容有无关联?具体体现在哪?(4)新课标中提出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要求有否在本课得以实现?(5)Ben会说英语和法语两门语言的渊源是什么?能否向学生进行介绍?(6)也是最大的问题,新时代的英语情感教学到底缺了什么?

从案例1中引发笔者思考的六个问题来看,“多交朋友,了解世界”这个情感教学环节设计的出发点是好的,但遗憾的是之前教师所引导学生进行的活动都仅限于知识教学,并没有体现出“朋友”和“世界”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产生这六个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课堂教学为知识教学所充斥,情感教学脱离了整课的教学基调和语境,沦为了可有可无的应景环节。

误区二:忽略实际

不少教师为了在教学中贯彻情感教学而刻意创设的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由于缺乏语境的支撑,这些小情境容易缺乏科学和严谨,忽略客观实际,有的甚至走向极端,闹出笑话。

[案例2]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11-How-was-your -trip?

T: What time do you get up on the tour?

S1: I get up at six fifty.

T: Oh, its late.

(课件出示The early bird get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T: Miss … is an early bird. I get up at six oclock. How about you?

S2: I get up at six, too.

S3: I get up at five forty.

S4: I get up at five twenty.

S5: I get up at five oclock.

T: Dont get up too early. (教师尴尬笑)

学生起床的时间其实是因人而异的,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状况、学习习惯、家庭情况、出行条件等,起床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早点起床,不要迟到”这个情感教学目标上创设了“早期的鸟儿有虫吃”这个生活情境,但这个情境最终以学生“攀比谁是那只起得更早的小鸟”而宣告失效。

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生活的逻辑。正因为如此,在为情感教学创设情境时须事先考虑情境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及预判情境展开后的效果,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闹出像案例二那样的笑话。

误区三:越俎代庖

情感教学的精髓需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逐渐体会,而不是以教师个人的意志来判断事物的好坏美丑,同样情感教学能否打动学生在于教学设计和教师及媒体的表现是否真的动人,而不是教师认为这件事学生就应该为之感慨或者感动。在现实课堂中,教师常常的越俎代庖,以个人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使情感教学的目标落空。

[案例3]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5 Id like some noodles.语篇部分

T:(课件出示一堆食物) What kind of food do you like to eat?

S: I like to eat steak.

T: Is it nice?

S: Yes.

T: Do you like some noodles?

S: Yes, I do.

T: What can you say?

S: Its nice.

T: Anything else?

S: How nice!

T: Would you like to share your food with other people who need it?

S: …

T:Thank you. Let's share our food with those hungry people, they need them. (课件出现献出爱心的标语)

S: OK.

案例3中号召学生一起捐献食物,传递社会正能量,是非常不错的想法。但有一点是值得商榷的,那就是课堂中情感主体的定位。显然教师把自己的价值观源源不断的强加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被动地、顺从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忽略了学生根据课堂情境的变化主动表达自己感受的心情。同时老师建议学生将自己喜欢的食物分享出去也是值得思考的,不少同学渴望献出自己的爱心,但如果一定要他们捐出自己心爱的食物,可能他們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愿意,因此,在设置情感教学情境时,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非常必要。

误区四:忽略个性

个体差异普遍存在于每个学生身上,同时他们的个性也各不相同。一旦拿捏不好就很容易在倡导共性情感的同时忽略甚至抹杀学生的个性情感。比如有位教师在执教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12 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时,教师设置了关于“三位学生周末的活动”的短文阅读环节,从基础性知识(填空)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对话由易至难,由文本到抽象地回答四个问题,最终让学生一起来设计自己“有意义的周末”,充分考虑到了学生自主、主动的学习意识,拓展了学生的思考及能力。但美中不足的是对于Whose activities is more meaningful?的提问,它的出现使Yangling的活动(读书、画画)更有意义,从而间接否定了David和Mike参与体育、游玩活动的价值。随后,学生就难免以这种“价值定势”来确定“自己周末应该这样过才有意义”的话题叙述。

在周末参加体育、游玩活动本无可厚非,却由于教师在情感教学设计上的一个疏漏而变成了“周末活动的异类”,以代表学生共性的“好学、上进”作为学生周末安排的指南针,从而把课堂引向忽略学生真切需求和个性的误区。

情感教学“四大误区”的形成固然有各自的成因,然归结其共性则源于教师缺乏对语篇语言环境的认识与把握,而这些语言环境均须基于语篇的整体构架,即语篇的灵魂——整体语境。笔者认为,根据语篇的主题和中心创设适合情感教学的整体语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2]龚海平.英语课堂的整体教学[R].深圳:宝安区英语教师全员培训.2009.8

猜你喜欢

误区情感阅读教学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情感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台上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