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寻找“蟹”味
2018-10-19浙江省湖州市清河幼儿园
■文/浙江省湖州市清河幼儿园 徐 凌
设计思路:
大班幼儿常常会自发地收集各种动植物充实自然角。周末,康康小朋友和家人外出游玩时抓回许多螃蟹,带到幼儿园,引起了伙伴们的特别关注。金秋时节,菊香蟹肥,湖蟹作为湖州的特产,以其奇异的外形,独特的行走姿势深深地吸引着幼儿,成为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面对幼儿新的兴趣点,我随机以螃蟹为主题生成了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观察螃蟹的外形特征及动态,了解其生活习性,对甲壳类动物有探究的兴趣。
2. 能大胆地提出并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 在积极探索中学会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幼儿有自由观察物体并反馈感受的体验,对动物有反复观察的兴趣。
2. 物质准备:大水盆、螃蟹、筷子若干、课件等。
活动实录:
一、谜语激趣,激活已有生活经验
1. 猜谜导入
师:请你们猜个谜语 :“八只铁脚,两把剪刀,横行霸道,爱吐泡泡。”打一动物。
幼:是螃蟹。
2. 交流已有经验
师:谁知道关于螃蟹的趣事?
幼:螃蟹会横着走路,它的大钳子上有黑黑的毛。
幼:螃蟹妈妈和螃蟹爸爸长得不一样。
师:它们哪里不一样?
幼:好像一个肚子是圆圆的,一个肚子是尖尖的。
幼:钳子好像也不太一样。
师:看来大家对怎样区分公螃蟹和母螃蟹还不太清楚,我们先在这个问题旁边做个小标记,等会儿一起来寻找答案。
教师将幼儿的已有经验用简笔画的方式进行记录,对有争议的问题用“?”进行标注。
设计意图:此环节突出幼儿的已有经验,在师幼互动中了解螃蟹的相关特点,但是对幼儿反馈的经验是否正确,教师不做评判,意图通过接下来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对原有经验进行验证。期间,对有争议的问题用“?”进行标注,作为接下来的一个探究点。
二、初次观察,了解外形结构
1. 提出第一次观察的要求
师:看看螃蟹长得怎么样?有什么特别或有趣的地方?
2. 幼儿自由观察螃蟹,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观察
3. 交流观察发现
(1)对幼儿的已有经验进行验证
师:刚才记录的关于螃蟹的事情你们都看到了吗?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幼:我看到螃蟹是横着走路的。
幼:螃蟹喜欢生活在水里。
师:关于螃蟹走路和喜欢水的事情是正确的,我们给它贴个笑脸,感谢××小朋友的分享。
幼:我发现螃蟹的眼睛会动。
师:看来螃蟹没有眼睛的事情是错误的,我们给它贴个哭脸吧!
教师与幼儿逐一对记录的内容进行验证,并用相应的符号进行标识。
(2)交流新发现
师:你们还发现了螃蟹哪些独特而有趣的地方?
幼:螃蟹的壳硬邦邦的,上面的花纹像个笑脸。
幼:螃蟹的大钳子尖尖的,像老虎的牙齿;身体两边的脚上有细细的毛,颜色比钳子上的毛浅一点。
师:螃蟹的两个大钳子也叫敖足,长在身体两侧、用来走路的脚叫步足。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贴出螃蟹身体的各部位,最后组成完整的结构图。
(3)初步了解螃蟹身体结构的作用
师:螃蟹的螯足有什么用?身上的硬壳又对它有什么帮助呢?
幼:螃蟹的螯足可以当武器。
幼:吃东西时螯足可以帮助夹食物。
幼:有敌人来了,它的脚可以缩进硬壳里,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观察不拘泥于传统的观察顺序,而是尊重幼儿的观察兴趣,让幼儿看到什么说什么。过程中教师灵活地与幼儿进行互动,如:幼儿随机反馈螃蟹的身体结构,教师就顺应幼儿的发现出示相应的结构图,一方面帮助幼儿梳理了零碎的经验,另一方面又肯定了幼儿的新发现。
三、 引发问题,再次进行探究
1. 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并尝试互相解答
师:你们在观察螃蟹时还有哪些不太明白的地方?
幼:螃蟹为什么一直在不停地吐泡泡?
幼:螃蟹的眼睛为什么会一伸一缩?
幼:我还是分不清楚哪个是公螃蟹,哪个是母螃蟹。
……
师: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谁能解答?
幼:我知道,如果不小心碰到螃蟹的眼睛,它就会缩进去保护自己,过一会儿又会伸出来。
2.投票选择幼儿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作为第二次观察探究的重点
师:还有一些问题暂时无法解答,现在我们用投票的方法选出大家最感兴趣的三个问题继续观察。
幼儿投票选出继续观察探究的三个问题:
(1)螃蟹为什么喜欢吐泡泡?
