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宁和α-1b干扰素联合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分析
2018-10-19李德平罗平
李德平,罗平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医院儿科,四川绵竹 61820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该次通过对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该院收治的108例IM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热毒宁联合α-lb干扰素对IM患儿的治疗效果,希望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与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儿科病房收治的10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收集病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IM诊断标准[1],随机将其分为两组,热毒宁联合α-lb干扰素为实验组,共54例,其中男34例,女20例,平均年龄(4.85±1.46)岁,病程(3.96± 1.11)d,单用热毒宁为对照组,共54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4.57±1.25)岁,病程(4.03± 0.95)d,两组患儿在性别、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相同常规处理方法,包括卧床休息、退热、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护肝降酶等处理,对照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予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 Z20050217) 静脉滴注,3~5 岁,0.5~0.8 mL/(kg·次),6~10 岁,10 mL/次,1 次/d,疗程 3~7 d,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lb(国药准字 S20033034) 肌肉注射,1~2 μg/(kg·次),1 次/d,疗程 3~7 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对比两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恢复时间,如热退时间、颈淋巴结肿大缩小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经医治后患儿3 d后一般情况好转,发热逐步消退、颈淋巴结及肝脾逐步缩小、5 d后白细胞逐步下降为显效,5 d后发热逐步消退、颈淋巴结及肝脾逐步缩小,1周后白细胞渐下降为有效,5 d后发热仍无消退、颈淋巴结与肝脾仍无缩小,1周后白细胞无明显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 统计方法
相关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 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症状和住院时间比较
两组间对比,在退热时间、颈部淋巴结肿大缩小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热毒宁联合干扰素组均较热毒宁组时间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s),d]
组别热退时间颈部淋巴结缩小白细胞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n=5 4)观察组(n=5 4)t值P值3.3 5±0.6 8 4.5 2±0.7 9-8.2 1<0.0 5 6.8 9±0.7 2 8.1 5±0.6 8-0.9 2<0.0 5 7.6 7±0.7 0 8.7 4±0.5 9-0.8 6<0.0 5 8.5 2±0.6 7 9.3 5±0.5 5-7.0 7<0.0 5
2.2 临床疗效比较
热毒宁联合干扰素组总有效率高出单用热毒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5,P<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总有效率分析[n(%)]
3 讨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原发性EB病毒感染导致的良性自限性疾病,大多预后良好,少数可出现噬血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国内儿童的发病高峰年龄为4~6岁[2],EB病毒为疱疹病毒科,为疱疹病毒Ⅳ型,是嗜人类淋巴细胞的疱疹病毒中的一种,在人群中普遍易感[3],其进入口腔后,在咽部淋巴组织中复制,继而进入血流产生病毒血症,累及全身淋巴组织及具有淋巴细胞的组织和脏器[4],目前无特异性治疗,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α-lb干扰素抗病毒作用主要为广谱的病毒抑制作用,能够诱导细胞对感染病毒产生抗性,干扰细胞内病毒基因的转录及翻译,从而限制或抑制病毒的复制[5],肌注α-lb干扰素能有效缩短IM患儿的热程,缓解肝脾淋巴结肿大,促进咽峡炎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6],而热毒宁注射液是主要经青蒿、金银花及栀子提取制成的中药复合制剂,其通过提高 IFN-γ水平,降低 IL-6、TNF-α水平,增强抗病毒能力而减轻病毒对人体的损害作用[7-8],但热毒宁与α-lb干扰素联合医治IM目前报道不多。
在该次研究中,热毒宁、α-lb干扰素联合治疗在热退时间(3.35±0.68)d、颈部淋巴结缩小时间(6.89±0.72)d、白细胞恢复时间 (7.67±0.70)d以及住院时间(8.52±0.67)d等方面,均高出热毒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通过对比其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研究相关数据,其中热毒宁联合阿昔洛韦组,淋巴结缩小时间(9.08±1.54)d、住院时间(11.10±3.00)d,阿昔洛韦组,热退时间(4.38±2.70)d、淋巴结缩小时间(10.48±3.62)d、白细胞恢复时间(9.15±3.24)d、住院时间(12.32±3.62)d[8];以及另外一份研究中,干扰素组,热退时间(5.14±1.73)d、淋巴结缩小时间(7.06±1.93)d、住院时间(12.03±3.82)d[9],显示,热毒宁联合 αlb干扰素治疗中对应时间也有缩短,也证实二者在联合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优势。
综上所述,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有较好医治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措施之一,值得借鉴和运用,但由于该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有待于临床进一步应用总结和研究。