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肝内微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效果分析

2018-10-19李骥

系统医学 2018年15期
关键词:廓清门脉造影

李骥

如皋市人民医院超声科,江苏如皋 226500

肝硬化,为发病率较高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为≥1种病因长时间/反复作用下,所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症。通常情况下,多为肝炎后肝硬化,部分患者同样存在酒精性肝硬化、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可能性[1]。肝小叶结构受到破坏,形成假小叶,导致出现肝脏变形、变硬现象,然后转变为肝硬化。需要注意的是,早期肝脏代偿功能非常强,但是无特别明显的症状;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累及较多系统等,均为后期的主要表现;晚期还易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症状。发病原因,与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循环和代谢障碍、胆汁淤积等因素,具有直接联系[2]。当前,我国超声造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加强肝肿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然而,在肝硬化并发微小结节(≤2 cm)中应用的相关报道较少。故此,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所收治的80例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患者,按照其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人数相同,均为40例。80例患者研究前均知情,并且同意、签署了“知情同意书”,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8∶12;年龄区间为 46~52岁,中位年龄(49.6±4.4)岁。肝功能分级中,包括A级者、B级者各30例、10例。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显示为:26∶14;年龄区间为 43~50 岁,中位年龄(46.5±4.1)岁。肝功能分级中,A级者、B级者,各29例、11例。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加以临床统计处理及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选择德国西门子常见所生产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探头频率设置为3.5 MHz,机械指数MI为0.06,调整为双幅实时造影显影的模式。声学造影剂,采用声诺维,六氟化硫冻干粉SF6属于最重要的成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检查,分别对两组检查图像实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然后,结合声像图的特征,考虑是否需要使用手术方式将病灶部分切除,再提取病理组织。针对不能够确定良恶性病灶来讲,建议实行组织学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显示为恶性者,需参照其病情制定治疗方案。病理结果为良性者,进行随访处理即可。

对照组经常规超声检查,即为常规二维超声检查,需明确肝局部病灶微小病灶相关情况,如:部位、数量、大小等。然后,借助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作用,对病灶位置血流状况加以严格检测,对血流程度、分布、频谱等,加以密切的观察和记录。

观察组经超声造影检查,启动造影双幅灰阶模式,使用SF6微气泡混悬液,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肘部外周浅静脉进行团注。然后,采取5 mL等渗盐水加以冲管处理,及时储存并记录动态图像,观察的时间为5 min,动态检测过程均可储存在硬盘中。经2名经验丰富的超声医生,共同对造影软件和检测情况进行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病理诊断情况、超声造影检查情况,以及观察组和对照组超声造影诊断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80例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患者的临床相关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 计量资料(±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诊断情况分析

80例患者共82个肝内微小结节,病理证实肝细胞癌数目为35个,良性病灶47个。47个良性病灶中,包括肝硬化再生结节、陈旧性血吸虫结节、血管瘤、炎性假瘤,各 36个、2个、7个、2个。

2.2 超声造影检查情况分析

病理证实肝细胞癌数目共35个,通过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恶性结节共23个,主要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内造影剂,球形快速填充,门脉期提前廓清,显示快进快出特征的图像;手术病理结果为肝细胞性肝癌,动脉期病灶内造影剂为快速充填状态,共10个,并且门脉期/延迟期发生缓慢廓清情况,具有快进慢出的特征;2个显示为动脉期环状向心性快速填充图像,门脉期——实质期均为廓清状态。47个良性病灶中,共11个血管瘤病灶动脉期,主要表现为向心性增强,门脉期/延迟期缓慢廓清;33个肝硬化再生结节;2个血吸虫结节;炎性假瘤1个,主要表现:动脉期快速球形填充,门脉期提前廓清,具有快进快出的特征。

82个肝内微小结节,超声造影良恶性结节达峰时间、开始廓清时间、开始增强时间比较情况,见表1。

表1 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廓清情况的对比[(±s),s]

表1 肝硬化并发肝内微小结节良恶性病变超声造影增强、廓清情况的对比[(±s),s]

结节情况 开始增强时间 达峰时间 开始廓清时间良性结节(n=4 7)恶性结节(n=3 5)t值 P值2 0.3 4±2.1 5 1 8.3 5±1.2 5 4.8 9 0 2<0.0 5 3 2.0 7±3.1 1 2 8.6 6±2.3 6 5.4 2 4 1<0.0 5 1 0 1.5±2.4 7 5 6.3 3±2.1 7 8 6.1 9 4 1<0.0 5

2.3 两组超声造影诊断情况的对比

两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比较情况,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造影诊断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肝癌发病早期病情具有隐匿特点,以此没有特异表现。临床方多采用超声检查,对肝病变进行检查。肝细胞癌,为肝硬化之上所演变,通过常规超声检查,很难保证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使得误诊率、漏诊率增加[3]。超声造影,能够有效反映出肝肿瘤微血供情况,客观对肿瘤微循环情况实行评判,而这也是保证超声对肝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的主要原因[4]。对于直径为2 cm以下的微小病灶来讲,应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增强主要表现——快进快出,即为病灶动脉期早期在较短的时间发生增强表现,门脉期/延迟期短时间内消退/显示为低增强表现。该次研究中,造影表现不同,和肝硬化结节变化(肝癌)血流动力学改变,存在直接的联系[5]。一般因为门静脉、肝动脉血供不典型结节转化,使得肝动脉为主。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小肝癌滋养血供的类型、病理分化的程度呈正比。高分化肝癌/早期肝癌超声造影表现:快进慢出、快进同出。因超声造影能连续对肝内微小结节进行检测,利于明确是否存在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良恶性结节实行鉴别诊断。因此,能保证肝内微小结节诊断的可信度[6]。趋于肝硬化条件下,超声造影检查中相关注意事项为——增强各期肝癌病灶扫查,旨在第一时间明确是否存在常规超声检查中,没有检出的肝癌病灶。由于超声造影检查没有电磁辐射,可采用动态方式进行检查,利于反复检查,以及肝硬化肝内微小结节患者短时间内进行≥2次超声造影检查,医师对各个切面状况加以全面观察、记录,从而切实降低误诊率及漏诊率[7-9]。微小癌、肝硬化结节,通过常规超声鉴别诊断,易于增加误诊几率。超声造影成像技术,能借助新型造影剂的作用,产生高强度非线性谐波信号,明确病灶血流、病灶血流内部分布等状况[10]。此外,检查前不需要实行碘过敏试验,对于肝肾功能不全者、CT/MRI造影剂过敏者,同样比较适用。在肝硬化背景下,肝良恶性病灶血液动力学比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使得超声造影血流灌注发生一定变化,出现局部病灶性病变和肝实质状况。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良性结节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开始廓清时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0%、95.0%、97.5%,对照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45.0%、77.5%、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和黄艳丽等人[1]的报道基本一致,可见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对肝内微小结节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总而言之,肝硬化背景下,超声造影应用于肝内微小结节诊断鉴别中,可确保检查简便、价格合理。同时,具有无辐射的特点,可在短时间内多次检查,明确切面的具体状况。

猜你喜欢

廓清门脉造影
超声造影肝脏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HBV感染肝细胞癌患者分类诊断的价值
超声造影联合血清CA19-9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与肝细胞癌应用研究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北京讲话
多期CT增强对乏脂性腺瘤和嗜铬细胞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分析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门脉高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时间的分析及临床护理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探讨
输卵管二维超声造影与碘剂X线造影的临床研究
特利加压素联合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型上消化道出血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