(2)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路?
(3)怎样区分公螃蟹和母螃蟹?
3. 引导幼儿带着疑问再次观察
师:请你们继续当小小科学家,一起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还为你们准备了工具(筷子),观察时可以用工具来帮忙,用它轻轻地触碰螃蟹。
4.观察中教师随机渗透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和自我保护的安全教育
师:请小朋友们注意,不要用手直接碰螃蟹,被螃蟹夹了手很痛,大家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手。你们可以用工具轻轻地碰螃蟹,不要太用力,因为螃蟹也会痛。
5. 集中交流
师:刚才的三个问题你们找到答案了吗?
幼:母螃蟹的肚子是圆的,公螃蟹的肚子像个铃铛。
幼:公螃蟹的大钳子比母螃蟹的大。
幼:因为螃蟹的八条腿长在身体的两边,所以走路是横着的,真有趣。
幼:我看到螃蟹离开水,泡泡吐得特别多,好像在呼气。
6. 教师对三个问题进行小结
师:小朋友们都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螃蟹呼吸时会吐出泡泡;它的腿长在身体两边,所以它只能横着走;公螃蟹的肚子是三角形的,母螃蟹的肚子是圆形的,很容易区分。
设计意图:伴随着观察的持续,幼儿会产生许多疑问,教师顺势鼓励幼儿大胆提问,作为再次探究的重点。在提出问题——探索验证——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幼儿感知动物形态结构和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表达自己的观察体验,在主动建构中获得关键经验。再次的探究既是同伴间的互相学习,也是幼儿对自我的不断超越。
四、 拓展延伸,追踪观察延续兴趣
1. 了解湖州的特产
师:湖州的特产有什么?今天认识的螃蟹也是我们湖州的特产,叫湖蟹。秋天的湖蟹是最肥硕的,所以秋天也是螃蟹最美味的季节。
2.欣赏视频《舌尖上的中国》中介绍湖蟹的片段
3. 留置问题,延伸探究兴趣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发现了螃蟹许多秘密。可是还有许多问题没有来得及解决,该怎么办呢?
幼:我们把螃蟹养在自然角里,可以每天观察它。
4. 将螃蟹养在自然角,鼓励幼儿继续观察探索
师:今天我们一起解决了三个有关螃蟹的问题,还剩下一些问题,如果你们有兴趣可以到自然角继续观察,如果有新的发现也把它记录下来。
活动反思:
“孩子的智慧伴随着探究”,本次活动以幼儿观察提疑在先,教师推动、提升在后的策略,引导幼儿对螃蟹进行多角度逐步深入的探究,充分满足幼儿亲近动物、好奇好问、不断发现、不断挑战、追求成功的心理需求,积极建构属于幼儿自己的科学思维。该活动呈现如下特点:
1.注重激发幼儿的生活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关于自然、社会的许多知识经验,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既可唤起幼儿对螃蟹的喜爱之情,还能把幼儿的学习兴趣放在探究的中心点上,使幼儿有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无论他们的经验是对还是错,教师都不做评价,而是鼓励幼儿通过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对原有经验进行验证,巧妙激发他们想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
2.鼓励幼儿大胆提疑并探究
幼儿真正的探究始于对问题答案的追求。在观察中幼儿会产生疑问或疑惑,教师支持幼儿的提问并及时记录幼儿提出的问题,作为再次探究的起点,继而以投票的方式筛选出幼儿最想解决的三个问题,作为再次探究的重点。如:螃蟹为什么横着走?螃蟹怎样区分公和母?……幼儿探究的是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所以能够掀起活动的高潮,期间幼儿会有讨论、有新旧经验的碰撞,甚至还有新问题的产生,但幼儿乐在其中,而且有“刨根问底”的劲头,有交流的愿望和冲动,还有豁然开朗后的兴奋,这样的学习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品质。
3.合理布局幼儿探究的空间
活动以集中、分散交替进行。集中的环境(半圆形围坐在黑板前面)使幼儿的注意力不受干扰,相互间的表达更加充分;自由观察的环境(活动室后方及外走廊空间的利用)方便幼儿流动,使观察更仔细、更尽兴。工具的适时提供既能帮助幼儿仔细观察,又渗透了相应的安全教育和爱护动物的情感。幼儿经历了从探究到发现的奇妙过程,在主动建构中获取了关键经验,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感受到个体信息和群体信息相互交流的快乐。
探究是无止境的,在短短的一次活动中,不可能解决有关螃蟹的所有疑问,为支持幼儿追踪观察、继续探究的兴趣,教师将螃蟹放入自然角,使探究得以延续和不断丰富与深化,凸显了科学“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