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熟悉而陌生的中国园林

2018-10-19

中国国家旅游 2018年10期
关键词:豫园真面目造园

“诗是吾家事”,园林对中国人来说,该是一件最熟悉的事物。我们很多人最早的旅游经历,恐怕就是小时候由父母带着去公园游玩。草木、流水、假山、楼台亭榭,这样的园林意象根植在童年记忆深处。与我们对“旅游”二字的理解牢牢地绑定在一起。

不过,熟悉也未必意味着真知。哪怕是我们看遍各地园林,哪怕我们能将宫廷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代表作的大名都罗列出来,但中国传统园林特有的营造理念,与它所要求的观看方式,对于我们来说也许仍然是晦暗不明的。

在本期杂志的专题报道《中国园林·归去来》中,我们的作者、园林研究学者黄晓就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地处上海核心区的豫园是尽人皆知的江南园林,论者常以为它虽享高名,但是布局似嫌过于紧凑,七八处庭园各成一体,不免有“支离破碎”之嫌。黄晓自己原本也是这样的观感,直到他与多位学者一起,在专门研究豫园的段建强老师带领下再到豫园雅集,才经历了彻底的认识颠覆:由今天藏在深巷里的明代豫園入口进园,大家一下子领略到造园者最初设计的格局,“支离破碎感”不由涣然冰释一只有破除后世产生的凌乱的割据与改造,豫园精巧而宏大的真面目才会彻底显露出来。

而透过这个“入口”,我们看到的也远不只是一座特定的传统园林。古人造园,并非单纯为了栖游山水,陶冶性情;作为人类构思与自然景物的绝妙结合,园林中寄寓的是传统中国人对自然与历史、规则与例外、含蓄与显露、易逝者与永在者等观念范畴的原初安置。在一方貌似紧凑的园林格局中,天地、人生的古典秩序得到了充分的刻画与致敬;它的安恬、精致与闲趣背后,有着成熟的艺术观念与恢宏的玄学背景。观念史学者告诉我们,正是受到中国园林艺术观念的刺激与冲击,18世纪晚期的欧洲浪漫主义思潮才得以勃兴。而今,经过研究者们钩沉索引、荡垢涤污,我们原本貌似最熟知的传统园林,又向我们这些当代中国人呈现出不乏陌生与冲击的“真面目”。

猜你喜欢

豫园真面目造园
“007”真面目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清漪园赅春园造园艺术及园林审美探析
古典皇家园林造园艺术特征辩证评价——以谐趣园为例
豫园灯会
豫园中国日(节)
藏宝图下的真面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